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金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金氏脈學”流派傳承工作室主任,男,漢族,1950年生於山東淄博,9歲失明,現為中國脈象研究員,全國自強模範,兼任歐共體國際榮譽聯合評選委員會醫學評審委員、世界華人醫學會常務理事、中華臨床醫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科技文獻研究編委會中醫典籍編輯部特約編輯、中國鹹陽疑難病研究所特聘研究員等十幾項職務。自1973年以來一直從事醫學工作,結合臨床實踐,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對脈學進行了認真的研究探索,克服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和艱辛,以現代醫學理論為基礎,吸收了傳統中醫整體觀、辯證觀的理論思想,以唯物辯證法為指導,以脈診為手段,以數學為量化工具,綜合了當代有關的科學成果,建立發展了獨特的"金氏脈學"理論,對疾病能夠基本做到定性、定位、定量診斷,是既不同於傳統中醫,又不同於現代西醫的一門新的無損傷診斷理論。
成就
總結歸納出198種病理脈形,累計診治患者近20萬人次,診斷準確率和治療有效率均在85%以上,基本實現了脈和病的統一。在總結臨床經驗的基礎上,自1990年以來,先後出版了《脈診新法》(盲文版)、《金氏實用脈學》(盲、漢、英三種版本)、《金氏脈學》、《我的脈學探索》四部專著。其中《金氏實用脈學》獲世界傳統醫藥突出貢獻國際優秀成果獎,山東省殘疾人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其盲文版被國家教委和中殘聯列為盲人中專醫學專業教科書;《金氏脈學》獲國際科技優秀成果獎;《我的脈學探索》一書被列為“中醫新課堂叢書”。此外,金偉先生在疑難病的診斷和治療方面都有獨到之處,如,他用自擬的"復康I號"、"復康II號"治療癌症,取得了較為滿意的療效,受到了有關部門的肯定。
金偉先生自1989年以來,先後在國內外刊物及學術會議上發表宣讀論文80篇,19篇獲獎。由於金偉先生在上述各方面所取得的成績,1994年被淄博市委、市政府授予"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稱號,1997年被國家人事部,中殘聯命名為自強模範;中國國際名人院授予"全國醫藥界精英"榮譽稱號,受到了江澤民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名字被收入《世界名人錄》、《世界傳統醫學傑出人物》(教科書版)、《東方之子》、《中國當代醫藥界名人錄》、《中華人民共和國英模大辭典》等典籍。1999年10月名字被《中國百年風雲人物》一書收入,並被評為金獎獲得者。
經歷
獨創“金氏脈學”
金偉的經歷可以寫一本書。2007年起,他確實在寫一本這樣的書。上午接診,下午作研究,晚上寫自傳,有時到深夜1點。藉助電腦的語音軟體,他可以用雙拼輸入法打字。這省去了很多麻煩。1989年,寫第一本書《脈診新法》時,他用盲文寫作,半年多的時間連續用盲文板扎刻,手指腫脹難耐。
和金偉面對面聊著,有那么一會兒,察覺不到他的眼睛看不見。期間他的手機響了,藉助手機上的語音軟體,他迅速地確認那是一條垃圾簡訊,麻利地將它刪除。交談中,他的表情、思路和常人一樣活躍,甚至比常人還要連貫而縝密。
“人體有很多信息視窗,脈搏是其中之一。脈搏上有許多空間位置,對應著不同的臟器,傳遞不同的信號。”金偉對醫學最大的貢獻在於,嘗試用數學解析脈學。以數學為量化工具,解析脈點與臟器的對應、脈映與病變的對應規律。
以肺結核病為例,金偉通過觸按肺結核病人的脈搏,尋找共同的脈搏特徵。脈搏在金偉的手指下,起伏微妙。為了準確把握這種特徵,他提出脈點的概念,把脈搏分成A點到B點,分段解析。“人的血液在血管里流動時,就像河水在河裡流動一樣,水的流速是不一樣的。河流中間流得快,兩邊流得慢。”金偉依據血流動力學給脈搏分層,同一個特徵出現在同一個點上,因為層次不同,關聯的臟器也不一樣。
經過近40年的潛心研究實踐,金偉總結歸納出了198種病理脈形。這期間,他給近20萬人次患者把過脈。他把自己創立的脈學理論定名為“金氏脈學”。這套理論獨一無二,已經被列入中醫新課堂教程。
9歲失明,不相信天賦
“金氏脈學”的誕生異常艱辛。
盲人行醫,困難可想而知。中醫講究“望、聞、問、切”,“望”首先不能實現。但金偉確信:“我是命中注定要成為一名醫生的。”
