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觀應(1842~1921)

鄭觀應(1842~1921)

正文

鄭觀應(1842~1921)中國近代的早期資產階級改良派思想家、愛國民族工商業家。字正翔,號陶齋,別號杞憂生,廣東香山(今中山市)人。曾充當英商寶順洋行、太古輪船公司買辦,後在上海機器織布局、上海電報局、輪船招商局、漢陽鐵廠和商辦粵漢鐵路公司等擔任高級職務,投資興辦了不少貿易、金融、航運、工礦等企業,是一個從買辦轉化的民族資產階級代表人物。其主要著作《盛世危言》,曾對中國思想界發生過很大影響。
如同王韜薛福成陳熾等一樣,鄭觀應也認為,在外國資本主義侵略的威脅下,中國已面臨著“數千年未有之變局”,只有學習西方,進行變法。他提出了使“人盡其才”、“地盡其利”、“物暢其流”的發展資本主義的綱領,並進而提出了“開議院”、“設商部”等初步的資產階級政治改革的要求(《鄭觀應集·盛世危言自序》)。
鄭觀應經濟思想的核心是他的“商戰”論。他把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手段歸結為“兵戰”(軍事侵略)和“商戰”(經濟侵略),並認為後者比前者更為隱蔽、更有威脅性,因而中國在反侵略方面也應該把反對經濟侵略放在比反對軍事侵略更為優先的地位。鄭觀應是甲午戰爭(1894)前後風靡一時的“商戰”論的主要代表者。
從對抗外國資本主義的“商戰”出發,鄭觀應強調要發展“商務”,並明確提出了“以商立國”(《商務三》)的觀點。他同薛福成一樣,認為“商賈具生財之大道,而握四民之綱領”,根本否定傳統的“重本抑末”論。他還把商業看作是國民經濟的樞紐和主要推動力,說:“士無商則格致之學不宏,農無商則種植之類不廣,工無商則製造之物不能銷”(《商務二》)。這種站在流通領域觀察問題的重商觀點,雖然只把握了事物的外觀,但它畢竟是在近代中國最早試圖尋找工農商各經濟部門內部聯繫的一種嘗試。
為了使資本主義工商業獲得更為有利的發展條件,更有效地進行“商戰”,鄭觀應極力主張限制和取消外國侵略者在華的各種特權;強烈要求清政府實行“保商之良法”和革除“困商之弊政”,包括給予專利權、實行商品註冊條例、舉辦商品競賽會、鼓勵組織公司、裁撤厘卡、減輕其他捐稅負擔等。後來,他又一再揭露封建官僚在官督商辦企業中“官奪商權”、“專擅其事”、“調劑私人”和貪污中飽等行徑,主張興辦新式企業應該“一體準民間開設,無所禁止”(《商務二》)。這表明,他比王韜、薛福成、陳熾等人,更鮮明地反映了新興資產階級自由投資興辦新式工商業的要求。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