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
雖然此理論是藉德國哲學家尼采的《悲劇的誕生》而廣為人知,但其實它是普魯士詩人賀爾德林(Hölderlin)引用溫克爾曼對酒神戴奧尼索斯的論述提出的。此理論描述的兩個極端均是以希臘神話的神祇命名的。一個是太陽神阿波羅,另一個是豐收之神和酒神戴奧尼索斯。他們均是天神宙斯的兒子。阿波羅代表詩歌、預言、俊美整齊和光明;戴奧尼索斯則代表生命力、戲劇、狂喜和醉酒。文學評論家以他們對比的性格描述不同的藝術風格,但希臘神話中他們並非相反象徵或仇敵。
尼采的理論
悲劇的誕生
在《悲劇的誕生》中,尼採運用了酒神-日神精神,他以醉境和夢境分別形容酒神狀態和日神狀態。日神精神象徵的是美的外觀,“我們用日神的名字統稱美的外觀的無數幻覺”[2],是一種形式美、節制和對稱、是分析和分辨。日神精神象徵的是形式主義和古典主義、視覺藝術。[3]
而酒神精神來源自古希臘的酒神祭。在酒神祭中,人們打破禁忌、放縱慾望,解除一切束縛,復歸自然。這是一種痛苦與狂喜交織的非理性狀態。“酒神狀態的迷狂,它對人生日常界線和規則的破壞,期間,包含著一種恍惚的成分,個人過去所經歷的一切都淹沒在其中了。”[4]是一種狂熱、瘋狂的快感、是人與人之間的界限消弭了,成為了稱為觀眾的一體。酒神精神象徵的是浪漫主義、音樂和表演藝術。[5]
尼采相信埃斯庫羅斯和索福克勒斯希臘悲劇同時蘊含日神(演員的對話部份)和酒神(歌詠團的歌唱部份)的精神。然而,歐里庇得斯卻捨棄了酒神精神,將戲劇引導至心理劇的層面,亦因此造成希臘悲劇的衰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