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萬州區職業教育中心是重慶萬州區主城區規模最大的移民搬遷學校,也是渝東片區辦學成績顯著的一所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
為支持萬州城市建設發展,學校於2003年11月提前兩年半時間搬遷至五橋移民開發區百安壩,現占地211畝。學校功能齊全,環境優美,是莘莘學子求學的理想之地。
學校前身是一所走過半個多世紀的全日制中學。1989年改辦職中,現有教職工300餘人,專任教師有176人,本科及以上學歷占80%,有國家和市、區級骨幹教師53人,中學高級教師占20%。開設有以機械、計算機、電子、旅遊為骨幹的13個專業,8000餘名在校學生。
學校遵循職教規律辦學,堅持“育人為本”的思想,以就業為導向,以“務實、求真、進取、現任校長創新”為校風,以“勤思、善問、巧學、精練”為學風,以培養素質全面的實用型技術人才為目標, 堅持“以人為本,以德育人,就業有路,升學有望”的質量方針,立足庫區,服務地方經濟建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1992年被四川省確定為省級重點職中;2000年順利通過重慶市教委市省級重點職中的複查驗收; 2004年3月被教育部批准為“新調整認定的首批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學校先後被確定為萬州移民職業技術教育、師資、財務人員、乘務員、農民工等跨行業、多形式的培訓中心,重慶市政府確定的“三峽移民勞動技能培訓基地”,萬州區“陽光百勞工程培訓基地”,重慶市教委確定的中澳(重慶)職業教育與培訓項目合作夥伴學校,教育部確定的全國首批中職教育德育工作實驗基地。學校先後被評為四川省“職教先進集體”、重慶市“社會主義文明禮儀示範學校”、重慶市“職教先進集體”、重慶市“文明單位”、重慶市“模範職工之家”等。
教學教研,成果豐碩。近三年,教師在各級報刊發表論文數十篇,兩項省市級重點科研課題相繼結題,一項獲國家獎勵,一項受重慶市表彰。學校被確認為教育部“十五”重點科研課題實驗學校,也是重慶市“教研示範學校”。
學校在以規模求發展的同時,注重內涵的提升。學校於2004年率先在全區推行準軍事化管理,基本實現了學校管理封閉化、一日生活制度化、學生行動軍事化、教學秩序規範化、課外活動群體化等目標。2005年率先在全區推行半工半讀試點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學校先後有2000餘名學生分布在廣東、深圳等10多個大型集團企業開展半工半讀,學生穩定率第一批保持100%,隨後幾批的學生穩定率均在97%以上。為適應學校辦學規模擴大的需要,推行專業部管理體制,豐富辦學內涵,設立了機械專業部、計算機專業部、電子技術專業部、文經旅遊專業部共四個部,專業部的推行取得了初步成效,學校的分層管理功能,教育教學管理上了新的台階。
學校擁有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教師在重慶市職中賽課中獲獎最多、等次最高,包攬了萬州區自95年以來的職中教師各項賽課第一名,並有3名教師奪得全國中職教師說課比賽一等獎。
學生德高技強,參加重慶市職中學生專業技能大賽多次奪得大獎。2002年、2003年參加重慶市職中學生英語口語競賽、旅遊專業技能大賽分獲一、二等獎。2004年參加萬州區大中專職中學生專業技能大賽20個參賽隊我校獲獎超過半數,2005年獲得了四個團體一等獎中的三個團體一等獎、七個單項一等獎中的五個單項一等獎,顯示了雄厚的實力。2007年在全國中職師生技能大賽上我校學生周焱奪得計算機類一等獎(重慶市唯一)。彭光彩、方誌偉分獲2007年、2008年重慶市中職學生技能大賽機械類、電子類一等獎,張雪柳同學獲全國中職學生技能大賽總決賽服裝模特類優秀獎,張洋同學獲重慶賽區電子類預選賽三等獎,為重慶市爭得了榮譽,深受社會讚譽。
畢業學生就業安置渠道暢通。學校與國內眾多知名企業、公司如上海大定電子、深圳立訊電子、惠州永昶電子、蘇州海關、北京海關、中國石化公司等等建立了穩固的畢業生實習就業基地。通過升學、集中和分散或召開就業招聘現場會等形式安置學生,就業率達98%以上。畢業學生遍及大江南北,不少成為單位的骨幹或致富能手,深受用人單位的好評。
學校不斷改善辦學條件,設施設備先進。擁有全市唯一獨立的占地70畝的實習實訓基地,一期工程實訓綜合樓2008年竣工並投入使用,二期工程正在規劃建設。學校擴建或新建了數控、電子、電工、中西餐服務、微機、遠程電教等24個實驗實作室,有微機800餘台,建立了校園網,實現了班班通,安裝了閉路監控系統。
學校的發展受到各級領導的重視和支持。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曾親臨我校關心學校的發展;國務院三峽辦、教育部、財政部、農業部、國家旅遊總局、市教委、區委、區政府等領導多次到學校視察指導工作。目前,學校正積極創造條件,為爭創全國首批示範性中職學校,打造區域性、開放式、資源共享型實習實訓基地,服務庫區經濟建設和實現“500億萬州”目標而努力奮鬥! 重慶市萬州區職業教育中心是重慶萬州區主城區規模最大的移民搬遷學校,也是渝東片區辦學成績顯著的一所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
