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複記憶法

重複記憶法,就是把所記憶的內容連續重複或間隔一定時間後再重複學習一次,經過多次重複,實現永久記憶的方法。

重複記憶法的定義

人腦所記憶的東西,會被逐漸淡忘。記憶得越膚淺,淡忘得越快;記憶得越深刻,淡忘得越慢。當淡忘所需要的時間達到比余壽還長時,就終生不忘了。

淡忘與時間有關。一個大學生畢業後十年內不與任何同學來往,他會把許多同學的名字忘掉。一個高中畢業的農民,在五年之內不讀書、不看報、不寫字,便會提筆忘字。據報載:一個50年代末期從監獄中逃出而隱居深山的男人,30年後人們發現他時,他連最簡單的話都不會說了。

記憶的深淺不僅與刺激的強度有關,也與重複的次數直接相關。在一定條件下,重複的次數越多,記憶就越深刻。每周一歌或電視劇插曲,剛聽第一遍時感到陌生,然而一周下來,便基本會唱了。

重複是記憶之母。我國著名橋樑專家茅以升,80多歲高齡還能熟練地背誦圓周率小數點後一百位以內的數。有人向他請教記憶訣竅,他的回答是:“說起來也很簡單:重複!重複!再重複!”

剛接受新知識時需要重複,否則印象太淺,不會在腦中產生記憶效果。這就像沒有閘的汽車,一直爬到坡頂才能站穩,半坡上熄火就容易溜下來。重複好像發動機,應該把記憶的載重車推上有利於保持信息的“坡頂”再暫告歇息。

鞏固知識也需要重複,複習的本身就是重複。在心理學研究中,有人曾根據複習次數、時間間隔、淡忘速度三者關係畫了一條記憶曲線。這條曲線可以說明兩個問題:一是重複的次數越多,忘得越慢;二是遺忘的速度並不簡單地與時間間隔成正比,而是先快後慢。關於後一點,德國著名記憶心理學家艾賓浩斯曾用記無意義音節的方法進行過研究。他發現,熟記之後僅過一個小時,就忘記了56%,兩天后又忘記了16%,此後遺忘的速度就大幅度放慢,6天后雖然還有遺忘,但僅繼續遺忘3%,這就是我們俗稱的遺忘周期。可見第一次複習應該及時,新學習的內容最好在12小時之內複習一下,抓住記憶還比較清楚、腦子中記憶的信息量還多的時候進行強化。第二次複習時間間隔可以稍長,比如兩天。再往後,間隔可以更長,比如依次為一周、半月、一月、半年、一年、幾年。複習所用的時間也會依次縮短,甚至只要用眼或耳過一遍就行。這樣先重後輕、先密後疏地安排複習,效果極佳。最終可達到終身記憶。

重複記憶法實例

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學者顧炎武,可以背誦14.7萬字的十三經。他記憶容量大,準確度高,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複習得法。據《先正讀書訣》記載:“林亭十三經盡皆背誦。每年用3個月溫故,余月用以知新。”林亭即顧炎武。

許多同學為了應付考試,喜歡搞臨陣磨槍,這樣突擊學習的知識多達不到永久記憶的目的,往往是記得快忘得也快,就像狗熊掰棒子,雖然掰得很多,但最後所剩無幾。科學的做法是:對於基礎性的、必須內儲的知識,儘量早日融會貫通,並適時安排複習;對臨時應付性的、沒有必要長期內儲的知識搞臨陣磨槍。?

還有許多同學在學習內容的安排上有一種惰性,知新時便忘記了溫故;複習某一門課程時,便把其他課程忘在一邊。這種做法也不可取。這是因為,當你專注於複習或學習某一門課程時,其他課程的內容因擱置太久而幾乎忘光了,再複習時不免要花費許多時間和精力。如果適時安排複習,則既省時又省力。複習就像打掃覆在記憶上的灰塵一樣,灰塵很少時,一吹即掉;灰塵很多時,雖用水洗也難見本色。科學的做法是:各科知識學習齊頭並進,複習也齊頭並進。在複習時,第一遍先粗線條地記憶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本方法,通過系統歸納,使之網路化,並記憶在頭腦里;第二遍做書中的例題,做完後與書上的題相對照,力爭“一步不少,一字不落”;第三遍做書上的習題,達到一看即懂的程度。此後,再去選做一些參考書上的習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