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全村國土面積17.73平方公里,海拔1940米,年平均氣溫15.6 ℃,年降水量830-880毫米,適合種植烤菸、水稻等農作物。全村有耕地面積1281 畝,人均耕地0.99畝,林地 26554.6畝。2010年全村經濟總收入49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911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烤菸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281畝,其中水田566畝,旱地 715畝,人均耕地0.99畝,主要種植烤菸、糧食等農作物;擁有林地26554.6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8.96畝;擁有水面面積383 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10年底,該村已實現通電、通電視、通電話 、通水,全村有248戶通自來水.,有49戶飲用井水,有13戶飲水困難。有310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277戶,占農戶總數的93%;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
農戶數231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31戶。該村到東瓜鎮道路為水泥路;進村道路為土路;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1.5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輛,拖拉機5輛,機車145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566畝,有效灌溉率為10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566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44畝。
到2010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83戶;裝有太陽能農戶49戶;建有小水窖485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98戶。全村有11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11個自然村已通電;有11個自然村已通路;有11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 11個自然村已、通電話。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5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5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81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93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00.5萬元,占總收入的61%;畜牧業收入120萬元,占總收入的24.3%,其中,年內出欄肉豬 621頭,肉牛204頭;漁業收入3.5萬元,占總收入的0.7%;林業收入5.5萬元,占總收入的1.1%;第二、三產業收入43.5萬元,占總收入的8.8%;工資性收入24.0萬元,占總收入的4.9%。農民人均純收入1911元,農民收入以種植烤菸、水稻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 24.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 172人,占勞動力的20.7%,在省內務工169人,在省外務工3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和養殖業,農產品主要銷售往本市。2010年種植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 215.84萬元。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核桃特色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301戶,共有鄉村人口 1298人,其中男性 678人,女性 620人。其中農業人口1278人,勞動
力851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漢族、彝族混居地,其中漢族962人, 彝族331人。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 317人,占人口總數的24.6 %;參加農村合作醫療 1120 人,參合率 86%;享受低保 80 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 36平方米,有鄉村醫生 2 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 18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 個。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即鄧官完小,校舍建築面積864平方米,擁有教師8人,在校學生186,距離東瓜鎮龍江中學11.5公里,距離楚雄天人中學3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86人,其中小學生134 人,中學生52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 298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281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年末集體總收入25.41萬元,有固定資產66.36萬元,年末集體經營收益-5.9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7 個黨小組,共有黨員43人,少數民族黨員14人,其中男黨員37人,女黨員 6人。
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設13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共有團員28人。
人文地理
東瓜鎮境內有彝、回、白、壯、傣、苗等18個少數民族,世居民族主要是漢族、回族和彝族。我鎮居於邊疆文化長廊,佛教和伊斯蘭文化可追訴上千年。曾盛行過土主崇拜,土主廟多建於乾隆年間,土主文化其實質所表
達的是廣大民眾祈求五穀豐登、六畜興旺,家宅安康,國泰民安的美好願望。轄區內有宗教活動場所3個,即觀音寺、朝陽寺和飛來寺。每周五為東瓜鎮集貿日,各方的私營小商販、農民民眾、遊客集聚進行商品交易,主要交易的商品有服裝、生活日用品、副食、百貨、農具、農產品等,每次集市人流量均達萬人以上。
新農村建設
在新農村建設工作中,緊緊圍繞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這個根本目標,以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為主線,以培育新農民、發展新產業為支撐,以整治村容村貌為切入點,採取先易後難的方法改變農村存在“泥巴路、露天廁”,生活環境“髒、亂、差”等問題,做好村間道路的硬化、農戶的“一池三改”項目,文化活動室的建設等工作,全面改善人居環境。主要做好以下幾方面:
一、積極爭取項目支持,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夯實農業基礎。
二、積極爭取各方面的支持,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三、以產業結構調整為重點,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
四、實施“農民知識化”工程,培養新型農民。
五、有效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提高生活水平。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因自然條件差,地形複雜,缺水現象突出,基礎設施尚不完善,農田水利基礎薄弱。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1、繼續發展烤菸生產,加大科技推廣力度,穩定糧食生產。2、搞好特色養殖和特色蔬菜種植。3、開發野生菌的栽培,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