金刀峽簡介
刀峽位於重慶市北碚區華鎣山西南麓,
海拔900米,距重慶市中心七十公里,系首批“國家AAA級旅遊區”。金刀峽是一處新近發現的峽谷自然風景區,還保持著原始的古老神奇,以約上億年的峽谷幽壑景觀為主、岩溶地貌為輔,兼有大量的地質上稱為壺穴碧玉串珠的深潭絕景金刀峽地勢雄偉,以峽著險,以林見秀,以岩稱奇,以水顯幽。金刀峽長約10公里,分上下兩段。上段由於喀斯特地質作用,地面切割強烈,金刀神功般形成了獨特的峽谷幽壑,石壁如削,兩山岈合,垂直高度超過百米,上有古藤倒掛,下有潺潺流水;下段由於流水侵蝕的作用,有洞穴群提高潭潭相連,飛泉瀑布層層疊疊,古鐘乳、石筍、石柱更是千姿百態,堪稱全國最長的峽谷十里仿古木棧道,讓人驚嘆不已。憑棧探幽,可感悟那蘊藏於大自然山水的天地靈氣。十公里風景線以雄、險、奇、幽著稱,集瀑、泉、洞、峽於一體。有驚魂台、藏刀洞、懸天飛瀑、天犬洞、神鷹峽、獅頭峽、一線天、沙溪湖、中峽天然浴場、千幻古岩、彌樂佛、心形潭等四十多個景點可供遊客探險、攀登和水上遊樂,是人們度假避暑、踏青、回歸自然的旅遊佳境,被遊客譽為“夢中的香格里拉”、“中國第一險峽”。進入金刀峽,你會發現這裡的風光奇異獨特,碗口粗的樹木在絕無泥土的巨石縫中挺拔偉岸,崢嶸的石岩與蔥鬱的林木有機地揉合在一起,幽靜的碧湖與湍急的溪流同譜水的樂章,各具形態的石鐘乳一簇簇斜掛岩壁――喀斯特地質特徵造成的原始風貌使這裡的一切具有極高的保護價值、科研價值和觀賞價值。游金刀峽
一開始便是長長的台階,順著山勢彎沿而下,
俯首望去,也見不到頭。這就是俗稱的“千階梯”。雖然數不盡的台階,走得人腿發麻,可對那滑竿仍然不蔑一顧,心想年紀輕輕,沒理由坐那玩意兒;更何況,出遊的樂趣也不正是在那一步一行之中嗎?於是,又有了勁兒,一路走走歇歇,其樂融融。正在途中,聽當地村民說,前邊不遠就是捨身崖,而犀牛洞也正在捨身崖對面。加快步伐,緊趕慢趕,只為一睹犀牛洞的“芳容”。見到了壁立的捨身崖,也看到了那從天而下的薄薄水簾,可四處都不見犀牛洞的蹤跡。不覺有些納悶,難不成這洞隱了身。左尋右找,終於尋到了一處路,而在那路的盡頭,我們終於見到了那隱於山中的洞口。進到洞中,走了一會兒,所見的都是些岩石形成的一些或龍或龜抑或它形的東西。坐上一條小木船,晃晃悠悠的深入洞中,見到了那似在休息的犀牛,也見到了渾然天成的觀音。雖然,犀牛洞沒有芙蓉洞的氣魄,沒有老龍洞的特色,但它卻那么樸實的隱於山林,更多了幾分恬然。清的水,仿若不摻一絲雜質。雖是枯水季節,水流也只能算是涓涓細流,可依然深深抓住了我的心。順著溝底,溪流一路歡躍前行,沖刷著兩壁的岩石,撞擊那些阻擋它前行的岩石,飛濺出絲絲水花。只有流入了水潭,才有了一絲的寧靜。潭中的水一掃驕橫,清清靜靜,讓人不自覺想要靠近。好像突然明白了什麼是“動若脫兔,靜如處子”。走近一處近兩人深的水潭,撿一根細竹,或輕輕掠過水麵,漾起陣陣微波;或重重劈向水面,擊起層層浪花。心兒隨著水波跳躍,在一靜一動中平衡多日來忙碌的心境。在小橋的附近,我們見到了另一瀑布。水簾從高高的山嶺上懸空掛下,下了不到十米,本不多的水好像被蒸發掉似的,分散開了,變得輕輕的,淡淡的,似霧非霧,隨風左右飄擺,時隱時現。