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疸型肝炎的症狀是什麼
1.尿黃如茶:黃疸型肝炎患者都有尿黃的症狀。初起尿色淡黃,逐日加深,濃如茶色或豆油狀;繼而皮膚及鞏膜發黃。尿色加深的原因是由於肝炎病毒導致肝細胞破壞,影響膽紅素的代謝,使膽紅素進入血液增多導致。2.肝區疼痛:名為黃疸型肝炎,一定會使肝臟受損。疼痛的位置為右上腹。出現肝區疼痛這種黃疸型肝炎的症狀的原因是由於肝炎病毒引起肝臟腫大,使肝被膜張力增大及炎症波及肝臟韌帶及其周圍的紐織導致。
3.發熱:當黃疸型肝炎患者出現發熱的症狀時,很多人都會誤診為是感冒發燒,這也就耽誤了病情的及時治療。發熱的原因是肝細胞壞死、肝功能障礙、解毒排泄功能減低或病毒血症所引起
重症黃疸肝炎
此病如由外感時邪誘發則有惡寒發熱;濕熱蘊結於脾胃則疲乏、納差、噁心嘔吐;濕熱熏蒸肝膽,影響正常膽汁的排泄,膽汁泛溢周身體液之中故全身發黃,因其多屬濕熱黃疸,故黃色鮮明如桔子色;熱灼傷津故高熱煩渴;血熱妄行致衄血、便血、斑疹;毒熱過盛上擾心包,蒙閉清竅煩躁不安,神昏譫語。由於發病急驟,病情隱惡,故死亡率很高,國內外資料報導高達70~90%,嚴重危害人民的生命和健康。所以在搶救重症肝炎的過程中,除了早期診斷,及時搶救外,必須密切觀察病情變化,採取綜合治療措施,包括西醫方面重視運用6—542,配合少量多次新鮮血的輸入,重視治療合併症,加強對症、支持療法和護理工作以外,又要配合中醫治療,早期套用大劑量清熱解毒、利濕退黃類中草藥。
重症肝炎的病理基礎是肝臟大塊組織壞死,並有全身各重要器官和組織的嚴重損傷,導致全身功能的明顯紊亂,晚期則因組織損害,功能紊亂嚴重,而致恢復困難,甚至死亡,故必須早期治療,尤其是在組織和功能損害還未十分嚴重時及時搶救。在中藥運用上也是如此,及時地早期給於中草藥辯證治療。
辯證的關鍵在於分清陽黃和陰黃。陽黃病程較短,黃色鮮明如桔子色,屬於實證、熱證。陰黃病程較長,黃色晦暗如煙燻,屬於虛證,寒證。重症肝炎多屬濕熱壅盛,陽黃占大多數,但如有素體陽虛,再感寒濕之邪,亦會有少數患者屬陰黃,必須予以詳辨。進而在陽黃中又需辨析以熱為主,還是以濕為主。以熱為主的多有煩渴,便秘,舌質紅絳、苔黃膩或黃而燥,脈弦而數;以濕為主的多口乾而不欲飲,胸脘痞悶,大便多溏,舌質淡紅、苔膩,脈弦。陽黃者因屬濕熱壅盛,就要大劑量套用清熱解毒、利濕退黃類中草藥品。方藥選用上,以熱為主的多選用茵陳蒿湯、茵梔黃湯加減,藥物上則大劑量套用茵陳,每劑多用45g以上,最大劑量曾用到120g。茵陳性寒苦味,功專清熱利濕退黃,協以梔子清熱瀉火,大黃瀉下瘀熱,使濕熱之邪從二便分消。茵陳與大黃協同作用,除能增加退黃之功外,並有止血、消瘀化之功。同時加用黃芩、黃連、黃柏、銀花,連翹等苦寒清熱利濕、清熱解毒藥。在實踐中,用清熱解毒、利濕退黃類藥的同時加用秦艽18g、生地30g、車前子30g、生甘草30g,能明顯增強退黃效果。生甘草清熱解毒,緩急止痛;車前子利尿通淋,清肝明目;秦艽祛風濕退虛熱,可用於濕熱壅盛的急黃症,生地雖有清熱涼血之功,又能養陰生津,但藥物偏於滋膩,不宜於在濕熱壅盛中套用。這裡所以選用生地,是根據有關文獻資料記載,本藥能促進血液凝固,有止血的作用,對改善肝臟的凝血機制有幫助,該藥還能降低血糖,能促進肝糖原的合成,有利於肝細胞的恢復。
因重症肝炎患者多有不同程度之血脈瘀滯不暢、氣滯血瘀的徵象,如肝區固定的脹痛、刺痛、肝脾腫大、質硬、有觸痛、面色晦暗,蜘蛛痣,舌質黯紫,舌邊有瘀斑或瘀點。故在使用大劑量清熱解毒、利濕退黃藥中,適當輔用活血化瘀藥。黃疸消退或接近消退時,有以上瘀血指征時,亦可在辯證施治的基礎上靈活運用,如丹參、鬱金、赤藥、當歸。以收止痛、疏通經絡、破瘀散結、祛瘀生新的作用。
黃疸就是肝炎嗎?
