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醫用基礎化學實驗》共有四章。第一章重點介紹了與醫用基礎化學實驗有關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包括實驗室常識、實驗室常用儀器介紹及基本操作、實驗數據處理、基礎化學實驗中常用儀器的基本原理和構造、正確的使用方法、操作要點等,突出強調基礎化學實驗基本操作的規範性;第二章為經典驗證性實驗內容,主要是根據臨床醫學、相關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及後繼課程的要求,科學地和實用地選編了比較成熟的、基本技能訓練效果比較好又切合課程基本要求的實驗8個。
為了引導學生開拓思路、綜合分析,培養創新型人才,《醫用基礎化學實驗》安排了第三章綜合性實驗和第四章創新性實驗各4個實驗,對提高學生的綜合實驗技能大有益處。每個實驗後都附有思考題;書後附有附錄,為便於實驗預備室的工作,附錄寫有實驗預備室常需查用的資料、藥品、試劑的配製方法。
編輯推薦
《醫用基礎化學實驗》:全國高等院校醫學實驗教學規劃教材
序言
隨著21世紀經濟與社會的發展,科學技術既向縱深發展、不斷分化,又互相滲透、不斷融合;同時,新興學科與邊緣學科的興起、新技術的套用、信息量的劇增,對醫學的發展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這些必將促進醫學教育的全面改革。實驗教學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途徑,其重要性已受到越來越廣泛的關注。
然而,傳統實驗教學模式存在不少弊端和不足:以學科為基礎構建的課程體系,忽略了生命科學的整體性、系統性;學科體系繁多,相互孤立,學科間聯繫不夠;實驗室分散,功能單一,設備重複購置,資源浪費,效率低下,調配困難;實驗教學內容陳舊,手段落後,方式老化,實驗內容以驗證理論為主,缺少現代醫學實驗內容;醫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不強。這些明顯滯後於現代醫學的發展,影響教學質量,不利於大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難以培養出高素質、創新型的醫學人才。如何改革傳統的實驗教學模式,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知識面廣、動手能力強的新型醫學人才,已成為當務之急。
教育部、衛生部《關於加強醫學教育工作,提高醫學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9]4號)明確提出“高等學校要積極創新醫學實踐教學體系,加強實踐能力培養平台的建設。積極推進實驗內容和實驗模式的改革,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明確了醫學實驗教學的重要性和改革的必要性。
根據教育部精神,要對傳統醫學實驗教學模式進行改革,最大限度地整合有限資源,最佳化重組教學實驗室,依託相關學科優勢,與學科建設相結合,構建開放共享的實驗教學中心,力求突出和貫徹執行教育部提出的“三基”、“五性”和注重實用性的要求,以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科學思維、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構建新型的醫學實驗教學體系,要求我們從根本上改變實驗教學依附於理論教學的觀念,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要統籌協調,既有機結合又相對獨立,建立起以能力培養為主線,分層次、多模組、相互銜接的實驗教學體系。
目錄
第一章 實驗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
第一節 實驗室常識
一、實驗室規則
二、實驗室安全守則
三、實驗室中意外事故的緊急處理
第二節 實驗室常用儀器
第三節 化學試劑的一般知識
一、化學試劑的規格
二、化學試劑的選用
三、化學試劑的保管
第四節 基礎化學實驗基本操作
一、常用玻璃儀器的洗滌與乾燥
二、化學試劑的取用方法
三、加熱裝置與加熱方法
四、溶解與結晶
五、過濾方法
六、試紙的使用
七、實驗用水的製備方法
八、稱量
第五節 滴定分析量器與基本操作
一、滴定管
二、滴定操作
三、移液管和吸量管
四、容量瓶
第六節 常用儀器的操作和使用
一、酸度計
二、分光光度計
三、循環式真空泵
第七節 誤差分析與數據的處理
一、誤差的產生與減免
二、正確記錄實驗數據
三、實驗結果誤差大小的正確表達
第二章 經典驗證性實驗
實驗一 電子分析天平稱量練習
實驗二 鹽酸標準溶液濃度的標定
實驗三 醋酸解離度與解離常數的測定
實驗四 高錳酸鉀標準溶液的標定
實驗五 雙氧水中過氧化氫含量的測定(高錳酸鉀法)
實驗六 葡萄糖酸鈣含量的測定(螯合滴定法)
實驗七 鄰菲噦啉分光光度法測定鐵的含量
實驗八 緩衝溶液的配製和性質
第三章 綜合性實驗
實驗九 阿司匹林藥片中乙醯水楊酸含量的測定
實驗十 胃舒平藥片中鋁和鎂的測定
實驗十一 凝固點下降法測定物質的摩爾質量
實驗十二 分光光度法測定配合物的組成和穩定常數
第四章 創新性實驗
實驗十三 水果中維生素C含量的測定
實驗十四 葡萄糖酸鋅的製備與含量測定
實驗十五 蛋殼中鈣、鎂含量的測定
實驗十六 漂白粉中有效氯的測定
附錄
附錄一 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
附錄二 常見化合物的相對分子質量
附錄三 實驗室常用酸鹼的密度和濃度
附錄四 常用指示劑
附錄五 常用基準物質的乾燥條件和套用
附錄六 常用緩衝溶液的配製
附錄七 常用試劑的配製
附錄八 常見離子和化合物的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