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文

ation ation ation

武漢科技大學講師

個人簡介

鄢文,男,1981年出生,博士,講師。2002年6月畢業於武漢科技大學材料成型與控制專業,2005年6月獲材料學碩士學位,2008年6月獲材料學博士學位。博士論文被評為“湖北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現在武漢科技大學材料與冶金學院從事耐火材料與高溫陶瓷的相關教學與科研工作。在國內外學術期刊、學術會議上已發表和已接收文章14篇,其中在SCI全文收錄期刊上8篇,EI全文收錄期刊上3篇。申請發明專利7項,授權3項。主持校企合作項目1項,參與多項課題的研究。

研究方向

冶煉新技術用耐火材料、多孔陶瓷及其套用技術、耐火材料損蝕機理。

在研項目

主持校企合作項目《耐火材料的研究與套用》,並參與多項其他項目。

科研論文

1. Yan Wen, Li Nan and Han Bingqiang. High-strength lightweight spinel refractories [J]. American Ceramic Society Bulletin, 2005, 84(4): 9201-9203. (SCI收錄, IDS號: 917RR)
2. Wen Yan, Nan Li. Pore-size distribution and strength of porous mullite ceramics [J]. American Ceramic Society Bulletin, 2006, 85(12): 9401-9406. (SCI收錄, IDS號: V44AA)
3. Yan Wen, Li Nan. Effects of pore size distribution and composition on slag resistance of porous spinel[C]. Proceedings of the Fif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Refractories, April 2007. The Chinese Metal Society and the Chinese Ceramic Society, Beijing, China, 215-219, 2007.
4. Wen Yan, Nan Li and Bingqiang Han. Influence of microsilica content on the slag resistance of castables containing porous corundum-spinel aggregate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Ceramic Technology, 2008, 5(6): 633-640. (SCI收錄, IDS號:367HX; EI收錄, accession number:)
5. 鄢文,李楠,韓兵強。MgCO3添加量對多孔剛玉-莫來石陶瓷孔徑分布和強度的影響[C]。第十一屆全國耐火材料青年學術報告會,2008年,武漢。
6. 鄢文,李楠。熔渣對鋁-鎂系耐火材料侵蝕研究的進展[J]。材料導報, 2008, 5(專輯X): 412-414, 417。
7. Wen Yan, Nan Li and BingQiang Han. Effects of microsilica content on microstructure and strength of lightweight castable refractories containing porous corundum-spinel aggregate [J]. Science of Sintering, 2009, 41(3): 275-281. (SCI收錄, IDS號: 572MA)
8 Yan W, Li Nan and Han B. An investigation on slag resistance of castable refractories containing porous spinel aggregates [J]. Interceram: Refractories Manual, 2009, 25-28. (EI收錄, Accession number: 99)
9. Wen Yan, Nan Li and BingQiang Han. Effect of sintering temperature on pore characterization and strength of porous corundum-mullite ceramics [J]. Journal of Ceramic Processing Research, 2010, 11(3): 388-391. (SCI收錄, IDS 號: 628MZ)
10. 鄢文,李楠,韓兵強。鎂砂細粉加入量對輕骨料剛玉-尖晶石澆注料性能的影響[J]。耐火材料, 2010, 44(2): 104-107.
11. 鄢文,李楠,方選明,劉光平,李媛媛。熔渣對剛玉-尖晶石澆注料侵蝕的熱化學模型研究[J]。武漢科技大學學報,2010, 33(5): 492-496.
12. Wen Yan, Nan Li and Bingqiang Han. A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of crystal shape of mullite prepared from Al(OH)3 and kaolinite gangue [J]. Journal of Ceramic Processing Research, 2010年6月接收. (SCI收錄期刊)
13. Wen Yan, Nan Li and BingQiang Han.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orous ceramics prepared from kaolinite gangue and Al(OH)3 with double addition of MgCO3 and CaCO3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2010 年6月接收. (SCI收錄期刊)
14. Wen Yan, Nan Li, Bingqiang Han, Xuanming Fang and Guangping Liu. Effects of microsilica content on the performances of lightweight castables containing porous periclase-spinel aggregates. Ceramics-Silikáty, 2010年10月接收. (SCI, EI收錄期刊)

