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經歷
鄧穎超, 原名鄧文淑,祖籍河南光山,1904年2月4日生於廣西南寧,1920年秋到北京師大附小任教員。1924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5年轉入中國共產黨,並任中共天津地委婦女部部長,同年與周恩來結婚。抗日戰爭時期,在武漢、重慶從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解放戰爭時期,曾作為中共代表團成員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並在重慶、南京、上海為爭取中國的和平、民主而鬥爭。1949年起,先後當選為全國婦聯第一至三屆副主席、黨組副書記、第四屆名譽主席,中國人民保衛兒童全國委員會副主席,1975年、1978年當選為第四、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1977年、1982年當選為中共第十一、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二書記。1979年12月,擔任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組長。1982年被推舉為對外友協名譽會長。1983年當選為第六屆中國政協主席。1985年9月經中共全國代表會議同意不再擔任中央委員。1986年當選對外友協名譽會長。1987年當選為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名譽會長。她是中共第七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八至十二屆中央委員,第一至三屆全國人大常委, 第一屆全國政協常委。1992年7月11日在北京逝世,終年88歲。
後世紀念
鄧穎超出生在邕江北岸南寧鎮台官邸,並在南寧度過了她難忘的童年時光。位於
南寧市中心的鄧穎超故居為一間低矮民房,早已陳舊殘破。為紀念這位優秀的“南寧女兒”,2007年2月4日,在鄧穎超同志誕辰103周年紀念日,南寧市委、市政府利用鄧穎超出生地北側的原廣西高等法院辦公樓舊址內,建成了鄧穎超紀念館,位於鄧穎超故居對面。該建築建於民國時期,為鋼筋混凝土和磚木結構。樓高3層,平面呈長方形,西式牆身,中式屋頂,立面造形為西歐古典建築形式。占地面積500平方米,建築面積1500平方米。鄧穎超紀念館於2010年12月被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政府公布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故居展廳
展品
紀念館展廳約1200平方米,按原了中南海西花廳鄧穎超辦公室場景布置。紀念館還使用場景復原的方式再現鄧穎超出生地--邕江北岸南寧鎮古官邸,其中包括建築景觀、格局、擺設和家具等。館內展廳由序廳、南寧女兒、求學任教、革命征程、濃濃鄉情、建設祖國、革命伴侶、西花廳歲月、走進永遠、書畫廳等8個單元10個部分組成,展出鄧穎超各個歷史時期的珍貴照片200多張以及20餘件實物、60多份文獻手稿,一些鄧穎超生前使用過的印章、衣物、皮箱、手稿等文物在國內還是首次展出。此外,陳列的展品還有黨和國家的領導人鄒家華、何魯麗、楊汝岱、錢正英、孫孚凌、李鐵映、顧秀蓮等為鄧穎超紀念館的題字,中國著名書畫家贈給周恩來、鄧穎超同志的21幅字畫作品以及廣西書畫名家謳歌鄧穎超同志的書畫作品17幅。一樓序廳擺放著鄧穎超中年時期的半身塑像,供參觀者緬懷和紀念。
