鄖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十堰校區

鄖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十堰校區

鄖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十堰校區,成立於1954年,位於鄖陽。鄖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是1978年國務院批准成立、以教師教育為主、涵蓋文、理、工、管等學科的全日制省屬普通專科學校、湖北省教育廳直屬 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 據2015年4月學校官網顯示,校園占地總面積1094畝,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七千餘萬元,館藏紙質圖書近125萬冊,建有現代電子圖書系統和計算機網路服務體系。 2015年9月,鄖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申報新設為漢江師範學院,並接受考察。 2016年1月,經全國高等學校設定評議委員會專家考察和評議並報教育部審核,新設為本科院校。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鄖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簡稱鄖陽師專)是一所國家舉辦的省屬普通高校,其前身是創立於1954年的鄖陽師範學校,1975年開始設立大專班,1977年為華中師範學院鄖陽分院,1978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立鄖陽師範專科學校,1993年經原國家教委批准更名為鄖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十堰校區位於十堰市北京南路18號,正在緊張建設中,而學校辦學主體已於2010年遷入十堰校區。

學校正門學校正門
學校位於新興汽車城十堰市,近依道教勝地武當山,毗鄰華中屋脊神農架和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丹江口水庫。學校占地面積800畝,建築面積30多萬平方米。校園內樹木蔥蘢、碧草如茵、環境優雅、景色秀麗,獲中國綠化四百佳單位稱號,是讀書治學的理想園地。學校現有教職工612人,專任教師427人,其中正、副教授160多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150多人;聘有武漢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100餘名知名學者、博士為客座教授;聘請有7名外籍專家常年在校任教。 學校具有較強的辦學實力。圖書館藏書70萬餘冊,中外文期刊1000餘種,設定了磁碟陣列系統,建有聲像閱覽室、遠程教育實驗室,全面實行了計算機管理。電子閱覽室的電子讀物能滿足各學科教學科研需要。學校各類實驗室36個,多功能電教室20多個,數碼鋼琴室和普通鋼琴室100多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50個,擁有閉路電視系統、音頻廣播系統和千兆乙太網。國家、省、市掛靠和學校設立的學術團體、科研機構9個,以武當文化研究為中心的地方文化研究系省級優勢學科和特色領域。學校主辦的《鄖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
學校建有集攝錄編為一體的電化教學中心,同時裝備有7個多功能大教室,供開展電化教學使用,對全校師範生開設了電化教學課程,課時分布為理論課54學時,實踐課20學時。學校在2000年又自己設計規劃建成了內部傳輸速度為1000兆的乙太網,並聯入了中國教育科研網,擁有8個C類地址,現有數千台計算機聯網,可以滿足全校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需要。2016年1月,經全國高等學校設定評議委員會專家考察和評議並報教育部審核,新設為本科院校。

學校領導

黨委書記 楊鄖生 教授 黨委副書記、校長 瑜斌 教授
黨委委員、副校長 程明安 教授 黨委委員、副校長 周進芳 教授
副校長 潘世東 教授 黨委委員、組織部部長 章平 副教授
黨委委員、黨辦主任 孫麗平 副研究員

辦學理念

學校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大力加強學生素質教育,積極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

文化廣場文化廣場
展需要,更新人才培養模式。學校建立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學管理制度, 實現了規範化、科學化、專業化管理,並堅持不懈地整治教風和校風。2005年通過省教育廳人才培養水平評估,榮獲優秀等次。截至2006年,已向社會輸送各類人才4萬餘人。畢業生就業率一直居中國同類同等學校前列,2006年被湖北省政府評為“湖北省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

辦學特色

在20多年的辦學過程中,鄖陽師專形成了以師範教育為主,以非師範教育為輔,文、理、工、管兼備,普教、成教協調發展的辦學格局。學校現有教職工518人,其中正、副教授95人,具有博士、碩士學歷的58人。學校面向中國10多個省、市招生,現有在校普通本、專科生6018人。學校還開展了國家公務員、計算機、中學教師繼續教育等非學歷培訓,增強了對社會的輻射作用。