若不是身上臉上一絲絲的涼意,我真懷疑那水已在半空消失殆盡,沒有蹤影。瀑布下的水潭積了深深的一潭水,或碧藍或翠綠,仿若寶石;可寶石又好像褻瀆了它的清純,讓人不忍離開。沿水流上路下行,又走了好長一段距離,才進到了金刀峽。一入峽口,才覺峽內峽外截然不同的風景。峽內兩邊聳立的高山,雖擋住了視野,卻蘊出一峽的清幽。腳下清流沽沽,身旁石山對峙。金刀峽傳說
傳說峽中有一把金刀,每當夜晚時分,金光閃閃照耀峽谷,
金刀峽因此而得名。元朝末年,華鎣山下有一壯士--張昆,其人勇武過人,好打抱不平,頗有俠士風範。此人早年靠採薪伐木為生,時常出沒於華鶯山的深山老林之中。一日,張昆進山砍柴,迷失於一峽谷之中。當夜正值月圓,一輪滿月徐徐升起,柔柔的月光輕輕地瀉進峽中。張昆正陶醉於此情此景,只見峽中深處有一事物在月光映照之下發出金燦燦的光輝。張昆藝高膽大,見此異象,更是要探個究竟。走近一看,原來是一把插入峽壁岩石的金刀。張昆暗自思量:今日迷路於此,原來是同此刀有緣。遂上前拔刀,不想紋絲不動嵌在石縫中的金刀竟被輕輕抽出。張昆大喜:天賜金刀,定是將大任於我也!天明之後,張昆憑此刀披荊斬棘,終得以出峽。自此,張昆胸懷大志,勤讀詩書,苦練武藝。時值元末,天下大亂,張昆加入一山賊組織,該組織專乾打家劫舍、殺人越貨的勾當。張昆對此深為不滿,常表露於言語之中,而山大王朱五貪圖張昆所攜金刀,正欲藉機將之除去,將金刀占為己有,不想山大王及其心腹技不如人,反被張昆所殺,眾嘍羅便推張昆為首領。張昆帶領眾山賊從此洗心革面,劫富濟貧,在華鎣山一帶威振一方。時值明玉珍在重慶建夏反元,夏王明玉珍久慕張昆的勇名,便授以都尉之銜將壯志未籌的張昆招入帳下。張昆智勇雙全,加之吹毛斷髮的金刀在手更是如虎添翼,在戰陣之上躍馬揚刀,所向披靡,立下赫赫戰功,很快成為夏王戰下頭號猛將,被夏王賜與別號“張金刀”。當時,夏國初立,元將阿那赤屯重兵於涪洲,對重慶虎視眈眈,夏王為改變此被動局面,便先發制人,揮師東下,決心一戰定江山。兩軍在今涪陵藺市陷入膠著狀態,僅隔一橋相持,夏國軍隊勞師遠襲,相持日久,士氣日漸低靡,情況笈笈可危,夏王明玉珍愁白了頭。一日,張昆騎馬上高坡觀察敵情,見敵軍陣營之中皆是馬已上鞍,即將發動馬隊的衝擊,蒙古鐵騎素以來去如風,驟如山丘,散如秋雨,衝擊之時勢如破竹聞名天下。張昆見此危急狀況,立刻組織了三百勇士,俱是頭頂鐵盔,身披銅甲,手持狼牙棒,伏於橋頭兩側。只見元軍鐵騎呼嘯而來三百猛士突然湧出,在橋頭處,猛揮狼牙棒力劈馬腿,只見馬腿血肉橫飛橋頭,騎兵紛紛落馬,整齊的馬陣立時大亂,在橋頭互相踐踏,擁作一團。張昆見勢,催動大隊人馬趁機掩殺,大獲全勝。斬獲敵軍首領阿那刺,並順勢攻陷了涪洲。此戰一舉穩定了夏國疆土,張昆功勳卓著,明玉珍取“安得猛士守四方”之意,封其為“安得猛士將軍”。自此,“張金刀”--張將軍的威名名揚海內,張昆家鄉的人們為紀念張將軍就把當年張昆得寶峽谷稱作了金刀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