酹江月·秋夕興元使院作用東坡赤壁韻

《酹江月·秋夕興元使院作用東坡赤壁韻》是南宋詞人胡世將所創作的一首詞。上片寫北宋論亡之後,神州山河殘破,面對邊境現實,作者追懷北宋時駐守西北邊陲的范仲淹和韓琦,同時想到項羽,劉邦合力破秦,張良、蕭何、韓信輔佐劉邦定天下;下片寫作者反對屈辱的和議,而對當時主戰派領抽張浚被金兵戰敗深感痛心,為當今朝廷不重用像諸葛亮、韓信一樣的賢臣而既憤且憂。全詞憂懷國事,著眼大局,感情飽滿,激昂慷慨;風格沉鬱悲壯,灑脫豪放。

作品原文

酹江月

秋夕興元使院作,用東坡赤壁韻

神州沉陸,問誰是、一范一韓人物 。北望長安應不見 ,拋卻關西半壁。塞馬晨嘶,胡笳夕引,贏得頭如雪。三秦往事 ,只數漢家三傑 。

試看百二山河 ,奈君門萬里,六師不發。閫外何人回首處 ,鐵騎千群都滅。拜將台欹 ,懷賢閣杳 ,空指衝冠發。闌乾拍遍,獨對中天明月。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酹([lèi)江月:詞牌名。 又名《大江東去》《念奴嬌》《赤璧詞》《百字令》《壺中天》等。有平韻、仄韻兩體。仄韻體多見,正體為雙調百字,上下闋皆十句四人韻。平韻正體惟改仄韻為平韻。

2.興元:秦時名南鄭,為漢中郡治所,在今天的陝西漢中市。

3.一范一韓:范指范仲淹,韓指韓琦。范韓二人曾主持陝西邊防,西夏敢騷擾。

4.長安:借指汴京,代表已被金人占領的中原大地。

5.三秦:當年項羽入鹹陽後,把關中分封給秦降將章邯、司馬欣、董翳,為三秦。

6.漢家三傑:指漢初名臣張良、蕭何、韓信。

7.百二山河:形容關中形勢險要,二人扼守,敵百人。

8.閫(kǔn)外:指朝廷之外,或指邊關。此指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浚合五路兵馬與金兀朮戰於富平(甘肅靈武),諸軍皆敗之事。

9.拜將台:指劉邦拜韓信為大將之台,在陝西西部。

10.懷賢閣:是宋代為追懷諸葛亮而建的閣,在陝西鳳翔東南。

白話譯文

我神州大地淪喪,問誰會成為范仲淹、韓琦式的人物來保家衛國。北望中原已失,連函谷關以西的大半土地也拋棄了。在邊塞,我清晨騎在嘶嗚的馬背上出營,晚上伴著胡笳聲宿營,所贏得的不過是滿頭的白髮。收復“三秦”,只有漢初三傑再世了。

關中易守難攻,怎奈朝廷遠遁萬里之外,又不肯發兵。主張和議的人誰還記得邊關的恥辱,諸路兵馬都幾乎被滅。拜將台歪在一邊,懷賢閣不見蹤影,我怒髮衝冠又有何用。拍遍欄桿,只能獨自仰望天空中的明月。