序廳
序廳部分展示了胡錦濤總書記在鄧穎超同志誕辰100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他說“鄧穎超同志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著名社會活動家,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是中國婦女運動的先驅”。序廳部分所看到的是鄧穎超中年時期的半身塑像,從她面帶微笑的臉龐透露出他的慈祥,而她身後的這幅油畫,展示的是南寧國際會展中心,顯示出南寧發展上的騰飛。
內設單元
第一單元
第一單元為南寧女兒,首先看到的是一組南寧的老照片,這些照片大多拍攝於上個世紀三十年代。這張巨幅的黑白照片展示的是南寧的母親河邕江,她平靜而安適地流淌著,每一滴河水都蘊含著一份愛,化作瓊汁流進每個南寧人的生命中。當年鄧穎超的出生地南寧鎮台府邸正處在邕江邊上,難怪多年以後,鄧穎超仍念念不忘邕江水甘甜的味道,稱自己為“地地道道喝著邕江水長大的南寧女兒”。側牆上的兩幅老照片,則展示了當年南寧最繁華的兩條街道—解放路和民生路。他們與鄧穎超的出生地僅相距數百米遠,均為騎樓建築。所謂騎樓,即為樓房於樓房之間,二樓上跨人行道二建,在馬路邊相互連線形成自由步行的長廊,這樣的建築可避風雨防日曬,特別適合嶺南亞熱帶氣候。如今,南寧的商業步行街及中山路小吃一條街等仍保留著這樣的建築。
經過一個拱門,進入了天井,天井在南方建築里就是院子的意思,天井本來就是露天的,但由於條件限制,紀念館只能做到這樣了。公元一九O四年二月四日,南寧鎮台官邸後院紅棉樹下的一間磚瓦房裡,傳出新生女嬰一陣陣響亮的哭聲。這名女嬰,就是日後成為中國婦女運動的傑出領導者鄧穎超。楊振德要把女兒當作最珍貴的美玉那樣疼愛她,於是給女兒起來一個好聽的乳名“玉愛”。穿過小門,來到了雅致乾淨的穿堂和臥室。穿堂原本是家中會見私密個人的場所,像閨中密友之類的,臥室上的被子有壯景花紋,很具有南寧的民族特色,從房間的擺設可以看出,鄧穎超小時候的家境還是不錯的,但是由於他父親的緣故,可謂家道中落,由於生活所迫楊振德迫不得已,帶著6歲的小玉愛離開了南寧,輾轉去往廣州,上海天津等地謀生。1910年,鄧穎超隨母親輾轉去往天津,跟隨她母女倆的步伐一同走進第二單元“求學任教”展廳。
第二單元
第二展廳為求學任教。1913年鄧穎超隨母親來到了北京,入北京平民學校三年級讀書。該校創辦人。校長陳翼龍是著名的社會黨人,鄧穎超晚年時曾回憶道,“平民學校的陳翼龍校長使我幼小的心靈得到了愛國的啟蒙教育”。展廳中有北京平民學校師生合影圖片,是迄今為止發現的鄧穎超最早的影像資料。右上角有鄧穎超的放大照片。
第三單元
第三單元為革命征程。1925年夏天,到達廣州的鄧穎超當選為廣大婦女解放協會出版社委員會委員。她經常在婦協刊物《光明》上發表文章,指導婦女運動。1927年“七﹒一五”反革命政變發生不久,鄧穎超前往上海,受命處理黨組織有公開轉入秘密狀態的許多工作,緊急處理黨中央機關遷回上海的相關事務。1928年初,在白色恐怖下,中國共產黨第六次代表大會在莫斯科召開,周恩來當選為六大代表,組織上決定鄧穎超列席大會。他們裝扮成一對夫婦,一路經過艱險曲折,如期參加了這個具有重要意義的大會,時值共產國際“六大”也在莫斯科召開,鄧穎超應邀列席這次會議。展櫃裡展示了她列席共產國際“六大”的證件。1934年10月,為了突破國民黨的圍攻,北上抗日,鄧穎超隨同紅軍進行了二萬五千里長征。在從江西瑞金出發的10萬紅軍中,全部的女同志僅有30多人,長征前,鄧穎超還被確診患上了肺結核,但她仍然克服了種種困難於1935年10月於隊伍一起到達了陝北。第三展廳展示了鄧穎超與李克農等人在延安的合影、鄧穎超與干女兒孫維世的合影、鄧穎超與李碩烈士的兒子李鵬在重慶的留影、在重慶出席紀念“三八”節大會的留影以及參加土改工作的鄧穎超的留影。
