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法

采法

采法,在推手中一般是指用手采執對方的腕、肘、肩等活節;散手也可采執對方膝、踝等活節。

簡介

采法采法
采,在推手中一般是指用手采執對方的腕、肘、肩等活節;散手也可采執對方膝、踝等活節。在太極拳的術語中,采與拿的概念並不完全相同。采法雖然是武術擒拿術中的一法,但因太極拳把它列為八法之一,經過長期的實踐和發展,從而使它與一般拳術的擒拿法從風格到方法都有所區別了。采的套用範圍極廣,但仍不外乎采人活節。在基本手法上可分為單采、雙采,而單采一般是與其他手法相輔套用的。
采捋、采捌、采推、采閃等等套用都較普遍,但大捋推手中的“閃”,只是象徵性的,而不是閃及對方面部的。當采法與其他手法結合套用時,有的運勁方向是一致的,如采捋即是如此。若用“野馬分鬃”,則其一采、一挒的運勁方向恰恰是相反的,這裡采是為了引出對方的反作用力,或者采出其身體前傾的失重感,當對方慌忙抽身時,我就借其抽身之力迅速套步挒發。所以,同樣使用采法,其勁的大小,手法的主輔,都必須是因敵變化的。
但使用采勁也憑腰腿鏇轉、進退、起落之勁發放,僅僅是“形於手指”罷了。“采人如摘子”,這話既說明不可久久採住不放,也說明要輕巧敏快,一采即須得效。所以要採得不僵不滯,勁力恰到好處。此外,使用單采以試探虛實,然後伺機補手,這也是常用的方法。至於雙采務須並行地向一側發放,而不可采執其兩手或兩臂分向兩側發放,否則就會使對方撞人自己內門,或者是反而穩定了對方的重心。在散手中,有時采人猶如用繩子拉倒木樁一樣,對方前傾,我便由上而下地采其上肢;對方後仰,我便由下而上地采其下肢,目的都在於使其失重傾跌。

使用采法發放必須注意些什麼

采法有兩種基本用途:一是箝制,二是發放。用采發勁,不論其發向何方,都帶有拋擲之勢,一般採取先陽(向外)、後陰(向里)或先陰、後陽,目的在於引出反作用力,然後借力向一側發放。這時要注意勁力順暢、動作圓轉,蓄勢與發力必須完整一氣。這樣藉助離心力或反作用力,就能化小力為大力。再如,意欲向我右側采發時,先採之向左;反之亦然。若向里用采被人感知而受阻,可迅捷地轉化為向前擠、按。但在轉採為擠、按時,勁不可中斷,勁斷易犯雙重。總之,采的發放,不發則已,一發務求成功。箝制的日的不同,其中制而不發,則可向任何方向牽引,意在防禦對方,並使自己轉背為順,或通過采引逼出其實勁,然後乘機套用各種足以制勝的勁別和手法發放。對初學者切忌雙采其兩手垂直地向地面猛力抖發,因為這樣極易使被采者受傷,即使對久練者也不可輕用。

如何破采

太極拳推手、散手常用的破采之法,大體上可歸納為以下幾種:

(1)纏繞反采:

對方想采執我肢體某一活節,我通過上肢(或下肢)的鏇轉纏繞、斜閃、柔化等方法解脫,並反采對方,或借力發放。

(2)格出、勒人:

在對方已采而未采實之前,我可用順勢格出或勒人手法開扣脫銬。所謂“順勢”,是必須從對方用采的一手腕根部位人手格、勒,而不可從對方手背的虎口上硬格硬勒。因為這虎口就像個“馬蹄扣”一樣,從腕根一側人手,就能輕巧地使之開扣;反之,從手背的虎口一側施加壓力,那就相反地使之越扣越緊了。所謂“格出、勒入”,是以我開扣一手出入的方向來區分的。格、勒兩者除出出方向相反之外,其基本方法並無不同。這是一種以我雙手破對方單手的方法,在開扣時要兩手同時平行而逆向用勁,而不只是一手用勁,並且要依靠腰腿之勁。開扣一般以拳眼、拳輪、掌背虎口或掌緣小魚際等處著力。如“肘底看捶”“如封似閉”“穿掌”等式,都含有這一類的解脫法。

(3)轉腕翻掌:

一名“腕中翻”。這裡不是專指一式,而泛指這一類的解脫法。如我腕部被采,我即將被采之腕,向其拇指一側擰裹或鑽翻,閃為任何人用手擒拿劃方,其四指聯合力量無不大於拇指,說明拇指一側是個薄弱環節。即使其拇指粗大,握力非凡,但終究不會比腕節更粗大些。所以,用轉腕壓指的手法即可迫使松扣;同時可借猛然脫扣的余勁,順勢進行反擊。如楊式太極拳的“海底針”一式,便是略作轉腕翻掌隨即插點對方襠部。由於這是毒著,是禁用的;但可用其他符合推手要求的無傷害性的於法替代,當然也不宜插向襠部。倘若對方握力特別大,則也可與第二法結合套用。
采法采法

(4)以攻破拿:

拳諺說:“巧拿不如痴打。”雖然推手不準用拳打膝撞,但也可代以其他手法。例如,對方用右手采執我右腕,我即轉腕仰掌收手,向右側撤右步墜身下沉,並扳挽牽引其右手;同時出壽手推擊其右肘的鷹嘴骨(即肘尖)。這是“倒攆猴”的活用。只要全身上下動作協調一致,在一轉腰之際出擊,一般是無不應聲脫銬的。而且只要用勁輕重相宜,就不至於發生損傷事故。但如對方大力箝制不放,這時更可反采切截沉壓其右臂(撅臂法)。此法已包含在大捋之中,但切忌猛撅,以免發生傷筋、脫臼等傷害性事故。此外,用捌法破擒拿也是比較得力的。
破采或破拿的方法尚多,但凡太極拳推手、散手之破擒拿,無不套用太極拳法。由於各家拳法既有共性,又有個性,唯有在套用中台乎自練的拳架,方能展己之長。這就涉及到基礎與套用相結合的問題了。
 

 太極拳架中有沒有采法

有的人以為太極拳架中沒有采法,這是一種誤解。太極拳架中如攬雀尾左棚式的右手、野馬分鬃與斜飛勢的在後一手、手揮琵琶的右手、扇通背的在上托架一手,以及打虎勢的在卜一手,都意含采法。除打虎勢在定勢時以拳表示外,其餘都以掌表示。若是聯繫技擊來用意,那么上述一掌在過渡中或定勢時,其掌指聯合關節應微微向上突起,以有別於一般的掌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