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角草

酸角草

一年生草本。莖直立,上部多分枝,稀被白色柔毛。葉互生,卵形,基部楔形或漸狹至柄。花序短蠍尾狀或近傘狀,側生或腋外生,有花4~10朵;花細小,柄長約1cm,下垂;花萼杯頭,綠色,5淺裂;花冠白色,輻射狀,5裂,裂片卵狀三角形;雄蕊5,花葯頂端孔裂;子房上位,卵形,花柱中部以下有白色絨毛。漿果球形。

形態特徵

酸角草 酸角草
酸角草 酸角草

一年生草本,高30~60cm。莖直立,上部多分枝,稀被白色柔毛。葉互生,卵形,長2.5~10cm,寬1.5~5.5cm全緣或具波狀齒,先端尖銳,基部楔形或漸狹至柄,葉柄長達2cm。花序短蠍尾狀或近傘狀,側生或腋外生,有花4~10朵,花序梗長1~2.5cm;花細小,柄長約1cm,下垂;花萼杯頭,綠色,5淺裂;花冠白色,輻射狀,5裂,裂片卵狀三角形,約3cm;雄蕊5,花葯頂端孔裂;子房上位,卵形,花柱中部以下有白色絨毛。漿果球形,直徑約8mm。

生長環境

生於路旁或田野,分布於全國。

主要價值

清熱解毒,利尿。用於瘡癰腫毒、皮膚濕疹、小便不利、老年慢性氣管炎、白帶過頭、前列腺炎、痢疾。

化學成分

含龍葵鹼(solanigrine)、澳茄胺(oslasodine)、龍葵定鹼(solanigridine)、皂甙、維生素C、樹脂。

採制

夏、秋季采割,除去雜質,乾燥。

性味

性寒,味苦、微甘;有小毒。

區別

酸角 酸角

酸角草大多數人會誤認為就是酸角,酸角(學名:Tamarindus indica),又稱酸豆、羅望子、酸梅(海南)、“木罕”(傣語)、酸果、麻夯、 甜目坎、通血圖。蘇木科酸角屬。熱帶、亞熱帶常綠大喬木,該屬僅含酸角1種兩個類型:甜型和酸型。樹身高大,樹幹粗糙,枝葉扶疏,枝頭掛著一串串、一嘟嚕褐色的彎鉤形莢果。酸角喜歡炎熱氣候,生長在年均氣溫18ºC—24ºC,年降雨量500—1200毫米的地區。主要分布於雲南金沙江、怒江、元江乾熱河谷及西雙版納一帶,海拔50~1350米的熱量好的地方。川滇兩省境內的金沙江乾熱河谷是我國酸角的主要產區,年產酸角100噸,單產、品質、風味都優於省內其它地區。木質有硬質的黑紅色的心材和軟質黃色的白色的邊材素有“東方神樹”之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