第四單元
第四單元為濃濃鄉情。1950年南寧市政協原副主席范芳訓於廣西代表農聚英參加全國少數民族婦女代表大會,會前偶遇鄧穎超,得知鄧大姐是南寧同鄉,分外激動地與鄧大姐用南寧白話交談,鄧大姐深情的說,鄉音難忘啊!最後提出“一定返去睇(看望)大家”。1960年,鄧穎超終於實現了她與家鄉南寧的約定,於1960年與周恩來總理一同來到了南寧,當時,她不顧工作疲勞,應自治區婦聯的邀請在名園小禮堂向區直,市直機關100多名婦女幹部和骨幹做學習“毛選”的輔導報告,1961年,鄧大姐率領中國婦女代表團應邀參加越南第三次全國婦女代表大會後回到南寧,於3月20日接見獲得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的幾位南寧婦女,並在南寧婦聯原主任田克的陪同下遊覽了人民公園的鎮寧炮台。當時,鄧大姐還來到了原民族大道37號南寧市政協大院認訪自己的出生地,她憶起過去的這裡長著多顆紅棉樹,自己則常在地上撿紅棉花玩耍。第四單元據以上內容布置了圖片和文字展示。
第五單元
第五單元為建設中國。新中國成立後,鄧穎超協助蔡暢為全國婦聯做了許多開創性的工作,在她的參與主持下,新中國第一部法律《婚姻法》誕生。這裡有她與蔡暢的合影及其為建設中國作出重要貢獻的文字圖片說明。
第六單元
第六單元為革命伴侶。鄧穎超是一個偉大的革命者,同時也是一個柔情款款的普通女人,1925年8月8日,21歲的鄧穎超和27歲的周恩來在廣州結婚了。這裡有當年兩人的結婚照。1955年8月,周恩來偕鄧穎超同游八達嶺長城,明媚的陽光把他們倒影在了萬里長城上,結婚三十周年紀念就這樣永遠地印在祖國的大好河山。1960年8月鄧穎超與周恩來在密雲水庫留影,這一年,他們的婚姻已經走過了三十五個春秋,還是恩愛如昔,1970年5月20日,兩位偉人留下了生前最後的一張合影。此時,兩人已經共同走過了四十五載,在風雲變幻中想攜相守,永不變的是執著的嚮往和追求,以及那如海一般的深情絢爛的微笑。展櫃裡展示了鄧穎超在1964年端午節時贈與周恩來的小詩:“夫妻慶幸到老,無限深情在險中。相比相伴機緣少,革命情誼萬年長。”表達了深深的夫妻情誼和革命情懷。鄧穎超曾說,她與周恩來的書信,可以說是情書,也可以說不是情書,他們信里談的是革命和工作。展櫃裡展示有1955年萬隆會議前夕,鄧穎超寫給周恩來的信件以及周恩來的回信,信中談論的是當年國民黨反動派在周恩來同志乘坐的飛機中安放定時炸彈的陰謀,我們可以從中讀到兩人彼此以同志式的關心和叮囑,已經夫妻間的情感交流。
第七單元
第七單元為西花廳歲月。這一單元是按照1:1的比例復原鄧穎超在中南海西花廳的辦公室兼臥室。鄧穎超住進西花廳,一直在這裡辦公。1968年她見周恩來總理夜間在臥室辦公時間很長,室內空氣不好,就把自己的臥室讓出來,給總理再放上一張桌子辦公。而她自己把床搬到了辦公室,自此,辦公、約人談話,做室內運動,都是在這20多平方米的“多功能”室內。