教育模式

學校設有中文、數學、計算機科學、物理與電子工程、化學、英語、政史、體育、藝術、現代教育信息技術、基礎部11個教學系(部)。學校設有電子信息工程、物理學教育、套用電子技術、數學教育、教學與套用數學、會計學、化學教育、套用化學、環境保護、計算機及套用、計算機網路技術、教育信息技術、漢語言文學教育、新聞學與大眾傳播、文秘與辦公自動化、英語教育、英語、商貿英語、政治歷史教育、法律、旅遊管理、國小教育、音樂教育、美術教育、裝潢、藝術設計、體育教育共27個專業,2002年共招收新生2600餘人。經省教育廳批准,學校先後與湖北大學、湖北師範學院聯合試辦了中文、英語、數學3個專業的本科教育,並經省教育廳同意,從2003年起由學校獨立舉辦上述3個專業的本科教育。還與湖北師範學院聯合舉辦了中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政教、音樂7個專業的“3+1”模式本科教育,與武漢大學協作,開辦了“3+2”模式本科教育。2001年根據省教育廳的部署,與湖北10餘所本科院校合作開辦了“2+2”模式本科教育。

院系劃分

學校現設中文系、政法與旅遊系、外語系、數學與財經系、計算機科學系、物理與電子工程系、生物化學與環境工程系、體育系、藝術系、教育系和基礎部等11個系(部),7個本科專業,38個專科專業,面向全國25個省、市、自治區招生,全日制在校普通本專科生8000餘人。現有中文、政法、數學、外語、教育、體育以及藝術系的建築設計專業位於十堰校區。

漢語言文學系

中文系是鄖陽師專重點教學系之一,已有30餘年的辦學歷史。現有專兼職教師60餘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3人,博士、碩士(含在讀)20餘人。另聘有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藝術研究院、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吉林大學、南開大學、武漢大學、華中師範大學以及韓國加圖例大學等知名高校的客座教授70餘人。現有漢語言文學(本科)、語文教育、文秘、新聞采編與製作、物流管理五個專業,設有文藝理論、古代文學、漢語、現當代文學、寫作教法、文秘、新聞、現代辦公自動化、數字媒體等9個教研室、實驗室。在讀全日制本專科生近1500人,函授生300餘人,繼教生近3000人,業已形成全日制本科、專科、函授教育等多層次立體辦學模式,社會效益顯著。
在最佳化環境、深化教學、強化科研、拓展資源的“三化一拓”辦學目標激勵下,中文系全體教師愛崗敬業,崇尚奉獻,積極參與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參與國家級科研項目4項,承擔省部級科研項目10餘項,出版《走過世紀門》、《文壇邊上的搜尋》、《中國文學的現代風度》、《詩性的智慧》、《中國文化的自然精神》、《戲劇美學》、《邊緣文體研究》、《武當山遊記校譯》等學術專著10餘部,主編參編高校教材教參80餘部,在《文學評論》、《文藝研究》、《新文學史料》、《文藝理論與批評》、《外國文學研究》、《中國文化研究》、《社會科學》、《語言研究》、《古漢語研究》》、《新聞界》等重要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700餘篇,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和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等全文轉載或摘錄百餘篇,報告文學研究在學術界產生了一定影響。中文系一貫重視教學工作,狠抓教學質量,注重學科、專業和課程建設。文藝學和古代文學被評為校級重點學科。文學概論、古代文學、古代漢語、現代漢語先後被評為省級優質課、精品課。現當代文學、新聞攝影、教師口語被評為校級精品課。3人被評為教學明星,2人被評為青年科研明星,2人被授予湖北省跨世紀學術骨幹稱號併入選湖北省新世紀高層次人才工程。
中文系大力倡導“修身、弘毅、博學、遠志”的系風。在學生培養方面,創造性地實施師範生的“金橋工程——1133工程”(一口國語,一手文章,熟練書寫毛筆、鋼筆和粉筆字,背誦古今中外名篇佳作三百篇),創辦了具有中文系特色的《漢水學壇》 、 《聖風文學》 、 《武當文化》 、 《中文系學習報》等“三刊一報”。每年一屆的金秋學術文化節為莘莘學子展示自我風采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舞台。
辛勤的耕耘,換取豐厚的收穫。中文系先後被授予“先進教學系”、“優秀科研單位”稱號,系黨總支被評為“先進黨總支”。在學校黨委行政的正確領導下,中文系領導班子精誠團結,銳意進取,決心為學校的總體升本再立新功。

