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華村

重華村

德江縣煎茶鎮重華村位於縣城北部,屬於二類貧困村。重華村委員會距離鎮政府15公里,離縣城35公里。東與本鎮潮溪村相連,南與本鎮偏岩村交界,西與楠桿鄉金盆村毗鄰,北與楠桿火石村接壤。轄黃金坪組、長崗嶺組、吳家溝組、岩上組、瓦廠組、磨子岩組、徐家灣組、許家山組、向家組、石重界組、桑樹坪組、李家寨組、川尖坪組、王家組、柏果坪組、大坪組共16個村民組,現有648戶2657人,幅員面積1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023畝,耕地以旱地為主。為典型的喀斯特地質地貌,煎楠公路穿境而過,森林覆蓋率60%以上。一條峽谷橫貫南北,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岩疊嶂,隱天蔽日,峽谷溪水清澈透底,吳家溝河與搖關壩河交匯於黃金橋,青山隱隱,綠水長流,具有得天獨厚的旅遊條件。

一、概況

德江縣煎茶鎮重華村位於縣城北部,屬於二類貧困村。重華村委員會距離鎮政府15公里,離縣城35公里。東與本鎮潮溪村相連,南與本鎮偏岩村交界,西與楠桿鄉金盆村毗鄰,北與楠桿火石村接壤。轄黃金坪組、長崗嶺組、吳家溝組、岩上組、瓦廠組、磨子岩組、徐家灣組、許家山組、向家組、石重界組、桑樹坪組、李家寨組、川尖坪組、王家組、柏果坪組、大坪組共16個村民組,現有648戶2657人,幅員面積1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023畝,耕地以旱地為主。為典型的喀斯特地質地貌,煎楠公路穿境而過,森林覆蓋率60%以上。一條峽谷橫貫南北,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岩疊嶂,隱天蔽日,峽谷溪水清澈透底,吳家溝河與搖關壩河交匯於黃金橋,青山隱隱,綠水長流,具有得天獨厚的旅遊條件。

二、村史沿革

現重華村村委會坐落於重華寺,重華寺始建於東漢永平8年(公元65年),屢經戰亂,數度興衰,多次重建,後由來自河南的正全和尚於道光七年(1827年)仲秋重建,原屬貴州省思南府,位於德江縣城西南方向35公里處,小地名原名虎頭灣,寺廟重建後更名重華寺。解放後,定名重華新民村,1952年更名重華初級社,1958年大躍進時期組建重華高級社,1961年形成統一核算、統一分配的集體組織,當時由大坪、川尖坪、柏果坪、李家寨、向家、石重界、許家山、徐家灣、磨子岩、岩上、吳家溝、黃金坪十二個小隊組成的大隊,1980年土地下戶後更名重華村,隸屬煎茶區偏岩鄉。1992年“撤併建”,調整行政區劃,撤銷煎茶區,原煎茶區調整為五鄉一鎮,偏岩管理區調整為重華村、偏岩村、高竹村、潮溪村、滾坪村、尖台村,隸屬煎茶鎮。

三、村大事記

公元65年(東漢永平8年),重華寺建寺。

1827年,來自河南省的僧人正全和尚重建寺廟,並定名重華寺。

1950年更名重華新民村。

1950年重華新民村國小建立。

1952年建立重華初級社。

1958年組建重華高級社、人民公社。

1962年建立縣級重點中學重華農中。

1966年文革期間重華農中撤銷與煎茶中學合併。

1972年煎楠公路建成通車。

1980年落實土地包產到戶,並正式更名為重華村。

1993年第一條通組路(黃金坪至許家山)建成通車。

2007年煎楠公路改擴建,貫穿南北,連線東西。

2011年煎楠路至岩上第一條硬化通組路建成通車。

2012年村支兩委辦公樓主體修建完成,解決了長期以來村支“兩委”無辦公場所的歷史。

2014年,重華村共有農業戶648戶2657人,識別建檔立卡貧困戶226戶963人,貧困發生率為36.24%,識別為二類貧困村。

2014年縣直相關部門開展幫扶,45戶98人貧困人口出列。

2015年中組部派遣周沛橙任重華村第一書記,開展對口幫扶,幫扶期間爭取資金30萬元硬化徐家灣、磨子岩、岩上通組路1.5公里,新建川金坪至和平產業路3.5公里,硬化重華國小人行道700米、修建學校防護欄80米,新建吳家溝、大坪兩座人畜便橋,新建村辦公樓食堂、文化牆,脫貧98戶398人。

