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陌村民委員會

1949年前後屬東桂鄉;1953年析出,稱雍陌鄉。 雍陌村委會駐地。 屬雍陌村委會。

雍陌村民委員會(Yōngmò Cūnmín Wěiyuánhuì)在三鄉鎮政府東北3.8公里處。轄2個自然村,駐地雍陌村,故名。1949年前後屬東桂鄉;1953年析出,稱雍陌鄉。1958年分為雍一~三3個大隊;1963年合併,稱雍陌大隊。1983年復稱鄉。1986年12月改稱今名,耕地4694畝;主產稻穀,次為花生和蔬菜。有針織廠等。還有國小和衛生站。鎮辦博愛中學設於此。雍陌村轄區面積8.2平方公里,村內設有15個生產隊,耕地面積3900多畝。中山溫泉賓館、中山高爾夫球場、招商會所就座落在該村。全村有工業區三個,分別是屈領工業區、前洋工業區、新廟工業區,擁有各類廠企24家。至1999年底,村委會自建工業廠房建築面積共3萬多平方米,固定資產達3100多萬元,年均總收入450多萬元2002年,村投資1000多萬元興建了達市一級標準的雍陌國小。2008年,常住人口7103人,法人單位60個,工業產值41035萬元。 雍陌(Yōngmò)含西堡、中堡、東堡和新圩。在石岐南偏東18.4公里、三鄉鎮政府東北3.8公里處。雍陌村委會駐地。據傳,原村址在今中山溫泉賓館溜冰場處,因始祖姓洪,曾稱洪化村。後遷現址,村民多姓鄭。清光緒《香山縣誌續編》及《鄭氏雍陌房祖譜碟》載,鄭菊叟第九世孫,名子綱,號雍陌,於明朝從橋頭遷此。後人為祀先祖,在村西建雍陌府君廟,並以雍陌為村名,沿用至今。聚落呈帶狀分布;建築多為磚木結構平房。耕地4187畝;主產稻穀,次為花生和蔬菜。村西曾有小圩場,清光緒年間(1875~1908)稱雍陌圩。村北有羅三妹山(又名鑼鼓岡)、中山溫泉賓館;村南有溫泉泉眼;鎮辦博愛中學在村東,1984年由旅澳洲華僑鄭惠君捐資興建。村委會辦針織廠及國小、衛生站設於此。1984年被評為全國衛生運動先進村。是中國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思想家鄭觀應(1842~1921)的故鄉。廣珠公路經村南。
文閣(Wéngé)在三鄉鎮政府東偏北3.8公里處。屬雍陌村委會。1949年前後,斗門縣人遷此建村。因聚居於文閣塔(1958年已拆除)旁,故名。聚落呈塊狀分布;建築多為磚木結構平房。耕地507畝;主產稻穀。以飼養家禽為副業。村西有公路接廣珠公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