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70年代中至80年代初,與有關單位協作,主持研製中成藥製劑——“鼻咽消毒劑”、“鼻咽靈”和“升血調元湯”,此三種藥品先後在藥廠正式投產,至今一直廣為套用,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顯著。前者獲當時廣州市衛生局醫療成果獎,後者獲83年中山醫科研成果獎。另外,2001年2月-2002年4月,獲科研經費對“鼻咽靈”進行臨床和基礎的進一步深入研究。其中“鼻咽靈片對鼻咽癌放射治療減毒增效作用的臨床觀察”一文,在2003年國際暨第七屆全國頭頸腫瘤外科學術會議上宣讀,並於2004年1月在《中華綜合醫學雜誌》上發表(第一作者)。
20世紀70-80年代,此期間還參加了大規模的全省腫瘤普查及農村腫瘤防治點工作。
20世紀80年代中至今,在完成日常醫療、教學和科研工作的同時,主要參與鼻咽癌的國家“七五”、“八五”、“九五”、“十五”和“十一五”攻關工作。參加鼻咽癌高發區高危人群的篩查、早診、二級防治及鼻咽癌臨床的最優方案研究的課題。其中鼻咽癌高發區現場流行病學方面的研究及EB病毒與光纖鏡對鼻咽癌早診的前瞻性研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並獲廣東省科委重大科研成果二等獎。
自1994年起,率先開展套用內鏡-微波凝固術治療鼻咽復發癌的臨床研究,取得較好的療效,為鼻咽腔復發癌提供了多一種可選擇的治療方法。“內鏡微波術治療鼻咽癌鼻咽腔復發的臨床觀察”,“內窺鏡下微波固化術治療鼻咽癌放療後鼻咽腔內復發患者的療效”,“內鏡微波手術---復發鼻咽癌的治療新領域”等多篇文章先後以第一作者署名在《癌症》雜誌、《健康之路》雜誌、《防癌報》和國外雜誌發表。
先後參加國際鼻咽癌學術會議(廣州 1981年),第6屆(1992年),第七屆(1998年),第八屆(2007年),第九屆(2009年)全國鼻咽癌學術會議和第一屆海峽兩岸腫瘤學術會議(1999年),會上均有文章宣讀和交流。在《癌症》,《新中醫》等核心期刊發表文章20餘篇,在《防癌報》等發表科普文章10餘篇。其中“鼻咽纖維鏡活檢方法改進”獲1992年腫瘤醫院醫療成果獎(第一作者),“纖維鼻咽鏡檢查6000例分析”獲1994年中山醫科大學醫療成果獎(第一作者)。“鼻咽癌內窺鏡診斷和治療系列研究”獲1999年中山醫科大學醫療成果獎(第一作者)。同時參與了《鼻咽癌研究》(1998年)、《鼻咽癌》(2003年)、《實用鼻咽癌放射治療學》(2003年)和《新編常見惡性腫瘤診治規範鼻咽癌分冊》(1999年)等專著部分章節的撰寫工作。此外,與本院、所有關人員合作完成或正在完成多項分題項目,並定期到四會腫瘤防治點,支持基層單位的腫瘤防治工作。
相關詞條
-
鄧華
鄧華(Deng Hua,1910年4月28日——1980年7月3日),原名鄧多華,字實秋,湖南省郴縣(現郴州市北湖區)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
生平概況 人物履歷 生死情誼 四野名將錄 -
鄧華[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
鄧華(Deng Hua,1910年4月28日——1980年7月3日),原名鄧多華,字實秋,湖南省郴縣(現郴州市北湖區)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
生平概況 人物履歷 生死情誼 四野名將錄 -
鄧車
鄧車,古典名著三俠五義中的反派人物,綽號神手大聖,居住在鄧家堡,手使刀,打的一手好彈弓,因花蝴蝶案件被北俠、韓彰、蔣平等人捉拿,北俠歐陽春寶刀磕飛鄧車三...
角色介紹 原文描述 -
諾鄧古村
諾鄧古村,位於雲南省大理州雲龍縣城西北,村中保留著大量的明、清兩朝建築和著名的玉皇閣道教建築群,被稱為“千年白族村”。 以雲龍縣城諾鄧鎮為中心的諾鄧景區...
村情概況 相關歷史 建築 歷史記載 文化旅遊 -
諾鄧村
諾鄧村,地處世界自然遺產三江併流風景名勝區南端的雲南省雲龍縣,距大理州州府所在地165公里,交通便利,是白族最早的經濟重鎮,是滇西北地區年代最久遠的村落...
基本概況 區位優勢 景點推薦 基礎設施 自然資源 -
洋泉鎮
洋泉鎮位於常寧市境西南部,東接勝橋鄉,西連官嶺鎮及祁陽縣,北鄰蘭江鄉,南界蒲竹瑤族鄉和彌泉鄉。1995年5月撤原洋泉區,由原洋泉鎮和東橋、東山、杉樹、興...
洋泉釋義 基本資料 行政區劃 旅遊資源 常寧 -
賈鄧楊家村
明末,楊氏由午城後楊家遷此立村,以姓氏取村名為“楊家”。“賈鄧”是一個歷史舊跡,“賈鄧社”原是清朝設里甲制的行政單位,清末,以其屬賈鄧社所轄而更名為“賈...
地理位置 交通情況 村名來歷 本村姓氏 王氏族譜 -
陳寶泉
陳寶泉陳寶泉(1874-1937),字筱莊、小莊、肖莊,中國近代教育家。天津人。1896年在維新思潮影響下參加康有為創辦的強學會。1897年,考取京師同...
-
張蘇泉
張蘇泉,遼寧莊河人,是國民黨特種部隊培養出來的年輕軍官,當他出道的時候,國軍已經兵敗如山倒,逃向大海中的孤島——台灣,韓戰的爆發,美國對太平洋地區的...
早期經歷 人生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