2015年實施岩上、瓦廠、磨子岩、吳家溝、柏果坪人畜飲水工程。

2016年實施石重界、向家人畜飲水工程,組建村級集體經濟合作聯社,發展栽植了天麻2500平方米,核桃1100畝。

2016年脫貧3戶12人。

2017年6月吳家溝至許家山世行路3.7公里啟動修建。

2017年,德江縣委抽調幹部下派到村任駐村第一書記,駐村開展“一宣五幫”。9月,縣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張玉權同志到重華村任駐村第一書記。

2018年,根據鎮黨委安排,組建重華村脫貧攻堅作戰指揮所,第一書記張玉權同志任指揮所所長,成員有:張彪(包村組長)、田超(信訪局幹部)、田俊傑(計生辦副主任)、冉政(駐村幹部)、李春華(村支書)、劉文江(村主任)、譚莉(副支書)、陶朝波(副主任)、安斯曉(監督委員會主任)。重華村先後組建川尖坪肉牛養殖專業合作社、兩銘肉牛養殖專業合作社、德江縣眾享果蔬專業合作社,養殖肉牛200頭;生豬1000頭;種植油茶300畝;種植天麻4000平方米;種植茶樹菇5萬棒;種植辣椒400畝;烤菸150畝。2018年擬脫貧62戶280人。

2018年乘精準扶貧“組組通”三年大會戰的東風,指揮所規劃修組組通公路9條26.8公里。

在決勝脫貧攻堅階段,鎮人民政府也順勢而動,工作重心下移,先後下派張彪、冉政、田俊傑等幹部到重華村駐村幫扶,指揮所全體成員團結一致、精心籌劃,合力攻堅,擬於2018年實現全村脫貧。

四、歷任村支書、主任

姓 名 職務 任職年限 備註
庹文修 大隊支部書記 1952-1960
陶朝傑 大隊支部書記 1960-1980
候華軒 村長 1952-1958
王治國 村長 1958-1960
陳以舉 村長 1960-1981
孫興橋 村黨支部書記 1981-1994
曾憲翎 村主任 1981-1994
陶朝貢 村黨支部書記 1994-2007
陶廷進 村主任 1981-1991
陳雲忠 下派黨支部書記 2007-2010
王永芬 村主任 2007-2010
許軍 村黨支部書記 2010-2013
李春華 村黨支部書記 2013-至今
劉文江 村主任 2013-至今
譚莉 村黨支部副書記 2013-至今
陶朝波 村副主任 2013-至今

五、各時期名人、能人、賢人(含在外名人、能人、賢人)

陶朝昌(1926.8.1日-2007.5.9),重華村徐家灣組人,1950年應徵入伍,1951年參加抗美援朝,立過三等戰功。

陶朝煥(1938.2.5-) ,重華村川尖坪組人,1958年入伍,參加過貴州安順平壩剿匪。

黃文修(1939-2016),重華村許家山組人,1958年入伍,在部隊期間任過班長、連長,1979年轉業,1981年任德江縣法院執法庭庭長,德江縣土管局局長。

陶立松(出生年月不詳)桑樹坪組人,曾任私塾先生,書法家,現居銅仁市。

陶廷升(1947.11.27-)徐家灣組人,退休教師,重華寺歷史研究專家,著有重華寺研究書稿。

六、特色文化(含特產)

(一)民間文化

重華村民間文化有名的有土家花燈、儺戲,每年正月初三至正月十五開展於民間的傳統習俗,是流傳於民間的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

