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鄧在軍1950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從事軍隊文藝工作,1959年調中央電視台任導演至今,她被選調該台文藝部,成為主要編導之一,她精心創作了數以千計的電視藝術作品,贏得民眾的喜愛。在屏前幕後的職業生涯中,她編導製作了各類電視節目一千多台。60年代和70年代初,編導播出了《東方紅》、《白毛女》、《天鵝湖》、《茶花女》、《長征組歌》等大型文藝節目。80年代以來,主要擔任電視文藝專題、大型晚會的導演,是中國電視文藝和春節晚會的主要開拓者,1979年、1980年、1983年、1987年、1988年等中央電視台春節晚會,舉世矚目的第十一屆亞洲運動會開幕式、閉幕式現場轉播,富有歷史意義的國慶四十周年大型晚會《我愛你,中國》,等等。多次獲得國內外各種獎勵。她執導的多台節日晚會以及專題電視藝術片《在希望的田野上》、《毛澤東詩詞》、《百年恩來》、《第十一屆亞運會開、閉幕式電視轉播》、《黃山》、《自古華山》、《林都伊春》等,得到各界的普遍讚揚。在她主辦節目中推出的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同一首歌》、《你是這樣的人》、《春天的故事》、《血染的風采》、《思念》、《燭光里的媽媽》、《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國》、《故鄉的雲》、《冬天裡的一把火》等,也為人們所喜愛和廣為傳唱,由她執導拍攝的電視專題藝術片《百年恩來》等多部作品榮獲中國電視金鷹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等
從藝經歷
職業歷程
1950年9月的一天,離13歲生日還差3個多月的鄧在軍做出了一個驚人之舉:瞞著父母和家人,背著書包追趕曾在他們村里住過的剿匪部隊———李德生師長帶領的某師某團,成為該團宣傳隊中年齡最小的一名女兵。時隔不久,韓戰爆發,鄧在軍所在師奉命參加抗美援朝,她因不滿13歲被留在國內,分配到西南軍區後勤部文工隊,後又合併到軍區後勤文工團,從此成了正兒八經的文藝兵,一乾就是10年。其間,她還在海政文工團、東海艦隊文工團工作了一段時間。回憶這段寶貴的經歷,鄧大姐由衷感慨:說心裡話,我非常感謝這10年的部隊生活,感謝軍隊對我的培養。且不說軍隊生活對我思想性格的鍛鍊,就是這段時間的文藝實踐,對我後來在中央電視台當導演也有極大幫助。剛到文工團時,讓我跳舞;後來發現我聲音好,又讓我領唱, 有時候還擔任獨唱,演歌舞劇,如《牧童山歌》、《劉海砍樵》等;排演話劇,也給我安排了不少角色,如《人往高處走》、《三個戰友》、《明朗的天》,等等。這種看似“萬金油”似的藝術實踐,使我對這些藝術門類有了綜合性的認識與理解,尤其後來上了戲劇學院,理論水平有了較大提高,當起導演來,也就自如了。
1959年7月,鄧在軍轉業後考進中央電視台,沒多久被選調到文藝組,成了編導,一乾就是40多年。開始,她連最起碼的畫面切換都不懂,出過不少洋相。在啟蒙老師胡旭、李滿勤的悉心指導和手把手幫助下,加上自己經常是“清早出門半夜歸”的勤學苦練,沒過多久,鄧在軍便可以獨當一面了。5年以後,她和楊潔、王扶林以及另一位轉業幹部黃一鶴,成為“文革”前中央電視台公認的“四大導演”。