專利

1. 李楠,鄢文,李淑靜。一種多孔莫來石陶瓷材料及其製備方法[P]。
2. 李楠,鄢文。一種多孔尖晶石質陶瓷材料及其製備方法[P]。
3. 李楠,鄢文。一種鋁-鎂系輕質無水泥澆注料及其製備方法[P]。
4. 李楠,鄢文。一種鋁-鎂系輕質澆注料及其製備方法[P]。。
5. 李楠,鄢文。一種用於上水口的多孔透氣耐火材料及其生產方法[P]。
6. 李楠,韓兵強,鄢文。一種電熔鐵鋁尖晶石-剛玉複合材料及其製備方法[P]。
7. 李楠,鄢文,韓兵強。一種方鎂石-鐵鋁尖晶石耐火材料及其製備方法[P]。

其他成果:

1. 牙科磷酸鹽鑄造包埋材料,排名第九。武漢市重大科學技術成果,登記號:200506023,2005年6月。

學校簡介

武漢科技大學位於“九省通衢”湖北省武漢市,是一所中央與地方共建的湖北省屬重點大學。學校辦學歷史溯源於1898年清末湖廣總督張之洞奏請清朝政府批准成立的工藝學堂,後歷經湖北中等工業學堂、湖北甲等工業學校、漢陽高級工業職業學校、武昌高級工業學校、中南鋼鐵工業學校、武昌鋼鐵工業學校的傳承與發展,1958年組建為武漢鋼鐵學院,開辦本科教育。1995年,隸屬於原冶金部的武漢鋼鐵學院、武漢建築高等專科學校武漢冶金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合併組建為武漢冶金科技大學。 1998年,根據國家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需要,學校成為第一批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湖北省人民政府管理為主”的劃轉院校。1999年更名為武漢科技大學。學校幾經更名、幾度搬遷,但鋼鐵情緣一脈相承、崇實理念一以貫之,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蘊、鮮明的辦學特色和突出的學科優勢。
學校校園總面積180.39萬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103.94萬平方米,各類全日制在校學生3萬餘人。學校具有良好的辦學條件,擁有一支結構合理、學術精湛、師德高尚的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工2624人,其中專任教師1602人;師資隊伍中具有博士和碩士學位的比例為81.27% ,副高以上職稱人員比例為55.81%。其中,有雙聘院士8人,獲批國家“千人計畫”創新人才1人、“千人計畫配套引智工程”項目1項,湖北省“百人計畫”2人,“楚天學者”特聘教授、講座教授29人,國家及湖北省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入選17人,全國高等學校教學名師1人,全國優秀教師4人,全國模範教師1人,湖北省教學名師4人,寶鋼教育基金優秀教師26人,省部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9人,享受國務院和湖北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貼61人。學校有先進的教學、科研實驗設施。圖書館館藏文獻277萬餘冊;現代化信息網路系統覆蓋全校;教學設備精良,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超過2億元;建有32個研究所、1所三級甲等直屬附屬醫院、4所非直屬附屬醫院,為學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學校學科門類齊全、特色鮮明,以工為主,理工結合,工、理、管、醫、文、經、法、哲、藝等學科協調發展。現設定有15個舉辦本科教育的學院(部),60個本科專業。在2009年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發布的全國高校學科排名中,冶金工程、礦業工程2個一級學科再次躋身全國高校前10名,14個一級學科全國高校排名前50名。學校是博士學位授權單位,擁有冶金工程、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等5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擁有冶金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機械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控制科學與工程和礦業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等7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和30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0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和104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建有17個工程碩士授權領域, 4個專業學位授予點,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27個省級重點學科。現已形成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等多層次的人才培養體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