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送管理[物流活動]

配送管理[物流活動]

配送是物流中一種特殊的、綜合的活動形式,是商流與物流緊密結合,包含了商流活動和物流活動,也包含了物流中若干功能要素的一種形式。

定義

配送是指在經濟合理區域範圍內,根據用戶要求,對物品進行揀選、加工、包裝、分割、組配等作業,並按時送達制定地點的物流活動。

概念認知

從物流來講,配送幾乎包括了所有的物流功能要素,是物流的一個縮影或在某小範圍中物流全部活動的體現。一般的配送集裝卸、包裝、保管、運輸於一身,通過這一系列活動完成將貨物送達的目的。特殊的配送則還要以加工活動為支撐,所以包括的方面更廣。但是,配送的主體活動與一般物流卻有不同,一般物流是運輸及保管,而配送則是運輸及分揀配貨,分揀配貨是配送的獨特要求,也是配送中有特點的活動,以送貨為目的的運輸則是最後實現配送的主要手段,從這一主要手段出發,常常將配送簡化地看成運輸中之一種。

從商流來講,配送和物流不同之處在於,物流是商物分離的產物而配送則是商物合一的產物,配送本身就是一種商業形式。雖然配送具體實施時,也有以商物分離形式實現的,但從配送的發展趨勢看,商流與物流越來越緊密的結合,是配送成功的重要保障。可以從兩個方面認識配送的概念:

第一種,從經濟學資源配置的角度,對配送在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的位置和配送的本質行為予以表述:

配送是以現代送貨形式實現資源的最終配置的經濟活動。這個概念的內涵,概括了四點:

1.配送是資源配置的一部分,根據經濟學家的理論認識,因而是經濟體制的一種形式。

2.配送的資源配置作用,是"最終配置",因而是接近顧客的配置。接近顧客是經營戰略至關重要的內容。美國蘭德公司對《幸福》雜誌所列的500家大公司一項調查表明"經營戰略和接近顧客至關重要",證明了這種配置方式的重要性。

3.配送的主要經濟活動是送貨,這裡面強調現代送貨,表述了和我國舊式送貨的區別,其區別以"現代"兩字概括,即現代生產力、勞動手段支撐的,依靠科技進步的,實現“配”和“送”有機結合的一種方式。

4.配送在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的位置,是處於接近用戶的那一段流通領域,因而有其局限性,配送是一種重要的方式,有其戰略價值,但是它並不能解決流通領域的所有問題。

第二種。從配送的實施形態角度,表述如下:

按用戶定貨要求,在配送中心或其它物流結點進行貨物配備,並以最合理方式送交用戶。

這個概念的內容概括了五點:

1.整個概念描述了接近用戶資源配置的全過程。

2.配送實質是送貨。配送是一種送貨,但和一般送貨有區別:

一般送貨可以是一種偶然的行為,而配送卻是一種固定的形態,甚至是一種有確定組織、確定渠道,有一套裝備和管理力量、技術力量,有一套制度的體制形式。所以,配送是高水平送貨形式。

3.配送是一種"中轉"形式。配送是從物流結點至用戶的一種特殊送貨形式。從送貨功能看,其特殊性表現為:從事送貨的是專職流通企業,而不是生產企業;配送是"中轉"型送貨,而一般送貨尤其從工廠至用戶的送貨往往是直達型;一般送貨是生產什麼,有什麼送什麼,配送則是企業需要什麼送什麼。所以,要做到需要什麼送什麼,就必需在一定中轉環節籌集這種需要,從而使配送必然以中轉形式出現。當然,廣義上,許多人也將非中轉型送貨納入配送範圍,將配送外延從中轉擴大到非中轉,僅以“送”為標誌來劃分配送外延,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4.配送是"配"和"送"有機結合的形式。配送與一般送貨的重要區別在於,配送利用有效的分揀、配貨等理貨工作,使送貨達到一定的規模,以利用規模優勢取得較低的送貨成本。如果不進行分揀、配貨,有一件運一件,需要一點送一點,這就會大大增加動力的消耗,使送貨並不優於取貨。所以,追求整個配送的優勢,分揀、配貨等項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5.配送以用戶要求為出發點。在定義中強調"按用戶的定貨要求"明確了用戶的主導地位。配送是從用戶利益出發、按用戶要求進行的一種活動,因此,在觀念上必須明確"用戶第一"、"質量第一",配送企業的地位是服務地位而不是主導地位,因此不能從本企業利益出發而應從用戶利益出發,在滿足用戶利益基礎上取得本企業的利益。更重要的是,不能利用配送損傷或控制用戶,不能利用配送作為部門分割、行業分割、割據市場的手段。