現在有的媒體把1983年中央電視台的春節晚會說成是第一屆春節晚會。鄧在軍認為“這不是事實”。她說:1960年國中央電視台就舉辦過春節晚會,只是因為規模小,沒有形成多大影響。1979年的春節晚會,應該是有較大反響的一屆晚會。那時,我們剛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中國的經濟發展面臨歷史轉折關頭。為了鼓舞民眾,中央電視台下了很大功夫,認真組織了大規模的《迎新春文藝晚會》。我與楊潔在執導這台晚會時,採取了“茶座”的形式,還安排了當時少見的交誼舞。晚會上,李光曦的一曲《祝酒歌》,唱得人們熱血沸騰,紅遍大江南北。此後,鄧在軍又執導了1987年的春節晚會,先後推出了相聲《五官爭功》、《巧立名目》,小品《拔牙》,歌曲《血染的風采》、《冬天裡的一把火》、《故鄉的雲》、《思念》等一大批為全國廣大觀眾所喜聞樂見的優秀節目,並造就了牛群、費翔、韋唯、毛阿敏等一批明星。
2018年5月27日,為弘揚周恩來精神,挖掘其現實意義以激勵當代青年,《相會中華騰飛時·傳世經典頌恩來》詩歌詠誦匯在周恩來母校天津市南開中學錄製。該活動由國防大學原政治部主任周爾均、周恩來和鄧穎超身邊工作人員錢嘉東、趙煒、高振普、紀東等共同倡議發起,中央電視台高級編導鄧在軍擔任藝術總監。
執著追求
勇於超越自我,這是鄧在軍的執著追求。1989年,她受領了國慶40周年大型文藝晚會總導演的任務。經和劇組成員反覆商議,晚會主題和名稱最終確定為《我愛你,中國》。為了完美地展示主題,鄧在軍想盡了點子。她請我軍著名詞作家閻肅創作了一首大氣磅礴的新歌《中國人》,並指定由我軍著名歌唱家程志演唱。排練這首歌時,她又請來了陸海空三軍和武警、公安,組成六個方陣,每個方陣100人,五六百人的隊伍浩浩蕩蕩拉到人民大會堂前,以人民大會堂和國徽作背景,加上鏡頭的運用和處理,顯得特別壯觀,十分感人。為了強化“祖國”意識,她又決定將在天安門廣場舉行升國旗儀式和唱國歌作為整台晚會的開場節目,並對升旗儀式進行了大膽改進,由三軍儀仗隊持槍列隊走出城樓,伴之以三軍軍樂隊的行進式演奏,並鋪上大紅地毯,由一位藏族少先隊員領唱國歌,讓鮮艷的五星紅旗在雄壯的國歌聲中冉冉升起。令鄧在軍欣慰的是,此後不久,天安門廣場的日常升旗儀式也作了改進,基本上採用了他們排練晚會時的做法。在那台晚會中,鄧在軍還刻意設計了兩場重頭戲:一是在開頭請曾經參加過開國大典的著名電影藝術家白楊登上天安門城樓,抒發目睹祖國40年巨變的激動心情;二是由電影藝術家孫道臨與秦怡朗誦配樂散文詩《我心中的中國》。這兩個節目都取得了震撼人心的效果,把觀眾一下子帶進了濃濃的愛國情之中。晚會的壓軸節目是大合唱《我愛你,中國》。在節目包裝時,鄧在軍又匠心獨運想出了這樣一個新穎的點子:燈光突然熄滅,由2000名中學生每人拿著兩個大手電筒,將燈光組成一幅光彩流動的“中國地圖”,“地圖”上黃河、長江激越奔騰。緊接著,“ 地圖”周圍焰火升起,螢幕疊上字幕“我愛你,中國”,歌聲也同時響起。台領導審查完這個節目後激動地說:“真感人!燈光地圖出現時,我直想流淚,特別激動人。”電視藝術專家陳志昂也撰文評價:《我愛你,中國》標誌著我國大型文藝專題的完全成熟。鄧在軍在總體把握和局部處理上,確有開闊的手段,不愧大家風範!