進入展廳,只見地面鋪設米花色地毯,有多處拼縫,房間中屬於臥室的部分,擺了一張單人床,床頭朝外,床尾擺放有他和母親的合影,這真是方便她每天睜開眼睛都能看到母親,除此之外,只有一個簡單的床頭電X,一個落地燈。寫字檯上鋪了淡藍色桌布,展櫃裡看到的筆筒和日曆台之前就擺放在這張寫字檯上。這間辦公室兼臥室擺設簡單,陳設樸實,甚至有些簡陋、寒酸的感覺,讓我們領悟到了鄧穎超作為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人格魅力。
第八單元
第八單元為走進永遠。1992年7月11日,鄧穎超走完了人生的最後歷程,永遠離開了她摯愛的祖國和人民。這個展廳展示了鄧穎超晚年時期的一些照片,並且所有照片都用了彩色,正是突出了鄧穎超光輝燦爛的一生。展櫃裡展示著鄧穎超1982年病重期間重寫的遺囑,鄧穎超去世後,身邊的工作人員遵照她的囑託,把她所有的積蓄1萬多元,全部交了黨費。並根據她的遺願,將她的骨灰播撒到曾經哺育她投身革命的天津海河。
場景復原
依照鄧穎超祖居的建築風格,以及南寧傳統民居的特點,在展廳里復原了鄧穎超出生地的四個場景。走進布置古樸莊重的中堂,上方懸掛著一塊牌匾“履謙堂”,牌匾下方端正地擺放有兩張太師椅、一張條案、一張方桌、一對蓮花枝紋將軍罐,右牆上有一段關於鄧穎超的父親鄧延中的介紹。
鄧穎超的父親鄧延中,靖臣,清鹹豐末年人,祖籍河南光山縣。自幼習武,以刀、棍武功見長,中武進士,為皇宮侍衛官,後授任廣西南寧鎮台,統兵鎮關,為綠營兵高級武官。但是他生性剛愎,有著極濃厚的重男輕女封建思想。
在牆上有兩幅照片,裡面那幅就是鄧穎超的母親楊振德,另一幅是鄧穎超和母親的合影,楊振德,1875年出生於湖南長沙一戶開明的富商家庭。從小讀書識字,並學習中醫,後家道敗落,舉家遷至南寧謀生。可惜好景不長,父母先後去世,年僅14歲的楊振德便成了孤女。楊振德失去父母后全憑自己,自立自強,依靠中醫醫術給人治病,以此餬口。後來,楊振德二十五歲時,經過媒妁之言,嫁給了鄧延中成為他的繼配。過門之後,她不願完全依賴丈夫,坐享鎮台夫人的富貴生活。她繼續鑽研中醫醫術,義務給人看病。不少官員夫人、朋友和窮苦百姓有病,都願找她診治,療效很好,在當地頗有名氣。鄧穎超也正是承接了母親憐憫疾苦的性格,在她的革命生涯里無私地為廣大婦女、人民做著無限的工作。
照片文獻
200多張珍貴照片、20餘件實物、50多份文獻手稿,讓參觀者感到親切的鄧大姐並未遠走,音容笑貌宛在目前。"食曬飯盟(吃飯了嗎)?去邊嘀(去哪裡)?"1950年,鄧穎超在接見廣西代表的時候,用純正的南寧白話和南寧來的姐妹交談。她深情地說,鄉音難忘。她曾兩次回南寧認訪出生地,對邕江邊那一樹火紅的木棉花永難忘懷。展廳的"南寧女兒"展區,就以青磚地、雕花床,復原了鄧穎超出生的鎮台官邸。文物工作者還專門赴賓陽民間找來了古色古香的壯錦,以反映當年南寧的歷史風貌。
一張樸素的木床,一盞藍色燈罩的床頭燈,這就是鄧穎超工作和生活了24年的中南海西花廳辦公室。在床頭對面,懸掛著鄧穎超和母親的合影。據說,這是鄧穎超為了"每天一睜開眼就看見母親"而懸掛的,母女情深可見一斑。1968年,因為周恩來晚間在臥室辦公時間很長,室內空氣不好,鄧穎超就把臥室讓出來,給總理再放上一張桌子辦公。而她自己則把床搬到了辦公室,從此,辦公、休息、約人談話,都是在這20多平方米的"多功能"室內。
這個按1∶1比例復原的西花廳臥室,是南寧的文化工作者在中央警衛局的幫助下,到西花廳一點一點地測量,回到南寧原樣複製的,尺寸和家具放位置與真正的西花廳臥室一模一樣。
鄧穎超去世後,依據她"誰送的東西還給誰"的囑咐,許多她生前接受的禮物被送還給贈送者,體現了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情懷。展覽中的不少實物是在國內首次展出,如晨衣、襯衣、襪子等,都是她身邊的工作人員及原贈送者捐獻出來的。鄧穎超生前秘書趙煒同志,把鄧穎超辦公桌上的筆筒、檯曆架等物捐贈給南寧,以表達鄧穎超對南寧的深厚鄉情。
