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元村的基本情況
里元村位於廣東省建寧縣西南部,距縣城57公里,距鄉政府5公里。西南面與江西省廣昌縣尖鋒鄉交界,東北同本縣客坊村、大余村連線,是革命老區村。全村土地面積3.6萬畝,山地面積2.9萬畝,耕地面積4493畝,全村有20個村民小組,共603戶、2513人,兩委班子成員8人、支委5人、村委5人其中交叉任職2人,全村共有黨員64人,地理現狀屬內陸中山,主要產業有水稻、烤菸、蓮籽、制種、果、竹。養殖業有仔豬、黃牛等為主。
里元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規劃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省委、市委1號檔案精神,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針和縣委、縣政府關於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工作要求,結合本村實際,在廣泛徵求民眾意見的基礎上,經村支部大會研究和村民代表大會決議,制定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規劃方案如下:一、村情概況
里元村轄20個村小組,603戶農戶,2588人,共有勞動力990人,全村現有黨員64名,其中預備黨員2名,外出黨員9名,入黨積極分子2名。全村耕地面積4448畝,主要種植水稻、菸葉、蓮籽,山地面積2.6萬畝。2005年,全村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32萬元,村財收入7.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150元。基本形成了以穩定糧食生產為基礎,煙、蓮、果、禽全面發展的生產局面。2006年,糧食播種面積達3050畝,菸葉680畝,蓮籽400畝,水果面積400畝;飼養母豬400隻,年產仔豬達9.5萬公斤,生豬存欄1200頭。全村從事第三產業勞動力110人,外出務工551人,個體經濟大戶4人,養殖大戶4戶。全村完成郭田、塘家、前山新村建設,全村301戶農民住上新房,占總農戶的50%,電網改造全部完成,341戶安裝了純淨的自來水,50戶安裝了沼氣池,408戶安了電話,427戶安裝閉路電視,210餘村民配有手機,401戶配有機車,有衛生所1所,國中國小1所,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全村累計考入大中專院校學生120人,總人口中有高中以上(含高中)學歷210人,國中學歷900人,國小694人,文盲半文盲130人。二、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村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大力推進現代農業建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規劃建設農民新村,培養造就新型農民,努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提高農民生活質量,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三、目標任務
通過五年的努力,使我村基本達到“經濟快速發展,民眾生活安康,環境整潔優美,思想道德良好,公共服務配套,人與自然和諧,民主法治進步,社會安定有序”的目標,力爭建成全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村、文明村。到2010年,力爭全村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632萬元,年均增長9%,村財收入12萬元,平均增加1萬元,增長12%,農民人均純收入5000元,年均增收300元,增長9.5%。糧食產量1400噸,100%的自然村通有安全衛生的自來水,村境內100%自然村道路平整通暢路面水泥硬化,90%以上農戶建設沼氣池,逐步建立公共垃圾處理場所,改變垃圾隨意傾倒在溝河等處造成環境污染的現象。各自然村按照規劃建設好新村,至2011年達到4個100,即100%的村民住上新房;100%農戶安裝電話,有線電視100%入戶,100%的村民享有合作醫療。堅持依法治村,實行村務公開,村務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得到落實;實現社會秩序良好,人民安居樂業,鄰里和睦團結,村民互幫互助的平安祥和的社會環境。四、工作措施
