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政協學習及文史委員會

重慶市政協學習及文史委員會是市政協常委會和主席會議領導下的專門工作機構之一,按照政協章程以及市政協全委會和常委會提出的相關任務開展工作。 1978年,市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輯出版內部發行刊物《重慶文史資料選輯》1—15輯,《重慶文史資料》16—27輯,1987年從第28輯起公開出版發行《重慶文史資料》。 為此,重慶市政協辦公廳發文對學習及文史委員會的工作給予了通報表彰。

重慶市政協學習及文史委員會簡介
重慶市政協學習及文史委員會是原重慶市第一屆至第十屆政協設學習委員會。原重慶市第三屆政協於1961年8月成立文史資料工作組,1978年第六屆重慶市政協成立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1988年第九屆重慶市政協成立文史資料委員會,1997年6月,重慶(直轄)市第一屆委員會將原有的學習和文史委員會合併為學習及文史委員會至今。
重慶市政協學習及文史委員會是市政協常委會和主席會議領導下的專門工作機構之一,按照政協章程以及市政協全委會和常委會提出的相關任務開展工作。本委設辦公室,是本委的辦事機構和市政協辦公廳的工作部門,承擔秘書、參謀、會務、服務、聯絡工作和辦公廳交辦的其它工作。
本委的工作職責和內容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一)參與組織學習活動
根據政協組織的性質和特點,協助、配合市政協辦公廳、研究室組織政協委員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統一戰線和人民政協理論、政策和規章制度,學習時事政治和經濟、管理、科技、法律等方面的知識,並開展有利於學習的其它活動。
(二)徵集、研究、編輯、出版文史資料
組織政協委員及其所聯繫的社會各界人士撰寫“三親”(親歷、親見、親聞)史料,推動近現代重大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等資料的徵集、整理、研究、編輯及對台港澳和海外的史料交流工作,為廣泛團結海內外各界愛國人士、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祖國統一服務。
1961年至1965年,開始徵集、整理反映四川和重慶的政治、軍事、文化、民族和宗教等方面的史料,其中部分史料在全國政協和四川省政協《文史資料選集》刊登;工商經濟史料在《重慶工商史料選集》刊登。“文革”期間,政協的文史工作陷於停頓。“文革”結束後,政協文史工作得以恢復和發展。
1978年,市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輯出版內部發行刊物《重慶文史資料選輯》1—15輯,《重慶文史資料》16—27輯,1987年從第28輯起公開出版發行《重慶文史資料》。從1961年至今已出版《重慶文史資料》共55輯,《川江航運史料》等地方史史料9種,整理編輯出版了五套大型《叢書》:《第二次國共合作紀實叢書》、《抗戰時期大西南叢書》、《重慶抗戰叢書》、《重慶市統戰政協文史資料叢書》、《重慶旅遊文史叢書》。累計徵集出版了從辛亥革命起至今的“親歷、親見、親聞”史料約3800萬字。其中《第二次國共合作紀實叢書》曾被列為國家對外交流的學術著作,在國內外有很大影響。
市政協文史委還參與了全國性的、跨市性的文史資料協作工作,為全國政協主編的《中華文史資料文庫》、《共和國親歷、親見、親聞書系》中的《工業學大慶》、《新中國剿匪實錄》、《仡佬族百年實錄》、《中國近代要塞》、《名人故居》等撰寫和組織稿件;為四川省政協主編的《四川文史集萃》、河北省政協主編的《侵華日軍暴行總錄》等文史資料圖書,提供了300多萬字的史料。編審了《全國政協文史資料存稿選編》中的《政黨·政府》分冊。攝製了五集《風雨同舟》電視文獻資料片。
市政協徵集出版的文史資料發揮了“存史、資政、團結、育人”的社會功能,受到了國內史學界的好評,有13種22本先後獲得全國、四川省和重慶市頒發的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二、三等獎。2007年11月,在全國政協文史資料成果展上,《重慶統戰政協文史資料叢書》榮獲全國政協“優秀文史資料圖書”一等獎,《重慶文史資料》第九集(紀念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專集)獲得“優秀文史資料圖書”三等獎,《重慶旅遊文史叢書》獲得“優秀文史資料圖書”提名獎。為此,重慶市政協辦公廳發文對學習及文史委員會的工作給予了通報表彰。
(三)履行職能、建言獻策
組織委員開展專題考察、調研,就有關學習及文史領域的綜合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問題進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通過提案、社情民意、調研報告等形式向市政府及其相關部門提出建議和意見。與市委、市政府相關部門和區縣政協開展工作聯繫,通過組織專委會活動,為委員知情明政、履行職責創造條件。
本委先後就三峽重慶庫區淹沒及遷建文物古蹟搶救保護、三峽重慶庫區文物保護利用、重慶歷史文化名鎮保護與建設、重慶十大旅遊精品系列工程、重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與建設、重慶地下文物保護、新農村文化建設、重慶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統一戰線傳統教育基地建設和利用等專題開展調研。市政協就其中的有關專題與市政府舉行協商會,市政府領導對本委提出的意見建議給予了高度評價,許多意見建議被有關部門採納。
本委先後就重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名人故居保護工作、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統一戰線傳統教育基地建設和利用、創意產業發展、文化設施建設、民眾文化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等方面情況開展委員視察活動,及時與被視察單位交換意見,並通過大會發言、集體提案和社情民意等形式提出意見建議。
本委在政協全委會上先後作題為“保護重慶歷史文化名城刻不容緩”、“保護名鎮是政府義不容辭地責任”、“整合愛國主義教育資源突出特色發揮作用”、“保護地下文物打好立市根基”等大會發言;在市政協常委會上,作“傳承歷史文化構建和諧重慶”、“敬老崇文尊賢尚德”、“我市‘十一五’規劃編制”等專題發言或書面發言。
本委先後就我市文物保護法、非物質文化保護、抗戰遺蹟遺址保護、傳統工藝美術保護、名人舊居的保護、歷史文化名城名鎮保護、農村文化陣地建設、旅遊文化內涵的提升等內容提出集體提案,經與辦案單位溝通,所提問題都得到了滿意的解決,所提建議大都得到採納。其中《儘快修編〈重慶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的建議》、《搶救川江(包括支流)船工號子工作刻不容緩》、《加強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搶救與保護工作》等10多件提案被列為市政協重點提案並被評為市政協優秀提案。
本委通過調研視察活動發現問題並向委員徵集反映社情民意信息,以本委名義遞交的社情民意信息共有20多條,其中一條被全國政協採用,並在人民網和《人民政協報》上發表。
我市政協文史工作走過了近50年的歷程,取得了輝煌的成就。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新一屆學習及文史委員會按照三屆市政協提出的“新起點、新作為、新貢獻”的總體思路,通過研究新情況、新問題,提出了加強市政協學習及文史工作的新思路、新舉措,通過新一屆文史委全體委員和全市有關文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積極開創我市政協文史工作新局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