珍貴手稿
珍貴手稿首次公開展出。1940年,周恩來到莫斯科參加共產國際會議,會上作了關於中國問題的報告。當時鄧穎超坐在台下,作為速記員,當場親筆記錄了這份珍貴的政治發言。此後,這份手稿被收藏在莫斯科的檔案館,連中國國內,包括周、鄧夫婦,都沒有這份記錄。後來,周恩來、鄧穎超的侄子周爾均將軍、侄媳鄧在軍導演,以親屬的身份赴莫斯科,才拿到了這份珍貴手稿的複印件,並將其捐贈給南寧。這是國內除周恩來、鄧穎超親屬外,唯一的一份珍貴文獻資料。9月30日,這份手稿將在鄧穎超紀念館與人們見面。
除了手稿,還有共產國際檔案中保存的周、鄧兩人的照片,這是國內極少見到的照片,周恩來當時理著平頭,英氣勃發,而鄧穎超也神采奕奕。在展廳中還有周、鄧夫婦之間的通信手稿,字裡行間透露著兩人忠貞的愛情和革命情懷。周恩來生前的秘書趙茂峰還給南寧提供了1965年鄧穎超請求毛澤東主席寫的兩首詞《水調歌頭》和《念奴嬌》,也是首次展出。在手稿中,毛澤東戲稱鄧大姐"壓迫我寫詩,只得從命"。而鄧穎超解釋說是很希望能讀到主席的新作品。
教育基地
2009年9月25日日上午,南寧市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命名掛牌儀式在鄧穎超紀念館隆重舉行。鄧穎超同志是20世紀中國婦女的傑出代表,是南寧人民的驕傲。
參觀注意
據了解,建成於2007年2月的鄧穎超紀念館自開展以來,每天都有不少市民前來參觀,紀念館開展一年多來,接待觀眾近3萬人次。鄧穎超紀念館向社會免費開放,實行‘免費不免票’的參觀方式,觀眾憑有效證件領取參觀票進館參觀。鄧穎超紀念館的免費開放跟南寧市其它免費紀念館的區別在於:我們將分時段發放參觀門票。首先,我們考慮要保證參觀效果,保護觀眾的安全;其次,鄧穎超紀念館為文物建築,有將近百年的歷史,要保護文物的安全。
由於該館是磚木結構建築,因此採取“免費不免票”方式限制觀眾流量。開放時間為周二至周日的上午9時至下午4時半(下午4時停止入館),每逢周一全天閉館休整(國家法定節假日除外)。每日限700人次參觀,分時段領票,每1個小時為一個時段,每個時段接待100人。9∶00至11∶00和13∶00至15∶00的每個整點,將安排專業講解員免費為觀眾提供講解服務。
值得注意的是,觀眾須憑身份證、護照、工作證、學生證、軍人證、殘疾證、老年證等有效證件領取免費參觀票,當日發票每人限領1張,僅限當日有效。團體參觀,需要提前24小時電話預約,憑單位介紹信或旅行社任務派遣書到領票處領票參觀。免費開放並不降低服務質量,全面建立和健全了講解、保衛、保潔等服務,加強觀眾對展館的了解。實行免費開放是永久性的而不是短期行為,建議市民不必集中在免費開放之初來參觀,老年觀眾儘可能避開雙休日,選擇適當時間來參觀,既可保證參觀質量,又能確保文物安全。希望市民能文明參觀,共同維護好參觀秩序。
據介紹,鄧穎超紀念館將有計畫地向社會招募義務講解員等志願者,設立觀眾服務中心,免費提供存包、飲水、導覽等服務,更好地服務觀眾。
附近景點
鄧穎超同志出生地紀念石
“鄧穎超同志出生地紀念石”於2005年12月30日由中共南寧市委、南寧市人民政府隆重舉行了揭幕儀式。紀念石以一整塊天然形成的巨石刻字而成,矗立在南寧市民族大道與江北大道路口的綠草坪上,周圍綠葉簇擁,熠熠生輝,距離“南寧鄧穎超紀念館”大約一百米。“鄧穎超同志出生地紀念石”正面刻有周恩來侄子周爾均將軍書寫的“志潔行芳”四個親筆描金行書,還刻有一行字:“紀念鄧穎超同志出生於南寧”。“志潔行芳”語出《後漢書·張堪傳》,意為志向高潔,品行端正。紀念石背面刻著幾行字:“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鄧穎超同志出生於1904年2月4日,此地為鄧穎超同志出生地舊址。”