(一)圍繞“生產發展”目標,增加農民收入和村財收入1、大力調整最佳化農業結構,著力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努力增加農民收入。以年遞增280元的速度,至2011年農民年人均純收入達4550元。在農民增收項目方面,重點做好“四篇文章”:一是做好山地開發文章。對全村現有的540畝毛竹進行擴鞭墾復,並做好開發新植,至2011年全村毛竹面積達1600畝。加強對現有400畝黃花梨等果山管理,改良品種,提高黃花梨生產效益。推廣新品種油荼種植100畝。二是做好田間豐收文章。發展菸葉生產,種植面積800畝,菸葉種植面積穩中有升。按照“最佳化品種、主雜並重,主攻單產,提高品質”的要求,穩定糧食播種面積3050畝,發展優質稻1700畝,提高糧食種植效益。加大“建選17號”蓮種推廣種植力度。種植“建選17號”1000畝。三是做好庭院養殖文章。養禽1.5萬羽,養殖母豬610頭,肉豬1300頭。每年培育飼養肉牛20頭以上養殖大戶2戶,50頭以上養殖大戶1戶;擴大肉鵝養殖,培育養殖肉鵝300羽以上大戶4戶。四是勞務輸出文章。大力引導和組織農業富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市轉移發展,把勞務經濟作為我村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支柱和突破口。在縣、鄉勞動部門的支持下,開展“陽光工程”,進一步加強村民的技能培訓工作,為輸出務工村民提供就業保障,逐步培育形成一組一品、一組一業的產業格局。每年轉移農村勞動力590人以上。
2、加快發展集體經濟,實現村財穩定、有續增長。一是鞏固和完善原有的村集體收入項目,對集體竹山、果山等加強經營管理,實現集體資產保值增值;二是加強對林地資源管理,鞏固林改成果,穩定村財收入,到2011年村財年收入實現12萬元。
3、大力發展農村二、三產業。充分利用現有農產品資源,在農副產品的加工增值上做文章,推行農產品深加工,延伸產值鏈。大力引進就業量大、市場需求量大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如竹製品生產加工企業,為富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提供機會,增加農民收入。
(二)圍繞“生活寬裕”目標,提高民眾生活質量
1、每年規劃建設1-2個農田基本設施建設項目,大力開展煙田基本建設。2007年重點完成全村1800畝農田基本建設土地改造工程。
2、2007年完成村部水泥路面硬化工程。到2011年全村90%的自然村實現道路路面水泥硬化。
3、2007年完成里元中心國小宿舍樓頂蓋彩瓦工程。到2011年完成食堂、廚房、圍牆等附屬設施建設,建成全縣仍至全市一流的中心國小教學樓。
4、2007年完成豐月、舊圩、陳田坑、雞腳叉等自來水工程,到2011年,全村100%自然村飲用安全、衛生的自來水,100%的自然村通有線電視。
5、建立和完善村社會保障體系。到2011年,對貧困家庭學生全部享受“兩免一補”,逐步實現沒有失學兒童;對困難黨員和貧困村民年底實行慰問,健全農民老年補助制度,對於70歲以上村民,由村財負擔每人每年發50元以上的補助金。對“五保戶”每戶每月補助100元以上的生活費;加強公共衛生醫療合作,逐步推行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到2011年使全村100%的村民享受到合作醫療,真正做到農民有錢看病、吃藥,徹底消除因學致貧、因病致貧現象。
(三)圍繞“鄉風文明”目標,切實加強精神文明建設
1、加大資金投入,完善村民活動陣地建設。在已建文化中心戶的基礎上,在村部建設一個綜合性的村民活動、培訓中心,在其他各自然村完善“三小”(黨小組、村民小組、計生小組)活動室建設,使村民有一個固定的活動場地。
2、培養新型農民。開展農村科技培訓,加大農民培訓力度,每年組織農村勞動力培訓200人以上,至2011年,使全村勞動力均掌握一門以上農村實用技術。
3、以實現“平安里元”為目標,開展“六無”村創建活動,即:無村幹部嚴重違法違紀案件;無虐待婦女、兒童、老人和歧視殘疾人現象;無黃、賭、毒、盜、邪等“五害”事件;無重大刑事、治安、經濟案件和重大責任事故;無嚴重污染和破壞生態事件;無群體性或惡性上訪事件。確保人民民眾安居樂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4、建立健全鄉風文明的評比獎勵機制。立足於育民、富民、智民、塑民,開展“十星文明戶”、“五好家庭戶”、“誠信經營戶”、“爭五好”(好公公、好婆婆、好兒子、好媳婦、好妯娌)等評比活動,倡導村民學文重教,崇尚科學,喜事新辦、喪事簡辦,遵紀守法、移風易俗新風尚。
(四)、圍繞“村容整潔”目標,實施生態村建設工程
1、抓好農村建設規劃。堅持適度集聚、節約土地、有利生產、方便生活的原則,加強對農民建房的規劃與管理,科學合理確定農村居民點的布局和數量,做好村規劃編制,努力建設以新房子、新設施、新環境、新農民、新風尚為特點的社會主義新農村。2007年完善塘家、雞腳叉新村點的配套建設,2008年計畫對郭田、前山新村進行完善配套,2009年完成舊村改造及村部口集鎮建設籌集工作。2010至2011年完成村部門口的集鎮建設規模,到2011年100%的農戶住上新居。