重華部分民間文化傳承人信息表

姓名 傳承內容 組別 備註
聶金文 土家儺戲 許家山組
冉龍書 土家花燈 岩上組
冉龍輝 土家花燈 岩上組
唐文祥 土家儺戲 川金坪組
劉林 土家儺戲 徐家灣組
廖登科 土家儺戲 石重界組
蘇登彪 土家儺戲 大坪組
李占堯 土家儺戲 石重界組
李廷榮 土家儺戲 石重界組
陶立松 書法 桑樹坪組
陶廷升 土家儺戲 徐家灣組

(二) 民間藝術

重華村民間藝術種類繁多,藝人手藝精湛,遠近聞名。

重華部分民間藝術傳承人信息表

姓名 組別 藝術類別 備註
許壽剛 許家山 石藝雕刻
王相元 徐家灣 木藝雕刻
陶廷支 徐家灣 木藝雕刻
陶廷許 徐家灣 木藝雕刻
向碧江 向家組 石藝雕刻
陶朝安 徐家灣 石藝雕刻
李德懷 許家山 石藝雕刻
陶立松

(三)特色產業

1.天麻:6500平方米; 2.茶樹菇:5萬棒;

2.辣椒:400畝; 4.烤菸:150畝;

5.核桃:1100畝; 6.油茶:300畝。

七、附註

以上村史內容,來源於當地老幹部和老年人的口述,並查閱《德江縣誌》進行部分佐證,難免有遺漏和不準確的地方,若有人發現不實、錯誤、遺漏,可隨時到村委會予以校正和補充,還望今後村支兩委及時進行修補。

民族民間文化文物普查統計表

一、不可移動文物或實物
名稱 地址(村名組及詳細地名) 等級 文字描述 產權 調查人員 聯繫電話
陶廷升戶老宅 德江縣煎茶鎮重華村徐家灣組 無等級 此宅建於清光緒年間,坐西向東,略偏東南。占地面積約700平方米,四合院布局,現僅存入戶龍門、正房堂屋及右廂房。 陶廷升 張玉權、田俊傑、李春華、譚莉 13985854710
重華寺石塔 德江縣煎茶鎮重華村委 未評定 重華寺始建於東漢永平8年(公元65年),多次重建,最近一次重建於清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現僅存正全和尚坐化石塔一座,石塔碑文、頂端彩色石刻壁畫保存完好,清晰可見。遺址正殿、偏殿地面石板保存完好。 村集體 張玉權、田俊傑、李春華、譚莉 13595697237
李占堯戶老宅 德江縣煎茶鎮重華村石重界組 未評定 此宅建於清光緒年間,坐西向東,略偏東南。占地面積約600平方米,現僅存入戶龍門、正房。 李占堯 張玉權、田俊傑、李春華、譚莉 15086281812
岩上古營盤遺址 德江縣煎茶鎮重華村岩上組 無等級 重華村岩上、瓦廠古營盤由清光緒年間大戶唐氏家族為保護族人抵擋土匪侵擾所建,營盤位於穿洞山至高點山崖處,依山伴洞而建,正門外便是百米陡坡,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古牆、灶台、炮台、射擊孔遺蹟清晰可辨。 村集體 張玉權、李春華、田俊傑 13595697237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
項目名稱 地址(村名組) 等級 文字描述 傳習方式 調查人員 聯繫電話
土家花燈 岩上組、許家山組、瓦廠組、磨子岩組 無等級 土家花燈是每年正月初三至正月十五開展於民間的傳統習俗,是流傳於民間的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 傳承 張玉權、李春華、田俊傑 13595697237
土家儺戲 許家山組、川尖坪組、石重界組 無等級 土家儺戲,被人們稱為"戲劇藝術之源""中國戲劇的活化石",過去在土家村寨,土家儺戲隨處可見,土家儺戲是土家族人民生活的一部分。 土家儺戲的傳承,主要是口耳相授,家傳與師傳相結合,一般要拜師才傳法,而"絕法"絕不傳一般弟子。掌壇師一般都有較好的表演才能和驚人的記憶力。儺以壇為單位,每壇即為一個儺戲班,每個儺戲班有六至十二名儺戲老師,有一至兩名掌壇師,其餘為師兄弟或徒弟。 傳承 張玉權、李春華、田俊傑 13595697237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