外語系

鄖陽師專外語系創辦於1977年,屬鄖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首批建立的重點系科之一。外語系現開設有英語教育專業、商務英語專業、套用日語專業,設有本科、專科、成教本科班等多個教學層次。有全日制在校專科生2000餘人,其中起點本科生180餘人。全系女性教職工占95%,於2010年獲巾幗文明崗稱號。
外語系師資力量雄厚,高中級職稱齊備,學歷結構合理,擁有教職工55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5名,碩士研究生8名,還有5名教師在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學習深造。為提高辦學質量,長期聘請外籍教師5人,並從北京外國語大學、華東師範大學、武漢大學、華中師範大學、西安外國語大學等高校聘請了客座教授8名。外語系設有5個教研室,分別為綜合英語教研室、語言學教研室、視聽說教研室、英美文學教研室、商務英語教研室、套用日語教研室。 外語系在教學工作中通過探索總結,已形成自己的特色,首先在辦好專科英語教育專業的基礎上,90年代初就開辦了一批本科班教育,1993年與湖北教育學院聯合舉辦“三結合”模式本科班,1996年與武漢大學英文系聯合開辦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英語助學班,1998年開始與湖北師範學院聯合開辦“3+1”本科班。尤其是近四年來,本系考取武漢大學專升本“3+2”模式200餘人,考取湖北省各高校專升本“3+1”、“2+2”、“3+2”等模式1000餘人。
外語系不斷深化教學改革,改變辦學觀念,加大教學管理,教學質量與辦學水平穩步提高。《綜合英語》在1997年被湖北省教育廳評為省普通高校優質課程,2002年被湖北省教育廳再次被評為第三屆省級優質課。現有校級精品課3門,校級改革試點專業1個,分別為:《綜合英語》 、 《英語視聽說》 、 《英語閱讀》和商務英語專業。
外語系在教研、科研取得了突出的成績,主編、參編專著和教材百餘部。在學術期刊發表學術論文500餘篇,其中多數論文發表在核心期刊,並被人大複印資料轉載與收錄。教研和科研立項50餘項,其中部級和省級立項有20餘項。
外語系現有微機室、視聽說實驗室、聽力控制室、語音實驗室、音像資料庫等,並且擁有現代化語音實驗室和多功能教室,以及多種語言教學設備,完全能夠滿足教學的需要,極大改善了教學環境。
外語系是十堰地區英語基礎教育的脊樑,自開辦以來,培養了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合格套用型人才6000餘人,為鄂西北中學教育輸送了大批英語合格教師,同時為十堰市、武當山地方文化、地方經濟建設以及沿海地區經濟貿易、旅遊作出了巨大貢獻。

數學與財經系

作為學校“教學先進系”之一的數學系,創辦於1975年,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歷史了。數學系師生勵精圖治,在硬體和軟體的儲備上都已達到了較高的水平。設有數學與套用數學本科專業和數學教育、會計學、電子商務、市場行銷、統計實務、物流管理六個專科專業;擁有會計模擬實驗室、會計電算化實驗室、市場行銷實驗室、電子商務實驗室、統計實務實驗室五個實驗室,微機100多台;專兼職教師40多人,其中正(副)教授14人,講師8人,碩士26人;外聘中國科學院、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中師範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汕頭大學等多所院校著名學者20多人為本系客座教授。教師在搞好教學的同時,注重學術研究, 多人多次在核心期刊上發表多篇論文,先後獲“曾憲梓獎”三人,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一人,享受省政府津貼一人,獲得省優秀教師兩人,獲省高校優秀教育管理工作者一人,獲省高校工委“全省高校理論學習先進個人”一人,獲十堰市“優秀黨務工作者”一人。
數學系在校黨委和校行政的正確領導和關懷下,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努力實施素質教育工程,依靠廣大教師的無私奉獻和辛勤勞動,為國家輸送了大批人才。數學系自1998年與湖北師範學院聯合辦學,開設了數學與套用數學本科專業;近幾年來選拔、推薦了幾百名優秀學生進入武漢大學、湖北大學、三峽大學等本科院校繼續學習,學生在這些學校順利完成學業後。先後有六十餘人考取本專業或其他專業研究生,有20多人在美國、法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家繼續深造;部分畢業生進入經濟發達地區的本專科院校從事高等教育和管理工作,獲得了單位領導及同事的一致好評;部分畢業生通過組織考核,成為國家公務員,有的已擔任行政領導職務。
無論是在教學科研活動還是在黨建工作中,數學系均取得了突出成績。從1991年至今連續17年被鄖陽師專黨委授予“先進黨總支”光榮稱號,1989年、1992年兩次被中共鄖陽地區直屬機關委員會授予“先進黨組織”光榮稱號。1994年、1998年兩次被中共湖北省高校工委授予“湖北省高等學校先進黨織組”光榮稱號,2001年、2006年兩次被十堰市市委授予“先進黨總支”光榮稱號。
數學系具有教學嚴謹、管理科學的優良傳統。在長期的教學和科研實踐中,數學系逐步形成了“務實創新,團結奮進”的教學和管理特色,尤其是2003年秋季遷往十堰市開闢新的教學點以來,全系師生團結一致,克難進取,在新的環境下將各項工作開展地有條不紊,教學質量有了較大的提高,尤其是在中國大學生數學建模比賽中多次取得較好的成績。教職工工會活動、師生聯誼活動也進行地有聲有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伴隨著黨中央關於西部大開發戰略計畫的實施,數學系根據十堰市構建Y型交通、信息高速通道戰略計畫決策和加快經濟發展的需要,結合國際投資與理財領域的發展現狀與前景,現正在籌備申辦投資與理財專業,這無疑將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一專多能的套用型、技術型人才。為了拓展畢業生的就業渠道,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率,數學系與深圳華必信會計集團公司簽訂了訂單式培養協定——會計專業學生實現了實習(實訓)、就業一條龍服務,使會計專業的畢業生供不應求;“湖北省中小企業職業鑑定站鄖陽師專工作站”在本系正式掛牌,這些措施的實施將為本系學生創造更多更好的就業機會。