為支持萬州城市建設發展,學校於2003年11月提前兩年半時間搬遷至五橋移民開發區百安壩,現占地211畝。學校功能齊全,環境優美,是莘莘學子求學的理想之地。
學校前身是一所走過半個多世紀的全日制中學。1989年改辦職中,現有教職工300餘人,專任教師有176人,本科及以上學歷占80%,有國家和市、區級骨幹教師53人,中學高級教師占20%。開設有以機械、計算機、電子、旅遊為骨幹的13個專業,8000餘名在校學生。
學校遵循職教規律辦學,堅持“育人為本”的思想,以就業為導向,以“務實、求真、進取、創新”為校風,以“勤思、善問、巧學、精練”為學風,以培養素質全面的實用型技術人才為目標, 堅持“以人為本,以德育人,就業有路,升學有望”的質量方針,立足庫區,服務地方經濟建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1992年被四川省確定為省級重點職中;2000年順利通過重慶市教委市省級重點職中的複查驗收; 2004年3月被教育部批准為“新調整認定的首批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學校先後被確定為萬州移民職業技術教育、師資、財務人員、乘務員、農民工等跨行業、多形式的培訓中心,重慶市政府確定的“三峽移民勞動技能培訓基地”,萬州區“陽光百勞工程培訓基地”,重慶市教委確定的中澳(重慶)職業教育與培訓項目合作夥伴學校,教育部確定的全國首批中職教育德育工作實驗基地。學校先後被評為四川省“職教先進集體”、重慶市“社會主義文明禮儀示範學校”、重慶市“職教先進集體”、重慶市“文明單位”、重慶市“模範職工之家”等。
教學教研,成果豐碩。近三年,教師在各級報刊發表論文數十篇,兩項省市級重點科研課題相繼結題,一項獲國家獎勵,一項受重慶市表彰。學校被確認為教育部“十五”重點科研課題實驗學校,也是重慶市“教研示範學校”。
學校在以規模求發展的同時,注重內涵的提升。學校於2004年率先在全區推行準軍事化管理,基本實現了學校管理封閉化、一日生活制度化、學生行動軍事化、教學秩序規範化、課外活動群體化等目標。2005年率先在全區推行半工半讀試點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學校先後有2000餘名學生分布在廣東、深圳等10多個大型集團企業開展半工半讀,學生穩定率第一批保持100%,隨後幾批的學生穩定率均在97%以上。為適應學校辦學規模擴大的需要,推行專業部管理體制,豐富辦學內涵,設立了機械專業部、計算機專業部、電子技術專業部、文經旅遊專業部共四個部,專業部的推行取得了初步成效,學校的分層管理功能,教育教學管理上了新的台階。
學校擁有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教師在重慶市職中賽課中獲獎最多、等次最高,包攬了萬州區自95年以來的職中教師各項賽課第一名,並有3名教師奪得全國中職教師說課比賽一等獎。
學生德高技強,參加重慶市職中學生專業技能大賽多次奪得大獎。2002年、2003年參加重慶市職中學生英語口語競賽、旅遊專業技能大賽分獲一、二等獎。2004年參加萬州區大中專職中學生專業技能大賽20個參賽隊我校獲獎超過半數,2005年獲得了四個團體一等獎中的三個團體一等獎、七個單項一等獎中的五個單項一等獎,顯示了雄厚的實力。2007年在全國中職師生技能大賽上我校學生周焱奪得計算機類一等獎(重慶市唯一)。彭光彩、方誌偉分獲2007年、2008年重慶市中職學生技能大賽機械類、電子類一等獎,張雪柳同學獲全國中職學生技能大賽總決賽服裝模特類優秀獎,張洋同學獲重慶賽區電子類預選賽三等獎,為重慶市爭得了榮譽,深受社會讚譽。
畢業學生就業安置渠道暢通。學校與國內眾多知名企業、公司如上海大定電子、深圳立訊電子、惠州永昶電子、蘇州海關、北京海關、中國石化公司等等建立了穩固的畢業生實習就業基地。通過升學、集中和分散或召開就業招聘現場會等形式安置學生,就業率達98%以上。畢業學生遍及大江南北,不少成為單位的骨幹或致富能手,深受用人單位的好評。
學校不斷改善辦學條件,設施設備先進。擁有全市唯一獨立的占地70畝的實習實訓基地,一期工程實訓綜合樓2008年竣工並投入使用,二期工程正在規劃建設。學校擴建或新建了數控、電子、電工、中西餐服務、微機、遠程電教等24個實驗實作室,有微機800餘台,建立了校園網,實現了班班通,安裝了閉路監控系統。
學校的發展受到各級領導的重視和支持。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曾親臨我校關心學校的發展;國務院三峽辦、教育部、財政部、農業部、國家旅遊總局、市教委、區委、區政府等領導多次到學校視察指導工作。目前,學校正積極創造條件,為爭創全國首批示範性中職學校,打造區域性、開放式、資源共享型實習實訓基地,服務庫區經濟建設和實現“500億萬州”目標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