2、抓好環境整治。從2007年起開展以“三清六改”(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路、改水、改廁、改溝、改圈、改廚)為主要內容的村容村貌大整治,建垃圾焚燒池,村成立環衛隊,定期打掃衛生,清運垃圾。突出抓好塘家、雞腳叉新村點整治,重點完善新村點的水、電、路、通訊等“三通一平”配套建設,種植花草,綠化美化村莊,使附屬房亂搭建、柴草亂堆、垃圾亂倒、畜禽亂跑、污水亂流的“五亂”現象得到根本改變,實現庭院淨化,村容村貌美化。
3、加強生態體系建設,大力普及沼氣池。以建設綠色生態村為目標,大力推廣農村國債沼氣池建設項目,引導農民發展“畜沼果”、小山壠立體種養等循環農業模式,2007年全村力爭完成80口沼氣建設任務,到2011年,全村沼氣池達到550口,真正達到節約能源、降低污染、改善環境、保護森林資源的目的。
(五)圍繞“管理民主”目標,建設民主法制示範村
1、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以先進性教育活動為載體,抓好班子建設。嚴格按照福建省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六項制度,結合2007年村級班子換屆選舉,抓好村兩委班子建設,把腦子靈、有文化、懂市場、會管理的農村青年充實到村兩委班子。抓黨員隊伍建設。深入開展“雙帶雙創”和“黨員創大戶致富工程”活動,到2011年計畫在黨員中培養大戶9人,大戶中培養黨員4人。新發展黨員8名,培養積極分子12名。抓黨風廉政建設,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
2、堅持民主決策。凡是涉及村民切身利益事項的決策,均堅持實行村務民主聽證,組織聽證代表進行充分討論,形成共識後再提交村民代表大會進行表決。健全和完善村民會議和村民代表會議制度(每季度召開一次村民代表大會),合理確定各自的議事規則和議事範圍,討論決定重大村務事項,並督促決策事項的有效實施。
3、規範民主管理。一是規範公開形式。在全村建三個村務公開欄,重點建好村部公開欄,同時以公開欄、入戶宣傳單、進村下組入戶宣傳等形式及時公開村情村務。確保村民對村務的知情權、參與權、議事權和監督權。二是規範公開內容。將村務決策、村幹部補貼、集體財務收支、計生指標、山林耕地企業發包、工程投標、宅基地分配、救災物質發放等內容向村民定期公開。三是規範公開時間。根據公開內容按照年度性、常規性、臨時性、即時性進行公開。四是規範公開的內容和實施、落實的監督。由村務監督小組監督公開的內容和落實的情況後向村民或村民代表會議匯報。
4、加強民主監督。實現民主評議村幹部工作制度和村幹部激勵約束制度。結合年終考評或總結工作對村幹部至少進行一次民主評議,評議結果與其補貼和獎勵掛鈎。發揮村務監督小組作用,檢查、督促村民委員會落實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決定的事項;反映村民合理的意見、建議,督促村民委員會及時辦理、落實;檢查督促村務公開以及財務活動情況,協助開展村集體財務審計。
五、保障措施
1、組織保障:一是加強領導。成立由村書記任組長的領導小組,負責新農村建設工作的規劃、指導、協調、督促和落實,切實加強組織領導。二是以鞏固和擴大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成果為契機,加強村級班子和後備幹部隊伍建設,及時調整不適應新農村建設的班子成員,增強村級黨組織的凝聚力、創造力和戰鬥力。充分發揮村黨支部的領導核心作用,調動民眾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集全村智力民力,全力以赴,共同建設新農村。2、政策和資金保障:“用好、用足、用活”建設新農村的各項優惠政策,適時調整全村建設規劃,搶抓機遇,積極創造有利條件,努力向有關職能部門爭取項目資金,加快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3、其他保障:一是加大宣傳,形成良好氛圍。通過會議、宣傳欄、宣傳標語和散發宣傳單等多種形式全面動員、廣泛發動,深入宣傳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工作重點和政策措施等,讓民眾真正認識到新農村建設是一項“惠民工程”、“民心工程”,形成村民人人“想新農村、議新農村、建新農村”的良好社會氛圍;二是突出重點,有序推進新農村建設。要以興產業、促發展為主線,以“三清六改”為整治重點,以“五化”為標準,堅持典型引路,讓民眾看到新農村建設的成效,激發村民的積極性,使他們成為新農村建設的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