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婦寓言

作品名稱:里婦寓言作品作者:馬中錫作品體裁:散文創作年代:明作品出自:《東田集》

簡介

作品名稱:里婦寓言
作品作者:馬中錫
作品體裁:散文
創作年代:明
作品出自:《東田集》

原文

漢武帝時,汲黯使河南,矯制發粟;歸恐見誅,未見上,先過東郭先生求策。先生曰:“吾草野鄙人,不知制為何物,亦不知矯制何罪,無可以語子者。無已,敢以吾里中事以告。吾里有婦,未笄時,佐諸姆治內事,暇則竊聽諸母談,聞男女居室事甚悉,心亦暢然以悅;及聞產育之艱,則憮然而退,私語女隸曰:‘諸母知我竊聽,誑我耳,世寧有是理耶?’既而適里之孱子,身不能勝衣,力不能舉羽,氣奄奄僅相屬,雖與之居數年,弗克孕。婦亦未諳產育之艱,益以前諸姆言為謬。孱子死,婦入通都,再適美少年,意甚愜,不逾歲而妊。將娩之前期,腹隱隱然痛,婦心悸,忽憶當年事,走市廛,遍叩市媼之嘗誕子者,而求免焉。市媼知其愚也,欺侮之曰:‘醫可投,彼有劑可以奪胎也。’或曰:‘巫可禮,彼有術可以逭死也。’或曰:‘南山有穴,其深叵測,暮夜潛遁其中,可避也。’或曰:‘東海有藥,其名長生,服之不食不遺,可免也。’婦不知其紿也,迎醫,而醫見拒;求巫,而巫不答;趨南山,則藜藿拒於虎豹;投東海,則蓬萊阻於蛟龍。顧有居於窨室焉,遂竄入不復出。居三日,而痛愈劇,若將遂娩者,且計窮矣,乃復出。偶鄰婦生子,發未燥,母子俱無恙。婦欣然往問之。鄰婦曰:‘汝竟痴耶!古稱:未有學養子,而後嫁者。汝嫁矣,乃不閒養子之道而云云乎?世之人不死於產者亦多矣,產而死則司命攸存,又可免乎?汝畏死,何莫寡居以畢世,而乃忍辱再醮也?汝休矣,汝休矣!世豈有既妊而畏產者耶?’里婦乃赧然而歸,生子亦無恙。”詞未畢,黯出戶,不俟駕而朝。

譯文

漢武帝時候,汲黯出使河南,假傳皇帝的詔令開倉發糧;回來後怕犯殺頭之罪,不敢去朝見皇帝,先去東郭先生那裡討教免罪的計策。先生說道:“我是一個鄉下佬,不懂得詔令是什麼東西,也不懂得假傳詔令該當何罪,因此沒有什麼可以告訴你的。這樣吧,舉一件我鄉里的事情告訴你。我們鄉里有一個婦人,沒有出嫁的時候,幫著姑嬸做點家裡的雜事,空下來常偷聽她們的談話,聽到她們談些男女同房的事,耳朵一字不漏,心裡不免也舒暢嚮往;但是聽到她們談到生孩子的艱苦,不免又不高興,不願聽下去,私下同婢女說:‘姑姑、嬸嬸知道我偷聽,故意騙騙我,世界上真有生孩子那么苦么?’不久出嫁給同鄉里的一個青年,身體虛弱,好像連衣服也經不起,羽毛也舉不動,只剩一口氣,同他結婚好幾年,沒有能夠懷孕。這位婦人既然沒有經過生育的苦,越發以為以前姑姑、嬸嬸的話是錯的了。過不多久這個體弱的青年死了,婦人去了大城市,再嫁給一個美少年,心裡很滿意,不到一年就懷孕了。到快要分娩的前夕,覺得肚子隱隱然發痛,心裡害怕,忽然想起當年聽到的話,便跑去市場店鋪地方,一個一個去請教生過孩子的婦女們,請她們教她免去生育孩子的辦法。這些女人知道她傻,欺侮她說:‘可去找醫生,他們有藥可以打胎。’一個說:‘可去求神巫,他們有法術可以逃免死亡。’又一個說:‘南山有個洞,深得無法測量,你趁黑夜去躲在裡面,可以免去生育。’又一個說:‘東海有藥,名叫長生,服了不吃飯不拉屎拉尿,可以不生育。’這位婦人不知道這些話都是騙她的,便去找醫生,醫生拒絕她;去求神巫,神巫不睬她;跑到南山,想躲進草莽卻受到虎豹的拒擋;投奔東海,想登上蓬萊神山,卻受到蛟龍的阻攔。最後只有地窖可以容身,忙不迭地鑽了進去,躲在裡面不出來。呆了三天,肚子愈來愈痛,好像胎兒就要生出來了,自己的辦法也窮盡了,只好再出見天日。正巧鄰居的女人生了孩子,嬰兒剛出世,頭髮還沒幹,母子都很健康。這位婦人高高興興去討教避免生育苦楚的好辦法。鄰婦說:‘你真是痴透了!古話說:哪有先學養兒子,再去出嫁的。你嫁都嫁了,難道還不知道兒子該怎么生嗎?世上的人不死於生孩子的多了,就是因生孩子而死也是命中注定,又逃得了嗎?你既怕死,為什麼不守一輩子寡,卻要不怕人罵而再嫁呢?你算了吧,你算了吧!世上哪有懷了胎又怕生出來的呢?’這位婦人聽了不覺羞愧難當,回到家來,生下孩子,平安無事。”東郭先生的故事沒有說完,汲黯就退出門去,急急地等不及馬車來,立即上朝向皇帝報告。

