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文梅

鄭文梅,女,商丘寧陵縣華堡鎮趙石莊村人。

人物簡介

鄭文梅,女,商丘寧陵縣華堡鎮趙石莊村人。

事跡概述

她11年前因丈夫病逝後再婚,擔起孝敬兩邊家庭老人、照顧兩邊五個子女的責任。她“後娘想著親娘事”,讓親生的女兒放棄學業,讓再婚丈夫的女兒讀書,用自己從原來婆婆家帶來的“私房錢”,為再婚丈夫的兒子蓋房,她的事跡感動著無數鄉鄰,被廣為傳頌。

事跡介紹

鄭文梅與葛景軍結婚後,她見年邁的公婆離自己居住的地方較遠,不方便照顧其衣食住行,便籌集資金將原來家門口的三間破房拆除,為其翻修成三間瓦房,讓兩位老人住在自己身邊,每天為他們端吃送喝,無微不至地照顧其日常生活。2004年冬天,丈夫葛景軍的父親因患腸胃炎,時常控制不了就拉在衣服里。鄭文梅要拿去洗刷,婆母說什麼都不讓,“我一個老婆子都嫌髒臭,這哪是你做兒媳婦乾的活兒。”文梅沒有聽,仍執意抓起公爹換下的棉褲就去洗刷,婆母見阻攔不住,只好由她。很快,鄭文梅為公爹洗屎刷尿的事兒傳遍了全村,成為一段動人的佳話。文梅的婆母逢人都說:“俺景軍娶了個好媳婦兒!”鄭文梅獨自伺候年邁的公爹婆母,日復一日,無怨無悔,冬天拆洗衣被,夏天洗衣端茶。嫁到外村的3個姐姐親眼看到弟媳文梅衝破世俗、為父親洗屎刷尿的動人情景,感激不盡。她們對文梅說: “弟妹啊,你是我們家的恩人啊!”

為了使孩子不忘根,每逢年過節,鄭文梅都領著自己親生的3個孩子,買上老人們愛吃的水果、糕點,回到睢陽區觀堂集去看望前夫的爹娘,並幫助拆洗被褥、縫補衣服,臨走時還不忘給老人留下一二百元的零花錢。每次,前婆母馬美玲總是拉著文梅的手,送出村外很遠,逢人都說:“兒子沒有了,兒媳婦文梅另跨了二道‘門檻兒’,孫子也有人照顧了。可她就像是親閨女,時常把我這個娘掛在心裡啊!”

文梅結婚來到葛家時,丈夫景軍的大兒子亞成14歲,姑娘曉潔10歲;文梅的大姑娘曉冉10歲,二姑娘曉琴7歲,小兒子善忠6歲。俗話說:“後娘難,後娘難,十個後娘九個偏。”鄭文梅深知,自己作為一名普通的農村喪偶婦女,要邁好人生的“第二道門檻兒”會異常艱難,要付出比平常人更加艱苦的努力。面對兩個不幸家庭走到一起的子女們,她決心“一碗水端平”,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處理好面對的親情糾葛,使全家擰成一股繩、摽成一股勁,一個心眼兒往前奔。

“後娘心想親娘事”。 剛結婚的第二年春天,文梅提出要為丈夫景軍的大兒子葛亞成蓋房子,準備結婚娶兒媳。文梅夫妻倆經過預算,要蓋一所獨門獨院、上下兩層各5間的樓房,加上3間門樓,需要12萬元。錢是“硬頭貨”,沒錢咋蓋?鄭文梅二話未說,先是掏出自己再嫁前積攢的6萬元“私房錢”, 接著就是東挪西借。蓋房期間,文梅與丈夫起早貪黒,一乾就是兩個多月,臉曬黑了,身體累痩了。最後看到新建的樓房樣式新穎,寬敞美觀,文梅舒心暢快地笑了。鄰里們都說:“文梅對亞成不是親生勝似親生啊!”

將心比心換誠心,鄭文梅的慈母心、親娘情感動了丈夫葛景軍的一雙兒女。文梅剛到葛家時,兄妹倆喊文梅為“姨”。 但是,當他們兄妹倆親眼看到文梅“姨”獨自撐起全家的一片藍天,無怨無悔,誠心待人,時常想起來心裡都非常激動,情感里拉近了與後娘的距離。2006年春節,亞成、曉潔兄妹給後娘鄭文梅拜年,只見他們兄妹二人眼含熱淚,雙膝跪在文梅面前,親熱地喊道:“娘啊!俺們給您拜年啦……”此時,鄭文梅所有的辛酸、甜蜜一齊湧上心頭,止不住流下了兩行熱淚。她心裡深知:一個“娘”字值千金,這是兒女們心靈的呼喚啊!

曉冉與曉潔同歲,在同一個班裡讀書,曉冉的學習成績名列前茅,年年都捧回來學校里頒發的“學習成績優秀”的獎狀。可是由於家庭壓力,2011年夏天的一個夜晚,鄭文梅對女兒曉冉說:“曉冉,你今年18歲了,是個大姑娘啦!你的學習也不錯,這些年你學習努力、積極向上,為我爭光了。”鄭文梅停頓了一下,眼含淚水又說:“我知道你是個懂事的好閨女,你肯定也能理解我當娘的難處,你們姐弟5人都讀書上學,我和你爸爸的負擔太重了,你今年就別去讀書了,行嗎?”懂事的曉冉拉住娘的手說:“俺聽您的話。” 夜裡,女兒曉冉依偎在文梅的懷裡,娘兒倆久久未說一句話……新學期開始,鄭文梅用電動車親自去送曉潔到縣裡重點高中讀書,卻讓自己的親生女兒曉冉輟學在家,外出打工。

“捨得、捨得,有舍才有得”。鄭文梅的辛勤努力,換來了兩個不幸家庭的融洽和諧。如今,丈夫景軍的大兒子葛亞成已在大連海事學院畢業,月薪6000多元,已結婚生子;女兒葛曉潔已是河南城建管理學院的大學生。鄭文梅的大姑娘葛曉冉己在江蘇崑山打工多年,成為工廠的中層骨幹;二女兒葛曉琴國中畢業後,也隨姐姐去崑山打工生活;小兒子葛善忠在該鎮華堡中學讀7年級,是該學校拔尖的優等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