生物化學與環境工程系

鄖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化學系創建於1978年,是學校最早的教學系之一。現有化學教育、套用化工技術、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生物教育、科學教育5個專科專業,1個化學本科專業,在校學生近600人。設有基礎化學、套用化工、生物學、環境工程和科學教育5個教研室、1個化學實驗研究室、1個化學科技創新基地,鄖陽師專環境保護協會掛靠化學系。
全系教職工25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4人,高級實驗師3人,講師5人,碩士研究生11人,在讀博士研究生2人,在讀碩士研究生2人,10人次作過國內訪問學者。外聘兼職教授(教師、工程師)6人。在專任教師中,“全國優秀教師”1人,“湖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十堰市優秀中青年拔尖人才”1人,“學校青年科研明星”1人。
全系設有15個實驗室,其中基礎化學實驗室4個(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專業實驗室6個(中學化學教法、化工基礎、環境監測、水污染控制工程、生物學、計算機套用)、科技創新實驗室4個和儀器分析實驗室1個,實驗室總面積約為1100m2,能同時容納300多人進行科學實驗,教學儀器設備總值近200萬元,現代大型精密儀器有:高倍電子顯微鏡、原子吸收光譜儀、紅外光譜儀、紫外光譜儀、氣相色譜儀和電化學分析儀等。各實驗室都改組為開放性、設計性實驗室,為更好的服務教學、服務科研提供了有利條件,既能滿足教學和科研需要,又能承擔社會上部分項目的分析測試和有機合成等任務,為社會解決一些技術難題。
本系十分重視教育教學與科技創新工作,教研和科研實力逐年增強,已形成了濃厚的學術氛圍,在第四屆“全國教育工作者發明與科教製作展評活動”中獲一等獎1項,在“十堰市教育工作者科技創新大賽”中獲一等獎1項。近幾年來,該系教師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公開發表論文300餘篇,其中,發表在核心期刊上90餘篇,SCI收錄30多篇,EI收錄3篇,CA收錄50多篇,獲湖北省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三等獎論文1篇,十堰市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特等獎論文4篇,十堰市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一等獎論文6篇,十堰市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二等獎論文13篇,十堰市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三等獎論文6篇;承擔了8項省教育廳重點教研科研項目和18項學校級重點教研科研項目,申請了4項國家專利;公開出版教材3部,自編教材10餘部。本系現已初步形成了以精細有機合成、農藥醫藥化工、分析測試、生物技術和環境污染與防治工程等為研究方向的研究群體,在全校科研成果獎勵中,本系連續三年獲得第一名的好成績。
化學系逐步形成了“團結奮進、開拓創新”的系風,先後有兩個教研室由學校授予“優秀教研室”稱號,有6門課被評為學校“優質課”,有1門課被評為學校“精品課程”;2001年,基礎化學實驗室通過了省教育廳的評估驗收,成為達到國家規定標準的“高等學校合格實驗室”,2002年至2003年,“化學教育專業”、“套用化學專業”和“環境保護專業”等三個專業均被省教育廳評價為“辦學水平合格專業”。
化學系始終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努力實施素質教育工程,要求學生牢固掌握專業知識和實用技術,不斷提高人文素質和科技創新能力,真正成為又紅又專、一專多能的套用型、技術型人才,形成了“師範與非師範”並舉、“專科與本科”並舉的辦學特色。本係為十堰市及周邊地區培養了大量的優秀的化學教師、生物教師、教育管理工作者以及套用化工和環境監測等方面的高級專業技術人才,在畢業生中,有的成為中學教學骨幹或優秀教師,有的繼續深造攻讀研究生,有的通過組織考試考核,成為國家公務員,等等,學生就業率和“專升本”升學率一直名列前茅。全系學生工作成績突出,經常舉辦豐富多彩的文體及科技活動,在學校各種大型比賽中,多次獲得好成績。
面向新世紀,化學系全體師生情緒高昂、信心百倍,大力推進專業建設與發展,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和科技創新工程,將以嶄新的面貌展現在鄂西北,為本地區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貢獻更大的力量!