1990年,第十屆亞運會在北京舉行。舉辦這樣大規模的運動會,在中國歷史上還是頭一回。鄧在軍被點將出任亞運會開幕式和閉幕式的電視轉播總導演。為了更好地宣傳北京,她大膽提出了航拍的構想。儘管北京地區上空是“空中禁區 ”,不允許航拍,但幾經周折和奮鬥,終於爭取到了有關部門的批准和空軍的直升機。鄧在軍又親自登機指揮拍攝,飛著飛著,頭就直發暈,好像五臟六腑都要吐出來了,可她硬是咬牙堅持。航拍結束,她趴在床上,整整昏睡了一天。就是憑著在軍營練就的那股拼勁闖勁,鄧在軍圓滿完成了亞運會開幕式、閉幕式的轉播任務,其間還成功地導演了《亞運前夜》大型文藝晚會,推出了像《同一首歌》等一批至今常演不衰的優秀節目。廣電部和中央電視台的領導評價說:亞運會開幕式的成功轉播在國內外產生了極好的反響,振奮了民族精神,開創了CCTV新的歷史篇章。我國有一批世界水平的電視編導,鄧在軍同志當之無愧。
藝術主張
求新、求精,是鄧在軍一貫的藝術主張。在40多年的電視藝術生涯中,她先後精心編導製作了1000多台電視節目,其中如《東方紅》、《茶花女》、《長征組歌》、5屆春節晚會、《亞運前夜》、《我愛你,中國》以及大型電視藝術片《毛澤東詩詞》、《百年恩來》等,都堪稱精品力作,贏得廣泛好評。她還創造了許多個第一:在首都中軸線上空實施航拍是第一次,舉辦春節晚會並採取“茶座式”是第一次,由她編導的《周末文藝》是中央電視台開辦綜藝節目的第一次,《金梭與銀梭》是我國電視中出現以歌伴舞形式的第一次,《亞運前夜》大型晚會是展現中國都市性廣場藝術的第一次,在電視節目中使用水上舞台也是第一次。一連串耀眼的獎盃,詮釋了鄧在軍顯著的電視藝術成就:10多次獲得全國電視文藝“星光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被評為首屆“中國百佳電視工作者 ”。為肯定她的業績,中央電視台專門召開了“鄧在軍電視藝術研討會”。她的名字被列入國內外多種名人辭典。1993年6月,英國劍橋國際傳記中心理事會一致通過,以鄧在軍“在電視藝術領域做出的貢獻”,授予其國際勳章。1997年5月,她應邀出席了在美國洛杉磯召開的世界傑出婦女代表大會。1997年11月,以池田大作為名譽會長的日本創價學會在東京授予她“日本創價女子大學榮譽獎”。
社會評價
鄧在軍編導的電視作品,充滿對祖國對人民的熱愛、對生活對藝術的熱情,具有濃郁的時代特色和獨特的創作個性,大氣磅礴且有傳神之筆,人們給予很高的評價。她多次獲全國電視大獎,其中十多次獲中國電視文藝“星光獎”,包括“最佳節目獎”、“最佳導演獎”,中國電視藝術“金鷹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她的藝術成就在國際上也有著廣泛影響。第十一屆亞運會開、閉幕式的成功轉播,獲亞廣聯特別獎。英國劍橋國際傳記中心以“在電視藝術領域的突出貢獻”,授予鄧在軍國際勳章。以池田大作為名譽會長的日本創價學會,授予她“日本創價女子大學榮譽獎”。她還應邀出席在美國洛杉磯召開的世界傑出婦女大會。
鄧在軍對人坦誠、豁達熱情,在電視界、文藝界有著很好的口碑。姜昆說:“不論大腕、小腕,她都能攏到一塊兒”。她的敬業精神在圈子內也是有名的,曾兩度患癌症,四次做大手術,不止一次昏倒在編導現場,搶救後仍堅持工作,被同事和朋友譽為“拚命女郎”。為此,她被評為中央電視台“好編導”和中國首屆“德藝雙馨百佳電視工作者”。
鄧在軍的丈夫周爾均將軍是周恩來總理的侄兒,原任國防大學政治部主任,是第八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解放軍功勳榮譽章獲得者。上個世紀50年代,他和鄧在軍都在西南軍區後勤部工作,經過熱烈的初戀,1958年春節,鄧在軍成為他的新娘。結婚後,他們夫妻相濡以沫、患難與共、互敬互愛地攜手走過了50年人生旅程。在朋友和同事們眼中,他們的婚姻是最忠誠和最成功的婚姻。他們撫育的四個子女,也都事業有成,繼承和發揚了良好的家風。因此,天津市政府和全國婦聯2005年授予鄧在軍“感動中國的母親”的稱號。
主要貢獻