6.概念中"以最合理方式"的提法是基於這樣一種考慮:過分強調"按用戶要求"是不妥的,用戶要求受用戶本身的局限,有時實際會損失自我或雙方的利益。對於配送者講,必須以"要求"為據,但是不能盲目,應該追求合理性,進而指導用戶,實現共同受益的商業原則。這個問題近些年國外的研究著作也常提到。

構成要素

(1)集貨

是將分散的或小批量的物品集中起來,以便進行運輸、配送的作業。

(2)分揀

是將物品按品種、出入庫先後順序進行分門別類堆放的作業。。

(3)配貨

配貨,就是使用各種揀選設備和傳輸裝置,將存放的物品,按客戶要求分揀出來,配備齊全,送入指定發貨地點。

(4)配裝

集中不同客戶的配送貨物,進行搭配裝載以充分利用運能、運力。

(5)配送運輸

配送運輸是較短距離、較小規模,頻度較高的運輸形式,一般使用汽車做運輸工具。配送運輸的路線選擇問題是技術難點。

(6)送達服務

圓滿地實現運到之貨的移交,並有效地、方便地處理相關手續並完成結算,講究卸貨地點、卸貨方式等。

(7)配送加工

是按照配送客戶的要求所進行的流通加工。

流程圖

貨物入庫

1.物流配送中心根據客戶的入庫指令視倉儲情況做相應的入庫受理。

2.按所簽的契約進行貨物受理並根據給貨物分配的庫區庫位列印出入庫單。

3.在貨物正式入庫前進行貨物驗收,主要是對要入庫的貨物進行核對處理,並對所入庫貨物進行統一編號(包括契約號、批號、入庫日期等)。

4.然後進行庫位分配,主要是對事先沒有預分配的貨物進行庫位自動或人工安排處理,並產生貨物庫位清單。

5.庫存管理主要是對貨物在倉庫中的一些動態變化信息的統計查詢等工作。

6.對貨物在倉庫中,物流公司還將進行批號管理、盤存處理、內駁處理和庫存的最佳化等工作,做到更有效的管理倉庫。

運輸配送

1.物流配送中心根據客戶的發貨指令視庫存情況做相應的配送處理。

2.根據配送計畫系統將自動地進行車輛、人員做相應的出庫處理。

3.根據選好的因素由專人負責貨物的調配處理,可分自動配貨和人工配貨,目的是為了更高效的利用物流公司手頭的資源。

4.根據系統的安排結果按實際情況進行人工調整。

5.在安排好後,系統將根據貨物所放地點(庫位)情況按物流公司自己設定的最佳化原則列印出揀貨清單。

6.承運人憑揀貨清單到倉庫提貨,倉庫那頭做相應的出庫處理。

7.裝車完畢後,根據所送客戶數列印出相應的送貨單。

8.車輛運輸途中可通過GPS車輛定位系統隨時監控,並做到信息及時溝通。

9.在貨物到達目的地後,經受貨方確認後,憑回單向物流配送中心確認。

10.產生所有需要的統計分析數據和財務結算,並產生應收款與應付款。

基本形式

按配送商品的種類和數量分類

①少品種或單品種、大批量配送

②多品種、少批量、多批次配送

③設備成套、配套配送

接配送時間和數量分類

①定量配送

是指每次按固定的數量(包括商品的品種)在指定的時間範圍內進行配送。

②定時配送

是指按規定的間隔時間進行配送。定時配送有以下兩種具體形式:

A.當日配送。

B.準時方式。

③定時定量配送

是指按規定時間和規定的商品品種及數量進行配送。

④定時定量定點配送

是指按照確定的周期、確定的商品品種和數量、確定的客戶進行配送。

⑤定時定線配送

是指在規定的運行路線上制定到達時間表,按運行時間表進行配送,客戶可按規定路線及規定時間接貨。

⑥即時配送

即隨要隨送,按照客戶提出的時間和商品品種、數量的要求,隨即進行配送。

按配送組織者分類

①商店配送

是指配送組織者是商業零售網點的配送。商店配送有如下兩種形式。

A.兼營配送形式。

B.專營配送形式。

②配送中心配送

是指配送組織者是專職從事配送的配送中心。

③倉庫配送

倉庫配送是以一般倉庫為結點進行配送的形式。

④生產企業配送

這種配送的組織者是生產企業,尤其是進行多品種生產的生產企業,直接由本企業開始進行配送而無需將產品發運到配送中心再進行配送。

按經營形式分類

①銷售配送

是指配送企業是銷售性企業,或銷售企業進行的促銷型配送。

②供應配送

是指企業為了自己的供應需要所採取的配送形式,往往由企業或企業集團組建配送結點,集中組織大批量進貨,然後向本企業配送或向本企業集團若干企業配送。

③銷售——供應一體化配送

銷售企業對於基本固定的客戶和基本確定的配送產品在自己銷售的同時承擔對客戶執行有計畫供應的職能,它既是銷售者又是客戶的供應代理人。

④代存代供配送

是指客戶將屬於自己的貨物委託配送企業代存、代供,有時還委託代訂,然後組織對本身的配送。

按配送專業化程度分類

①綜合配送

是指配送商品種類較多,不同專業領域的產品在一個配送結點中組織對客戶的配送。

②專業配送

是指按產品性狀不同適當劃分專業領域的配送方式。

③共同配送(Jointdistribution)

由多個企業聯合組織實施的配送活動。共同配送可以分為以貨主為主體的共同配送和以物流業者為主體的共同配送兩種。

A.發貨貨主主體型共同配送。包括:

a.與客戶的共同配送。

b.不同行業貨主的共同配送。

c.集團系統內部的共同配送。

d.同行業貨主的共同配送。

B . 以物流業者為主體的共同配送

產生背景

二戰後,已開發國家的產業界發生了下列變化。首先,新型的生產方式被普遍採用。“即時生產方式”逐步取代了傳統的作業方式,“彈性生產系統”得到了推廣。其次,生產者和需求者對後勤服務的要求日趨提高,不但要求減少後勤服務的支出,而且要求提高服務質量。

物流合理化包含以下內容:

(1)物流結構合理化。

(2)物流過程(或物流運動)優質化。

(3)物流體制科學化。

形成與發展

配送制的形成

已開發國家的流通狀況存在的問題是物流分散,生產企業自備車輛出行混亂;道路擁擠,運輸效率低而流通費用上升。這種形勢要求採用現代化的物流技術,提高物流合理化程度。美國企業界將物流中的裝卸、搬運、保管、運輸等功能一體化和連貫化,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日本企業界在發展物流中心和物流園區的同時,積極推行“共同配送制度”。

配送的發展

①配送的萌芽階段(20世紀60年代初期)

②配送的發育階段(20世紀60年代中期)

③配送的成熟階段(20世紀80年代以後)

A.配送區域進一步擴大。

B.勞動手段日益先進。

C.配送的集約化程度明顯提高。

D.配送方式日趨多樣化。

E.計算機輔助管理在配送領域得到套用。

表現

a.信息傳遞與處理的計算機化,甚至建立了EDI系統;

b.計算機輔助決策,如輔助送貨決策、輔助配貨決策、輔助選址決策等;

c.計算機與其他自動化裝置的操作控制,如無人搬運車、配送中心的自動分揀系統等。

發展及現狀

形態

一般的送貨形態在西方國家已有相當長的歷史,可以說是隨市場而誕生的一種必然市場行為。尤其是伴隨資本主義經濟的生產過剩,在買方市場情況下,必然採取各種各樣推銷手段,送貨最初便是作為一種不得已的推銷手段出現的。僅將其做為推銷手段而不認識到做為企業發展的戰略手段,在有些國家持續了很長時間,甚至出現經濟發展的高峰期仍然如此,很多企業直到七十年代仍然將送貨看?quot;無法迴避、令人討厭、費力低效活動,甚至有礙企業的發展",正是反映了這種現實。

盈利

許多國家甚至到八十年代才真正認識到達一點。企業界普遍認識到配送是企業經營活動主要組成部分,它能給企業創造出更多盈利,是企業增強自身競爭能力的手段,這種認識的轉變有著深厚的社會根源:

第一,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生產力發展,可以為經濟界提供省力且高效的管理方式與技術裝備方式,將"無法迴避、令人討厭,且費力低效的活動轉變為刻意追求、容易接受,且省力高效的活動。