所謂黃疽是指血清膽紅素含量超過了正常範圍,從而引起鞏膜及其他組織出現的黃染現象。膽紅俗代謝過程中,先後產生兩種膽紅素,即間接膽紅素和直接膽紅素。無論何種膽紅素升高,都可能引起黃疸。黃疽最容易出現的部位是鞏膜、黏膜、血管、皮膚等處。因這些組織富含較多的彈性蛋白,後者與膽紅素有較強的親和力。如果只有血清膽紅素超過正常標準而患者未表現鞏膜、皮膚的黃染稱為隱性黃疸;只有皮膚等部位的發黃而血清膽紅素不升高者,稱為假性黃疸。前面我們已經提到,肝臟是體內最大的“化工廠”,間接膽紅素生成後必須運到肝臟進行轉化後排泄。肝臟如出現炎症或其他病變,其轉化及排泄膽紅素的過程出現障礙引發血清間接膽紅素和直接膽紅素同時升高,患者迅速出現尿色加深,鞏膜、皮膚發黃等體徵。黃疸前後出現噁心、嘔吐、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狀即所謂的黃疸型肝炎。此種黃疸又被稱為肝細胞性黃疸。因此,黃疸出現與否,是肝臟受累或出現病變的一個重要體徵,但出現黃疸者未必都是肝炎。臨床上把因紅細胞過度或過量破壞引發間接膽紅素升高而出現的黃疸稱為溶血性黃疸,又叫肝細胞前性黃疸。有時又可因為膽囊或膽管部位的病變,如結石、腫瘤、炎症等疾病導致膽紅素排泄漳礙,引發血清直接膽紅素升高而引發黃疸,稱為阻塞性黃疸,又叫肝細胞後性黃疸。由此可見,廟床引發黃疸的病因和病種較多,不能籠統地認為都是病毒性肝炎所致。
黃疸型肝炎做好預防最重要
首先,人們要注意日常生活中的飲食及其衛生是最主要的預防黃疸型肝炎的方法。個人的良好衛生對疾病的傳播起著決定性作用。在平時生活中,人們要有飯前、飯後、便後洗手的好習慣,不能食用不乾不淨的食物,除此之外,人們所使用的各種器皿都要進行及時消毒,以免病菌傳播。其次,針對接觸過黃疸型肝炎患者的人,要採取隔離的措施,以免更多的人們受到黃疸型肝炎的侵害。要防止黃疸型肝炎的逐漸蔓延,就必須對接觸者隔離觀察至潛伏期結束。
最後,人們可以注射疫苗防止受到黃疸型肝炎的傳染,在接觸B肝病人後及時注射一針B肝高效免疫球蛋白,2-4周后注射第1針B肝疫苗,於1個月及6個月時再注射第2-3針B肝疫苗,接觸甲方肝病人,在2周內,肌內注射含抗A肝抗體的丙種球蛋白。
傳播途徑
1、血液傳播:B肝小三陽患者每毫升血中含有一千萬至幾億個成熟B型肝炎病毒顆粒。極微量的血液進入健康人的皮膚黏膜的破口,就可造成感染。[6]2、醫源性傳播:針灸針、口腔器材、內鏡等被B肝病毒污染的醫用器材和血源以及血製品,在使用時都有可能傳播B型肝炎病毒。3、性傳播:性傳播是B肝傳播的一個主要途徑,對於易感人群,應該使用保險套。
4、垂直傳播:垂直傳播包括母嬰傳播,父嬰傳播以及家族性的感染。垂直傳播占B肝傳播的70%以上。
5、親密接觸:接吻、牙刷、剃鬚刀、指甲剪等。推薦:B肝小三陽傳染幾率大嗎
6、其它途徑:文身、文眉、文眼線、文唇線、剃鬚等,可經破損皮膚感染B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