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霍耳效應

量子霍耳效應,這一現象是美國物理學家霍爾(E.H.Hall,1855—1938)於1879年在研究金屬的導電機制時發現的。

簡介

K. Von Klitzing,G. Dorda,M. Pepper於1979年發現,霍爾常數(強磁場中,縱向電壓和橫向電流比值)是量子化的,RH=V/I=h/νe2,ν=1,2,3,……。這種效應稱為整數量子霍爾效應。進而,AT&T的D. Tsui、H. Stormer和A.Gossard發現,隨著磁場增強,在v=1/3,1/5,1/7…等處,霍爾常數出現了新的台階。這種現象稱為分數量子霍爾效應。

解釋

R. Laughlin 給出了解釋,他認為,由於極少量雜質的出現,整數v個朗道能級被占據,這導致電場與電子密度的比值B/ρ為h/ev,從而導致霍爾常數出現台階。他還指出,由於在那些分數占有數處,電子形成了一種新的穩定流體,正是這些電子中的排斥作用導致了分數量子霍爾效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