第二,生產領域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越發使人看出流通和物流過程中的潛力,不少實踐證明,包括配送在內的物流領域開發,可以取得很高的經濟效益,因此就不再"有礙於企業的發展"。

第三,生產力發展大大促進了社會分工,服務性生產大大發展,服務性社會出現,使人們增強了配送的主動服務性質,成為企業"增強自身競爭能力的手?quot;。

突出反映

在觀念發生變化的同時,配送方式和手段也有很大發展,尤其突出反映在以下幾方面:

(1)配送共同化的進展

初期送貨,是單獨企業為主體,為滿足用戶配送要求,出現了配送企業車輛利用率低,不同配送企業之間交錯運輸,交通緊張,事故頻繁等許多方面不合理。例如:日本於60年代開始的"共同配送",是在各個公司效率低而且難以解決的情況下才被採用,如果在本公司就能建立合理化配送系統,也就沒有必要考慮共同配送了。但近來的發展,已上升到從大範圍考慮合理化,致力於推行整個城市,所有企業的共同配送。

(2)配送計畫化的進展

初期配送,強調即時較多,即完全按顧客要求辦事,而並不是按顧客的合理要求辦事。制定合理計畫而不是完全按顧客要求那樣進行配送,是高水平的計畫配送的一大進展。計畫有效地促進了配送合理化,由於可採用大量發貨減少收費,也受到用戶的歡迎。

(3)配送區域的擴大

近些年,配送已突破了一個城市範圍,在更大範圍中找到了優勢。美國已開展了洲際配送,日本不少配送是在全國範圍或很大區域範圍進行的,如日本東京的三味株式會社的全國性配送系統,日本Asica配送系統,日本資生堂配送系統等都是全國性的配送系統。

(4)直達配送的進展

。不經過物流基地中轉,在有足夠批量且不增加用戶庫存情況下,配送在"直達"領域中也找到了優勢,因而突破了配送的原來概念,有了新的發展,對於生產資料而言,直達配送有更廣泛的套用。

(5)計算機管理配送的進展

隨配送規模的擴大和計算機的微型化,計算機管理配送取得很大進展,這個進展突出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信息傳遞與處理,甚至建立了EDI系統;

二是計算機輔助決策,如輔助進貨決策,輔助配貨決策,輔助選址決策等,美國IBM公司率先建立了配送車輛計畫和配送路線的計算機軟體。

三是計算機與其他自動化裝置的操作控制如無人搬運車、配送中心的自動分揀系統等。

有一篇名為《日本製造業行業配送系統變革》的文章中認為配送領域"技術條件的核心,就是信息系統和建立在該系統上的分揀系統"反映了這一進展已形成廠配送技術條件的核心。

(6)配送勞動手段的進展

配送勞動手段做為支撐配送的生產力要素,是進展很大的領域。到80年代。已開發國家配送已普遍採用了計算機系統、自動搬運系統、大規模分揀、光電識別、條型碼。

合理化判斷

庫存標誌

①庫存總量。

②庫存周轉。

資金標誌

①資金總量。

②資金周轉。

③資金投向的改變。

成本和效益

常用配送企業及客戶的微觀效益來判斷。配送企業的利潤。客戶企業供應成本的降低。

供應保證標誌

①缺貨次數。

②配送企業集中庫存量。

③即時配送的能力及速度。

社會運力節約

①社會車輛總數減少,而承運量增加為合理。

②社會車輛空駛減少為合理。

③一家一戶自提自運減少,社會化運輸增加為合理。

物流合理化

是否降低了物流費用。

是否減少了物流損失。

是否加快了物流速度。

是否發揮了各種物流方式的最優效果。

是否有效銜接了幹線運輸和末端運輸。

是否不增加實際的物流中轉次數。

是否採用了先進的技術手段。

不合理配送

表現形式:

(1)資源籌措的不合理

(2)庫存決策不合理

(3)價格不合理

(4)配送與直達的決策不合理

(5)送貨中的不合理運輸

配送合理化

措施:

(1)推行—定綜合程度的專業化配送

(2)推行加工配送

(3)推行共同配送

(4)實行雙向配送

(5)推行準時配送系統

(6)推行即時配送

發展趨勢

1.現代配送的集約化、共同化發展趨勢

2.現代配送的區域化趨勢

3.現代配送的產地直送化趨勢

4.現代配送的信息化趨勢

5.現代配送的自動化、機械化、條碼化、數位化以及組合化趨勢

6.現代配送的多種配送方式組合最最佳化趨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