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鄭建陽有很多身份。他是一個定居在馬來西亞的華裔,畢業於台灣大學法律系,做過報館的翻譯員,也做過英文教員,鄭建陽,上海大學傳播學專業的一名留學生。
2005年,70歲的鄭建陽報名參加了上海市教委與上海大學合辦的交流項目,成為上海大學傳播學專業的一名高齡留學生。課程由上海大學的老師赴馬來西亞講授,但老人“對故土特別嚮往”。
論文準備
“我母親生病期間,我和妹妹照顧她。我就坐在母親床邊,母親的頭枕在我的腿上,我手上拿著小木板,在木板上修改我的論文。儘管辛苦,但是寫論文幫我度過了那段苦難時光。”鄭建陽不會打字。整個論文修改的過程中,他一直是以郵寄的方式把手稿從馬來西亞寄給身在上海的導師鄭涵,鄭涵再請人幫忙把手稿輸入到電腦中。“有時候郵寄得耽擱一兩個月。”鄭建陽的導師、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新聞傳播學學科帶頭人、中外傳媒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鄭涵教授。在機場,鄭建陽一見到鄭涵就讓他帶自己去商場買一套“好西裝”,他覺得答辯一定要鄭重。但其實僅是在機場出關站了一個多小時,鄭建陽就已經撐不住了,差點跌坐在地上。
由於中風后遺症,鄭建陽走路非常慢。“從大門到圖書館也就200多米的路程,要兩個人攙扶著他走好久,上台階基本得靠人架上去才行。”鄭涵說。
但直到答辯的前幾天,鄭建陽還堅持去圖書館查資料。鄭涵形容他的材料都已經“堆成山了”,論文前後改了六稿。可鄭建陽還總是嘟囔“材料會不會有疏漏啊……”
自從知道自己的論文符合答辯要求之後,這位81歲的老人就變得非常緊張,吃不好睡不好。鄭建陽已經退休,現在大部分時間都用來看書,“我以書為樂,看書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是離不開書的”。
畢業答辯
2016年6月19日下午,教室內外掌聲四起,滿頭銀髮的鄭建陽終於順利完成了碩士畢業論文答辯,為此他努力了10年。
鄭建陽非常認真地對待自己的學習成果,答辯當天他還在這本16萬字的論文上勾勾寫寫。他是那場答辯最後一個上台的學生,試圖細緻地解釋每個問題,答辯過程中獲得了好幾次掌聲。
答辯結束後,經過無記名投票審核,答辯委員會一致同意當場授予鄭建陽碩士學位。年輕同學們紛紛要求和鄭建陽合影留念。
師生評價
“每個問題他都回答十多分鐘,特別認真,還引經據典地舉例子。”鄭建陽的碩士學位答辯委員會主席、上海體育學院體育新聞傳播與外語學院院長杜友君說。
杜友君和同學們都敬佩他“終身學習”的態度和境界。在杜友君看來,他學習不是功利性的,而是把學習當成了一種生活方式,有一種對知識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