作者

明代著名文學家。字天祿,號東田。故城縣(今屬河北)人,祖籍大都(今北京一帶),明永樂初馬氏祖先自大都遷徙至河間府故城縣,後定居地馬中錫作品命名為馬莊(今故城縣夏莊鄉東馬莊)。祖父馬顯,贈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父馬偉,曾為唐府長史,因為直諫違反王意,被關進囚車押送京師,全家也被拘禁。馬中錫因為年紀尚幼沒有被拘,他便到巡按御使處申訴怨情,御史向王轉述此事,終於使家人得到釋放。後來馬中錫又奉母命到京城申冤,最終令父親沉冤昭雪。馬偉最後官至浙江處州知府。馬中錫一生為人同父親一樣剛直不阿,故仕途坎坷,一向為朝廷所不容。1474年(成化十年) ,馬中錫參加鄉試高中第一,一年後即1475年(明憲宗成化十一年)中進士,授刑科給事中。當時萬貴妃之弟萬通仰仗姐姐的權勢,驕橫不法,馬中錫兩次上疏彈劾,兩次被罰於午門之外受杖責,卻依舊不改疾惡如仇的本性。嘉善公主因侵占民田,被馬中錫依法勘還於民;太監汪直、梁方作惡多端,馬中錫又上疏揭露二人。因為多次揭露權貴的不法行為,導致他九年未能升遷。後經過考察政績,終於轉任雲南按察僉事、陝西僉事,督學副使。1492年(弘治五年),召為大理右少卿。南京守備太監蔣琮與兵部郎中婁性、指揮石文通互相揭發,牽連數百人。中錫偕同司禮太監趙忠等前往處理,很快便水落石出:婁性除名,蔣琮下獄抵罪。不久被提拔為右副都御史,巡撫宣府。任內彈劾罷免了貪腐昏庸的總兵官馬儀,革除鎮守以下私人使用的軍隊,把他們編入軍隊。邊寇曾經犯邊,馬中錫指揮軍隊打敗了他們。在任三年,因病辭歸故里,在故城隱居了七年而不出仕,中外交薦。[3]
明武宗即位,馬中錫再次入仕,初巡撫遼東,清理土豪侵占田地三、五萬畝,還之于軍。彈劾鎮守太監朱秀置官莊、擅馬市等罪。1506年(正德元年),改任兵部右侍郎。宦官劉謹為爪牙朱瀛冒請邊功,尚書閻仲宇同意了,但是馬中錫堅決不同意。劉謹大怒,下矯詔改馬中錫南京工部,第二年又強迫馬中錫辭官。那年冬天又被誣以“邊儲腐損”的罪名,逮捕詔獄,並械送至遼東,責令補償“所收的腐粟爛谷”。遼人在夜裡聚眾為變,侍郎韓福到獄中請求馬中錫幫助平息,中錫登上城頭,對聚眾頭領喊道:“馬某在此!”於是眾人散去。一年以後結案,削職為民。等到劉謹因為謀逆被凌遲之後,武宗又下詔命其巡撫大同。馬中錫為官清廉,所到之處革除弊端,任用仇家,因此而聞名天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