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1995年,於天津美術學院學習;
1996年,參與設計製作山東鄒城市48米《龍柱》工程;
1997年,主持設計製作山東允州礦務局《開拓者》雕塑;
1999年,創作《共鑄輝煌》,獲中國青銅文化博覽會藝術品大賽一等獎;
人物經歷
2001年 主持設計製作《地壇貢鼎》,現安放於北京奧運文化活動區地壇公園。作品為青銅所鑄,高3.2米,重達3.6噸。因天圓地方之說,故該地壇之貢鼎造型採用方形,鼎身長2.6米,寬2.2米。又有天屬陽,地屬陰之說,故天壇取龍紋,地壇取鳥紋,該鼎鼎身四壁鑄有鳳鳥紋,鼎頂部鑄有兩層八隻立體鳳鳥,面向四方。與此件大型貢鼎一起的還有一四方香爐和一鍛銅製作的點燭台,其設計風格和貢鼎完全統一。香爐1.1米高,燭台2.2米高,重量分別為2.2噸和1.45噸。設計者鄭東平參考了大量歷史文獻資料,並拜訪了國內著名的文物考古學者,多方考證後定稿。該貢鼎採用失蠟精密鑄造結合樹脂砂鑄造相結合,並採用了國內先進的整體熔鑄手法而成。此作品曾被《安徽日報》(2003年2月9日)予以報導;
2002年,主持設計製作《武聖關公》,現安放於合肥恆緣武校。作品材質為青銅,製造方法為失蠟鑄造,銅像高4.8米,底座高2.4米,銅像壁厚7~10毫米,總重6.2噸。此作品銅雕像尺寸、重量在目前均為世界之最。作品曾被《銅陵日報》(12月25日)以《國內最大鑄銅關公雕塑在銅完工》予以報導,並受到中國雕塑委員會朱尚喜主席、景育民教授等專家們的高度評價;
2002年,10件銅工藝作品被以色列博物館收藏;
2003年,作品《飄》 被香港公司收藏;
2004年,主持設計製作《青藏公路通車五十周年紀念組雕》,現安放于海拔高度5300米的唐古拉山口及青藏公路沿線,其中,《青藏公路建成通車50周年紀念碑 》為鑄銅、高4.4米、重3.5噸;《向青藏公路建設者、養護者致敬》為鑄銅、高4.5米、重2.8噸;《青藏公里整治改建紀念碑》為鑄銅、高4.0米、重2.3噸。《青藏公路建成通車50周年紀念碑 》作品高5米,外觀造型為兩條舞動著的哈達,交錯托起一個全國公路註冊標誌,塑富有動態和濃郁的西藏風情。此作品曾被《人民日報華東新聞》(2004年6月1日)以《銅陵青銅雕塑落戶西藏》為題予以報導;
2004年,作品《一言九鼎》獲安徽省民間藝術品博覽會銀獎,並獲國家裝飾架獲外觀設計專利證書。《銅陵日報》(2004年5月9日)曾以《首屆中國民間工藝品博覽會我市有座席,一言九鼎將赴京參展》為題予以報導;
2004 年,為香港製作直徑 3.6 米雕塑《飄帶球》,獲得了香港同胞的一致好評;
2005 年,設計製作的雕塑《九鳳合舞》,現坐落於常州市。 雕塑主體2.8 米高,為九條互相纏繞飛舞的鳳凰,表達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
2005年,為南京炮兵學院設計製作關天培像和一大炮,兩件作品均為鑄銅,其中,關天培像高2.8米;大炮長4米,平均口徑0.4米;
2005 年,為石家莊印鈔廠設計製作了《石鈔寶鼎》,作品鼎高1.8米,重1.5噸,底座四周刻有龍紋,上部有“石鈔寶鼎”印章,整體青銅鑄造,現安放在石家莊印鈔廠新辦公大樓的一樓辦公大廳內。此外,還為石家莊印鈔廠設計製作了銅製廣場噴泉格柵,噴泉從內到外包括“中心主噴”、“集流之上”、“跑泉”、“高架彩拋”和“萬向歸心”五部分,總計304段;