創作背景

宋高宗紹興十年(1140年 ),胡世將任川陝宣撫副使,治兵於興元,積極抗金,劉琦、岳飛、韓世忠等也在中原重擊金兵,抗金形勢大好。但不久,朝廷任用秦檜,力主和議,罷斥一 批抗戰派人士,把淮河至大散關以北土地拱手讓人,此詞為感時而發所作,斥責和議之非,期待有抱負才能的報國之士實現恢復中原的大業。固它用東坡赤壁懷古韻,故此詞亦可稱“興元懷古”,本詞作於宋高宗紹興十年(1140年 )秋。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上片以“神州沉陸,問誰是、一范一韓人物”起句,極度憤慨溢於言詞。”一范一韓,指的是北宋時駐守西北邊境的范仲淹與韓琦。仁宗康定元年,范仲淹與韓琦同為陝西經略安撫副使,為抵禦西夏、鞏固西北邊防起了重要作用。這些歷史人物,有的成就大業,有的北伐中原,有的威震邊陲。“神州沉陸”、北宋淪亡之後,面對“北望長安應不見,拋卻關西半壁”的山河殘破的形勢,不能不令人臨風懷想古來於此為國立功的上述先賢。這時作為邊帥初到興元的胡世將懷古感時,以表達他希欽和追慕的先賢感情。緊接著“問誰是、一范一韓人物”,這么寫實是深慨當代沒有這樣的人物。“北望”二句,北望長安不見,意為中原已淪喪,連函谷關以西的大半土地也失陷了,語含譏諷,情極沉痛。“晨嘶”二句,寫自己清晨騎馬出營,傍晚伴著胡笳宿營,因為訂了和議,結果任憑歲月流逝,閒白了頭髮,卻不見抗戰殺敵。“三秦”二句,宕開一筆,回顧歷史。收復陝西,在歷史上有過,那是漢初三傑的故事。”項羽入關後分秦地為三,後因稱關中為三秦。漢家三傑,就是輔助劉邦奪取天下的張良、蕭何與韓信。劉邦於秦亡後被項羽封為漢王,定都南鄭。後來他聽從蕭何建議,南鄭為韓信築壇拜將。劉邦後來出關向東討伐項羽,並最終取勝,主要就是依靠了張良、蕭何、韓信。言下之意,今天仍可以收復失地,關鍵在於實行抗戰政策和任用賢才。

下片緊承上片寫不能收復失地的原因。“試看”二句,關中形勢險要可以堅守,但朝廷在千里之外,又力主和議,不肯發兵。這裡,他把矛頭直接對準秦檜一幫賣國賊,進行譴責。憤怒地揭發了投降派的罪行。“閫外”二句,回顧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張浚合五路兵馬與金兀朮戰於富平(甘肅靈武),當時張浚是個名望很高的主戰派領袖,主張“中興當自關、陝始”,自請宣撫川陝。可惜他志大才疏,對金兵作戰常失利。建炎四年九月,他所指揮的五路之兵四十萬人與金兵交戰合潰敗於富平(今屬陝西),至追此關、陝喪失不可復。胡世將上痛和議之非,近傷富平之敗,和則非計,戰則非能,撫今懷古之餘,內心更加感到自己責任重大,既憤且憂,自然“贏得頭如雪”了。以功業論,胡世將還算不上什麼“中興名臣”。諸軍皆敗之事,但今天人們忘記恥辱,又談和議。“拜將”三句,“拜將台欹,懷賢閣杳。寫這幾處歷史文物被破壞和被遺忘,表現了當時人們不重人才和糟蹋人才。能守而不守,忘記恥辱,糟蹋人才而侈談和議,這些現實都促使充滿愛國激情的作者激憤難當,但又無可奈何,他只有仰天長嘆。最後以“闌乾拍遍,獨對中天明月”作結。

此詞憂懷國事,著眼大局,不失閫外邊帥的氣度。“塞馬晨嘶,胡笳夕引”兩句,也很好體現了西北戰場特有的邊塞氣氛。篇末寫怒發上指,闌乾拍遍,情懷激憤,這么寫顯示內心憂憤既巨且深,再也無法平復了。全詞充滿政治色彩,論事透徹,用典恰當;感情飽滿,激昂慷慨;風格沉鬱悲壯,灑脫豪放。

名家點評

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周篤文《豪放詞典評》:“拜將台欹”以下語帶雙關,大有己謀不用之孤憤。忠義悲涼,感人至深。與辛棄疾之“漢中開漢業”(《木蘭花慢》)詞同其慷慨,可以並觀。

作者簡介

胡世將(1085年—1142年),字承公。崇寧五年(1106年)登進士第,歷任尚書右司員外郎、兵部侍郎、四川安撫制置使、川陝宣撫使、資政殿學士致仕等職。他積極抗金,對保衛西北邊陲建立了戰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