工作期間,編導製作了各類電視節目一千多台;60年代和70年代初,編導播出了一批博得民眾歡迎的電視文藝節目,如《東方紅》大歌舞、《白毛女》、《寶蓮燈》、《天鵝湖》、《茶花女》、《長征組歌》等。80年代以來主要擔任電視文藝專題、大型晚會的導演,是1980、1983、1987、1988年春節晚會總導演,《亞運前夜》大型文藝晚會總導演,亞運會開、閉幕式電視轉播總導演,國慶四十周年大型晚會總導演,電視風光藝術片《黃山》總導演,電視系列藝術片《毛澤東詩詞》總導演,電視專題藝術片《百年恩來》總導演。電視專題藝術片《自古華山》總導演,編導的節目多次獲全國電視大獎,曾獲廣電部通令嘉獎,亞運會組委會書面表揚,包括十多次獲全國電視文藝“星光獎”,並被評選為中央電視台“好編導”。1993年被英國劍橋國際傳記中心理事會一致通過,以其“在電視藝術領域作出的突出貢獻”授予國際勳章。1998年被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推選為首屆“中國百佳藝術工作者”。1998年任總導演的電視專題藝術片《百年恩來》,獲中國電視藝術金鷹獎優秀長篇紀錄片獎及首屆全國文藝音像製品特別獎。著有《鄧在軍電視藝術彙編》、《鄧在軍電視藝術》、《繆斯的女兒—鄧在軍》等。1983年春晚總導演。
主要作品
書籍作品
書名 | 類型 | 出版時間 | 出版單位 |
《屏前幕後——我的導演生涯》 | 自傳 | 2003年1月 | 重慶出版社 |
歷屆中央電視台春晚總導演
1984、1985、1986、1990年 | 黃一鶴,是開創並執導春晚最多的總導演,1949年參軍在解放軍某部文工團從事音樂創作,1950年赴朝參加抗美援朝戰爭。1960年轉業到中央電視台,人事編導工作,是我國大型綜合性春節聯歡晚會的開創者之一。 |
1984年 | 張淑芬,中央電視台資深女切換導演(協同黃一鶴 ) |
1987-1988年 | 鄧在軍,國家一級導演, 中央電視台高級編導。 |
1989、2001年 | 趙安,曾是舞蹈演員,1984年調入中央電視台,成為中國電視文藝開山的首批實踐者。趙安曾七次參與執導中央電視台的春節聯歡晚會並四次出任總導演。2003年12月,44歲的趙安因受賄罪被判10年有期徒刑,沒收個人財產20萬元。 (還任1992、1995年央視春晚總導演) 張曉海,曾任中央電視台文藝部副主任、主任,2009國慶六十周年閱兵總導演。(還任1996、2008年央視春晚總導演) |
1991年 | 郎昆,畢業於中國音樂學院,他早年學習美聲唱法,央視戲曲音樂部主任。 (還任 1994、2005、2006、2009、2010年央視春晚總導演) 胡淼, 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省部級獎勵的老一輩表演、導演藝術家。 |
1993年 | 張子揚,中國電視劇中心副主任,作品有《正大綜藝》《人與自然》《動物世界》《雍正王朝》等。 |
1997年 | 袁德旺, 曾在鐵道兵文工團從事舞蹈、話劇和歌劇藝術工作,1983年轉業到中央電視台文藝部任導演。(還任2004年央視春晚總導演) |
1998年 | 孟欣, 中央電視台電視導演、高級編輯、戲曲·音樂部主任,《同一首歌》導演。 |
1999年 | 劉鐵民,曾任中央電視台文藝部導演,《綜藝大觀》導演。 |
2001年 | 王冼平,中央電視台文藝部任導演,《鏇轉舞台》製片人、主編。 王憲生,1984年進入中央電視台,現任央視文藝中心文藝部主任。金越,央視戲曲音樂部副主任。(還任2003、2007、2010年央視春晚總導演) |
2002年 | 陳雨露, 1985年畢業於北京廣播學院,被分配到中央電視台,師從鄧學軍。 |
2008年 | 張曉海,陳臨春;中央電視台文藝中心文藝部副主任,曾執導《綜藝大觀》。 |
2011年 | 陳臨春 馬東, 馬季的兒子,曾是央視三套《挑戰主持人》、《文化視點》欄目的製片人、主持人。 柳鋼, 中央電視台文藝中心導演,曾一直擔任張曉海的技術切換導演。 |
2012-2013年 | 哈文, 《非常6+1》製片人,《詠樂匯》製片人,是著名主持人李詠的妻子。 |
2014年 | 馮小剛,趙本山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