金偉和中醫結緣,可以追溯到童年。他回憶,自己小時候非常調皮,比其他的兄弟姐妹難管教,經常挨父親打。7歲時,他和別人打架,怕挨打不敢回家,躲在別人家的菜園裡,晚上餓了偷吃了一根黃瓜。後來拉肚子,吃西藥也不好,最後當中醫的姥爺給開了方藥,喝了馬上見好。童年的經歷讓金偉感到中醫的神奇,從此立志學中醫。
金偉的姥爺看準這個機靈的孩子,教他背藥性、藥方、學寫藥名。七八歲的時候,針對一些常見病,金偉已經能開出簡單藥方了。
1959年,家裡沒了糧食,金偉的娘把枕頭裡的糠拆出來,給一家人充飢。金偉吃了很多,鬧肚子鬧得特別凶,診斷為食物中毒。一連昏睡了幾天幾夜,金偉再次醒來就看不見了。那年金偉9歲。父親背著他到濟南看病,手術前實施全身麻醉,結果注射麻藥過量,眼睛沒治好,孩子差點死了。
“從那以後,我的腦子也不如以前靈了。”今天,金偉有時仍然感到腦子不夠用,他認為這和當年的損傷有關。因此,他不相信自己有什麼“天賦”。
關上的門和打開的門
“我和你們不一樣,我只能走這條路謀生,我想當個蹬三輪的找口飯吃都不可能。”金偉這樣解釋自己在脈學道路上走向極致的原因。
事實並非完全如此。考取高中前,金偉曾在盲校學習按摩,在家鄉的一所醫院,當上了按摩醫生。很快,有診脈知識的他,對做這樣的醫生不滿意:沒有處方權,不能給病人開藥,很多病症無法治癒。為此,他非常苦惱。
他想當處方醫生的想法遭到同事懷疑。“我是有那么一股勁兒,別人越說不行,我越要試試。”金偉說。頂著家人的反對,金偉放棄在醫院的工作,考取高中。高中畢業後,他又到青島盲校學了中醫課程。盲校在市里,他經常利用節假日或禮拜天到民間拜師學藝,他甚至找到嶗山上的道士拜師學脈。
醫生主動找病人
盲校畢業,正趕上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大潮。原本盲人不必上山下鄉,但金偉抱著熱忱的理想,來到黑龍江省伊春市,當上一家醫院中醫科的醫生。一次誤診的經歷,讓金偉對自己做醫生的能力,產生了深深的懷疑。“我不能望診,那么,必須強化‘切’診的能力。”
“我對脈診的異乎尋常的熱情和興趣,使我忘記了自己是個盲人。”金偉在東北工作的5年痴迷於脈診研究。為了探索某個病症和脈象的聯繫,他自己找病人,給病人把脈後,自己掏錢讓病人做CT,求證自己的判斷。這個過程飽含失敗的痛苦,總是在自認為靠近真相時,遭受打擊。一次判斷失誤,病人家屬找上門來,抓住他的領子罵:“胡說我爸得了肝癌,難過得一家人哭了半夜,又去哈爾濱折騰了好幾天,結果是肝囊腫和膽結石,害得我們花了一頭豬的冤枉錢,真該死!”揮手給了金偉一個耳光。金偉記得,那天是他的生日。
一年裡,金偉給多達近4000名病人把脈,終於孕育出“金氏脈學”的萌芽。結合血流動力學和血液流變學,總結出了脈診診病的規律,攻下了肺結核、胃潰瘍和腫瘤這三類疾病的病理脈形,準確率在85%以上。
中國脈象是無損傷診斷的巔峰
伴隨著改革開放,金偉回到山東,金氏脈學日臻成熟,引起國際學界關注。1998年,在德國舉行的中西醫學術研討會上,美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主席、國際流變學學會副主席Y.C.Hung教授對“摸摸手脖子就能看病”,表示輕蔑。金偉沒說什麼,給他把了脈,提醒他去醫院作檢查,因為他的左腎上有個2cm×3cm的纖維瘤。這是該專家之前自己都不知道的信息,經驗證確鑿,引起他的巨大震驚。隨後他在會上宣布:“中國的脈象是世界無損傷診斷的巔峰,如何讓大家去認識它,因認識而信任,因信任而使用,不僅是中國醫生的責任,也是國際醫生的責任!”
這個瘦小的盲人,開始站在國際學術交流講台上做講座。美國某醫療機構發來待遇優厚的邀請,金偉拒絕了。他不確定這是不是個正確的選擇,他想要一個不被干擾的學術平台。今年4月至5月間,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在省中醫藥研究院專門為金偉組建的“金氏脈學流派傳承工作室”,即將掛牌成立。找到能吃苦,有複合型知識的傳承人,是他目前最牽腸掛肚的事。
在自傳的後記上,金偉寫下這樣一段話:“人活天地間,毫無道理可講。有的人來到這世上就像應邀參加了一場盛大的宴會,一輩子山珍海味,美酒佳人,衣冠楚楚,步履輕鬆;而有的人來到這世上,不像是從娘胎里生下來的,倒像是從監獄裡逃出來的,一輩子縮著腦袋,繃著神經,過著狼狽不堪、四面楚歌的日子。我是個盲人,不敢奢求前者,卻比後者幸運得多——我付出了很多,也得到了不少——有家,有業,有房子,有電腦,又不乏執著追求的精神。對我而言,一台電腦,幾包香菸,一間小房子,一種執著追求的精神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