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簡介
重慶市三峽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三峽庫區生態農業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重點實驗室,於1998年經重慶市科委批准正式成立,是一個以我國三峽庫區為主要研究基地,以發展高效生態農業、促進區域農業—資源—環境協調發展為主要目標的專業研究機構。
實驗室現有固定工作人員12人,其中:正高級職稱2人、副高級職稱4人、中級職稱3人、初級職稱3人。現有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6人。實驗室自成立以來,始終重視學風和人才隊伍的建設,形成了腳踏實地、埋頭苦幹、勇於創新、積極進取的良好學術氛圍,建立起了一支以中青年為主體的穩定研究隊伍。楊安貴教授於1999年被評選為“全國十大扶貧狀元”。
目前,實驗室全體人員正在不懈努力,力爭使實驗室成為立足西南、面向全國、放眼世界的高水平科技研發與人才培養基地,為重慶市以及全國其他地區高效生態農業建設、生態環境保護與區域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實驗室主任簡介
王龍昌:男,1964年生,畢業於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獲農學博士學位。現任西南大學農學與生物科技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農村區域發展專業負責人,三峽庫區生態農業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耕作制度研究會常務理事,《乾旱地區農業研究》編委會副主任委員、副主編。長期致力於生態農業與可持續發展、農業資源利用與農作制度、農業信息技術等方面研究。承擔聯合國開發計畫署(UNDP)援華技術項目、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國家“863”高技術項目、國家博士後科學基金項目以及省部級科技項目20餘項。曾分別赴日本宮崎大學、日本鳥取大學作訪問學者。在《作物學報》、《農業工程學報》、《套用生態學報》等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70餘篇,主編、參編著作和教材12部。先後獲國家科技進步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6項,並獲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重慶市高校中青年骨幹教師獎勵。
研究條件
實驗室現有建築面積300m2,試驗用地20餘畝,並在重慶石柱、江津、四川簡陽、貴州石阡等地建立了長期定位實驗基地。實驗室擁有農業生態系統檢測、農業環境控制、植物生理生態分析、數字農業與區域生態規劃等研究所需的主要儀器設備。其中,農業生態系統檢測儀器設備包括Vantage pro自動氣象站、LI-250A光照計、GMK-770S土壤水分測定儀、Blue Box 智慧型化水質監測系統等;農業環境控制儀器設備包括大型自動控制日光溫室、網室、人工氣候室、人工氣候箱、Dik-6000降雨模擬器等;植物生理生態分析儀器設備包括AccuPAR植物冠層分析儀、LI-3000A攜帶型葉面積儀、SC-1穩態葉片氣孔計、Skye植物水勢儀、CB-0241紅外測溫儀、Bartz根系生長動態監控系統、SPAC生理生態環境監測系統、UniSpec光譜分析系統、火焰光度計等;數字農業與區域生態規劃儀器設備包括Pathfinder Pocket GPS、Trimble AgGPS 132、GIS套用軟體、RS套用軟體等。
科研項目及成果
近五年來,實驗室共承擔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項目“三峽庫區生態環境安全及生態經濟系統重建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項目“西南季節性乾旱區集雨補灌技術體系的集成與示範”、農業部科技項目“重慶市紫荊澤蘭的分布及防除方法的研究”等國家和省部級科技項目10餘項,並承擔生態縣(市)建設規劃、農業科技園區規劃、新農村建設規劃等各種規劃項目10餘項,累計經費200多萬元。共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出版專著、教材12部;獲國家科技進步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2項,國家發明專利3項,省部級教學成果獎2項;科技成果推廣轉化產生的直接經濟效益近1億元。
主要研究領域
1.區域生態與可持續發展
2.生態農業與生態工程
3.植物逆境適應性的生理生態機制及其調控
4.農業資源最佳化配置與高效利用
5.節水農業理論與技術
6.設施農業與環境調控
7.農業面源污染控制與生態安全保障
8.有機農業技術體系與農業標準化
9.區域生態建設規劃與項目評估
10.現代農業示範園區規劃與設計
人才培養
依託本實驗室,已建成生態學、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兩個專業的博士學位和碩士學位授予點。近五年共招收博、碩士研究生60餘人,目前在讀博、碩士研究生30餘人。
英文名稱
Key Laboratory of Eco-agricultur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ree Gorges Reservoir Reg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