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重慶市蠶科院辦公區位於重慶市北碚東陽街道上壩1號,地處嘉陵江畔,與著名風景名勝縉雲山、北溫泉隔江相望,距市中心45公里,緊鄰襄渝鐵路、蘭渝鐵路、212國道、渝武高速。佳程項目 區位於兩江新區蔡家組團,距重慶江北國際機場15分鐘車程、重慶主城區20分鐘車程,交通十分便捷。
宗旨職能
宗旨:開展蠶業科學技術研究與推廣,立足蠶業,服務蠶農,促進蠶業健康發展。
主要職責任務:承擔蠶業技術研究與推廣。負責全市蠶桑技術指導與技術人才培訓。開展蠶業新技術新品種的試驗、示範、引進、推廣。進行蠶桑種質資源選育、繁育、測定、保護。提供蠶種冷藏、浸酸、浴消等服務。
推廣服務
重慶市蠶科院秉承“科技創新、質量為本、優質服務、勇創一流”的服務宗旨,是重慶乃至西南地區重要的蠶種推廣基地。“桑椹牌”、“桑葉牌”蠶種在業內和廣大蠶農中享有良好聲譽,推廣服務範圍遍及重慶市栽桑養蠶的20餘個區縣及雲、貴、川、陝、江、浙、桂等省市,以及印度、俄羅斯、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
建院歷史
重慶市蠶業科學技術研究院的前身是重慶市西里蠶種場和北碚蠶種場。西里蠶種場和北碚蠶種場分別創建於1935年和1937年,同屬我國西南地區早期開辦的改良蠶種場。是中國西南地區最早從事家蠶良種繁育事業的單位,1956年由公私合營轉為國營良種場,先後隸屬於四川省建設廳、四川省絲業股份有限公司、西南蠶絲公司、四川省農業廳、重慶市北碚區委、西南農學院、四川省輕工業廳、重慶市農業局、四川省農業局、四川省蠶絲公司、四川省絲綢公司管理,同為四川省省屬七大主力家蠶良種場之一。1997年,重慶直轄市後,兩場劃歸重慶市農業局,當年轉屬市對外貿易經濟委員會管理,2016年市外經貿委與市商委合併為重慶市商務委員會 。兩場歷史悠久,飽經滄桑,七十餘載辛勤耕耘,為祖國的蠶桑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享譽川渝、西南乃至全國。2011年7月根據重慶市蠶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兩場合併組建成立重慶市蠶業科學技術研究院。
科研成果
從事蠶業科研近60年,優良的傳統和自強不息的精神積澱了深厚的科研底蘊:
1975年起始選育的“北桑一號”桑樹新品種,於1997年獲重慶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協作選育推廣的“南桑一號”桑樹新品種,獲四川省人民政府“重大科學技術研究成果三等獎”。
1979年選配的中華×東肥·671新品種榮獲四川省科技重大成果三等獎。
1980年協作選配的家蠶新品種781×782·734、錦5·6×綾3·4分獲省科技重大成果三等獎。
1984年在原品種的基礎上,選配的781A·B×782·734榮獲四川省絲綢公司科技進步貢獻獎。
1991年“營養袋育苗並一步成園”桑樹新栽培技術獲四川省絲綢公司“單項獎”。
1995年與西南大學合作選育的家蠶新品種“夏芳×秋白” ,獲得重慶市人民政府頒發的重大科技成果一等獎。
2000年與西南大學合作選育的桑樹新品種“嘉陵20號”,獲得重慶市人民政府頒發的重大科技成果三等獎。
2005與西南大學合作選育的家蠶新品種“渝蠶1號”,於 2009年獲重慶市人民政府頒發的重大科技成果三等獎。
2009年與西南大學合作的家蠶新品種“渝蠶1號”的推廣項目獲重慶市人民政府頒發的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合作選育的桑樹新品種“嘉陵30號”通過重慶市農作物審定委員會審定。
2010年與西南大學合作選育的家蠶新品種“渝蠶2號” 通過重慶市科委、四川省家蠶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2010年7月“桑椹牌”蠶種商標獲評“重慶市著名商標”。
2011年家蠶新品種“渝蠶2號”的推廣項目獲重慶市人民政府頒發的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2012年“優質果桑椹的綜合開發與利用”被確認為重慶市科學技術成果。
2013年自主培育的“垂枝桑”榮獲第八屆中國花卉博覽會展品類(觀賞苗木)金獎 。
2014年自主選育的家蠶新品種“渝科8號”通過四川省家蠶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
2014年“夏秋季抗高溫多濕家蠶新品種渝科8號”被確認為重慶市科學技術成果 。
2014年“桑葉茶產業化技術研究與示範”被確認為重慶市科學技術成果。
2014年“重慶市蠶桑產業多元化發展研究與示範”被確認為重慶市科學技術成果。
2015年“縉雲垂桑”被確認為重慶市科學技術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