在鄧穎超同志出生地舊址矗立“鄧穎超同志出生地紀念石”,是南寧市委、市政府貫徹執行自治區黨委關於“建設文化先進省區”的工作思路,建設文化南寧的重要舉措,是倡導愛國主義教育,增強南寧市文化內涵、為民辦實事的實際行動。紀念石將成為人民民眾緬懷鄧穎超同志的重要紀念地點,以及南寧市的重要歷史文化景觀、人文景觀和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
冬泳亭
冬泳亭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南寧市邕江大橋附近,為紀念毛澤東1958年暢遊邕江處所建,它與鄧穎超出生地及其紀念館地毗鄰,相距在兩三百米之內。1958年1月,毛澤東在廣西南寧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工作會議期間,曾兩次在寒冷的冬天暢遊邕江,“到中流擊水”達半小時,當時水溫17度。有幾個壯族老人,看到邕江中有一個魁梧的身影就驚呼:“看見了邕江之龍。”後來人們在這裡修建了“冬泳亭”,並有董必武在1974年6月書寫的具有濃郁泥土風格、強烈時代特色的題詩:“盛會南寧主席臨,邕江冬泳紀碑亭。工農奮發思躍進,大勢如高屋建瓴。”南寧當地有關部門和廣大市民從此養成了倡導到邕江冬泳的傳統,場面非常壯觀。
筆者遊記
2011年10月15日,趁著周末,我來到了南寧市鄧穎超紀念館。進了紀念館,朝左看,可以看到一個具有南國特色的家庭擺設。鄧穎超奶奶出生在南寧,並成長於南寧。在客廳的右側,可以看到她曾睡過的架子床、銅製的接水盆及木頭八仙桌等等。在第一、第二展廳內,我們看到,當年的鄧奶奶是一位機敏睿智的學生,一張張照片讓我們了解到她是如何走上革命道路的。她讀師範時,在學報上發表了一篇關於紀念蔡松坡先生逝世的文章,這篇文章體現出她的正義感以及愛國之心,讓我們看到鄧奶奶在日後走上革命道路的必然性。在二樓的展廳內,我看到的鄧奶奶是一位堅毅頑強的革命家。當她目睹了當時中國的積貧累弱,她選擇了革命,在這條道路上,她結識了周恩來,他們結成革命伴侶,在革命的道路上共同前進。她參加了艱苦卓絕的二萬五千里長征,即使在特務活動愈加猖獗,革命形勢愈發嚴峻之下的1945年—1949年,她仍然沒有放棄開展地下工作,為新中國的成立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在之後的幾個展廳中,展現的是鄧奶奶在建國後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在民眾眼裡,她是好領導、好乾部;在少年兒童眼裡,她是和藹慈祥的老奶奶;在外國友人眼裡,她是可以信賴的朋友;而在我們敬愛的周總理眼裡,她還是一位好妻子。從她給周總理的一封信中,就體現出她對周總理的一往情深。
沉著冷靜、純樸率真,這就是我們敬愛的鄧奶奶。她不僅是一位革命者,也是一位關心下一代成長的老前輩,全國人民都敬仰她,我們永遠懷念她。鄧奶奶說過:“我是南寧人的女兒,我是喝邕江水長大的。”還有哪句話比這句話更能體現出她的純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