2005 年 12 月 16 日,設計製作的大型青銅城雕《銅韻》於銅陵市行政中心文化廣場落成,作品主體雕塑直徑 6 米,由兩條象徵著中華文明的盤龍組成圓球體,球面鏤空浮雕如同片片龍鱗,既鏤刻著古代的青銅禮器、樂器、酒器、車馬器、銅鏡等,展示出銅在古代文明和禮儀社會中的風貌;又鏤刻著現代銅的冶煉與銅材生產,以及銅在電子、能源等領域的場景,彰顯出銅在現代工業文明中的青銅之光。背景雕塑為銅管樂器及五線譜等造型,象徵著銅鈴(銅陵)在時代的風中發出洪鐘大呂之音,並以銅的聲響效果,為整個雕塑形成了銅韻鏗鏘的意境,是銅陵市城雕中又一標誌性的作品;
2006年3月,為安徽省白暨豚養護場設計製作大型不鏽鋼雕塑《豚類樂園》,跨度12米,高6米。
2006年10月,為安徽省博物館設計製作鑄銅浮雕《輝煌》,長6米,寬2.9米。
2007年11月,為安徽省池州是4A風景區平天湖廣場設計製作大型石雕6幅,面積達140㎡,浮雕創意來自六首詩歌,分別為陶淵明的《飲酒》、杜牧的《清明》、李白的《秋浦歌》、楊萬里的《宿池州齊山寺》、昭明太子的《晚春》,岳飛的《登池州翠微亭詩》。
2007年,作品《吹簫引鳳》獲安徽省第二屆美術展雕塑類優秀獎。
2008年2月,為九華山旅遊發展股份公司設計製作青銅雕塑《諦聽》。
2008年,設計、生產由銅陵市政府承制,安徽省人民政府贈送北京奧運會的大型青銅雕塑《春秋鑒》;《呂氏春秋·慎勢》載“功名著乎盤盂、銘篆著乎壺鑒”。“印鑑”在中國是承諾與鑑證之意,銅鑒雕塑身刻有56組龍鳳青銅紋飾,寓意中國56個民族,圈足底部有江河紋,寓意江淮大地,意在表達6000萬江淮兒女對2008奧運會的美好祝福。
2008年,承接中宣部在雲南省的重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項目——昆明12·1幾年雕塑、麗江紅軍渡江紀念雕塑。該雕塑長6.8米,高2.9米,分為陰、陽兩面。浮雕集中再現了1945年在昆明發生的以青年學生為主的“一二·一”愛國民主運動。“12·1”造型後的半圓型青銅雕塑牆高2.24米,正面長9.9米,直觀地展示了作為“一二·一”愛國民主運動中間力量的原西南聯合大學師生反內戰、反獨裁,爭民主、爭自由,為民族解放與和平而鬥爭的光榮歷史。
2009年,承制銅陵烏木山公園太陽曆廣場主要景點雕塑《簡儀》、《九柱》、《人晷》;《簡儀》是根據現存於南京天文台的元朝天文學家郭守敬發明的簡儀仿製而成。《九柱》整理由花崗岩製成,分立廣場四周,中間一根2.2米,直徑0.4米。正南一根4.7米,直徑0.6米,其他七根立柱均為高4米,直徑0.5米,高地起伏,造型豐富,中間柱上雕“銅陵星”。每根石柱都刻有饕餮紋,龍紋鳳紋的銅裝飾浮雕,使立柱呈現出飛棱翹角之美。人晷廣場四周安放了12個銅礦石,上刻制12星座,中為人晷,人們可將自己作為晷針,通過自己的影子來測量時間和星座。
2010年,展品“東瓶西鏡”獲得了上海世博局得參展證書,作品採用中國青銅鑄造傳統工藝“失蠟法”鑄造而成,高0.6米,寬0.5米,由青銅鏡和青銅瓶相配而成。“東瓶西鏡”展品在“印象安徽”展區。
2011年,承制台灣銘傳大學的劉銘傳銅雕像,銅像材質為黃銅,高1.9米,底座1.25米,總高度為3.15米,銅壁厚1.5厘米,重0.8噸,為劉銘傳身著清代官服、手握書卷的站姿造型。
2011年7月,被安徽省文化廳授予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統失蠟法代表性傳承人。
此外,還設計製作有鑄銅作品《一言九鼎》,其中大克鼎口徑1.4米,高1.8米、其餘八件鼎平均口徑為0.6米;現安裝在上海中鼎豪園內;並設計製作有銅陵市邊防檢查站辦公樓大堂浮雕牆(浮雕長10米)、安徽省無為華宇公司辦公大樓浮雕牆(浮雕長6米)、眾多小型銅工藝雕塑傷作品等。
鄭東平以雕塑為表達,以青銅為語言,承延中國銅工藝傳統,創新藝術設計手法,取得到驕人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