體育系

運動場運動場
鄖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體育系創辦於1992年,1993年開始招收體育教育專業學生,2006年秋招收社會體育專業學生。已畢業全日制專科學生近千餘人。自2001年起“專升本”考入武漢體育學院、湖北大學體育學院湖北師範學院體育系本科生近百人。
體育系教師的年齡、職稱、學歷結構基本合理。現有教職工25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6人,講師10人,碩士研究生6人(含在讀)、國家級運動健將1人。先後有3人次獲“湖北省高校青年教師體育教學技能比賽”二等獎、三等獎、優秀獎;1人獲省廳優秀體育工作者;1人獲河南省 “五一”勞動獎章、優秀共產黨員、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九屆運動會散打85公斤以上級別全國冠軍、國家級散打運動健將、國家體育運動三級榮譽獎章;2人獲國家武術段位五段、國家武術一級武士。此外還有校級教學明星2人。體育系3次獲湖北省《學校體育工作條例》評估先進單位。
體育系下設有公共體育教研室、基礎理論教研室、田徑教研室、球類教研室、武術體操教研室等五個教研室,以及解剖生理實驗室和推拿與按摩兩個實驗室。學校現有標準田徑場3個、籃球場18個、排球場10個、足球場3個、室內訓練館房3個,球場面積6888.50平方米,設施齊全,基本能保證正常教學與訓練的需要。
在教學方面,特別注重學生的能力培養。已培養田徑、籃球、排球、足球、武術等國家二級裁判員約300餘人。在2003年湖北省第十一屆運動會暨第四屆農運會上,體育系師生共42人擔任裁判工作,占地方裁判員總數的73%,大會評出的六名體育道德風尚獎中,體育系師生就有五人獲此殊榮,對服務於社會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受到了領導的好評。
在教研、科研方面近幾年進步較大。出版專著,擔任主編、副主編、參編教材等近30部,在各級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300餘篇。在運動訓練與競賽方面成績優異。自1984年至今田徑一直是豐收項目,獲各種獎牌160枚。連續參加了3屆省運會(第十、十一、十二屆)和9屆湖北省大學生田徑運動會,共獲獎盃16個。4次參加十堰市大中專田徑運動會,獲團體總分第一名1次,前三名3次。98級朱翔同學代表業餘選手參加了“99長城北京國際馬拉松賽”(中國田協)並取得優秀成績。1998年獲十堰市第一屆全民健身運動會學校組男子籃球賽第一名。1999年湖北省第十屆運動會獲高校組田徑比賽丙組團體第三名。1999年獲湖北省第十屆運動會地方院校組足球賽第七名。2002年獲武當拳國際交流大會武術套路、散打比賽男子團體第五名。2003年獲丹江口市“五一”(國稅杯)籃球賽第四名。2004年湖北省大學生田徑運動會體育道德風尚獎。2005年獲丹江口地區武當武術比賽團體第二名。2005年獲“仕傑杯”武當趙堡太極拳功理功法研討會優秀論文獎。2005年獲丹江口市籃球邀請賽第二名。2006年獲湖北省第十二屆運動會(高校類)暨湖北省第九屆大學生運動會“聯通杯”田徑丙組團體總分第四名、女子丙組團體總分第四名。

政法與旅遊系

政法系創辦於1983年,是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成長起來的一支生力軍。20年來,在校黨委、校行政的領導和各職能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政法系各屆黨政領導班子和全體師生,精誠團結、同心同德、解放思想,開拓進取,不斷根據社會之需要,調整辦學思路、拓寬辦學領域、改變辦學結構、提高辦學質量,實現超常發展。政法系現設有歷史教育、法律事務、旅遊管理、酒店管理四個專科專業和思想政治教育高中起點普通本科專業,在校生500餘人。還開設有歷史教育、法律事務、旅遊管理、行政管理四個成人教育專業,同時還與武漢大學、湖北大學、三峽大學等湖北省20餘所本科院校聯姻,向其輸送專科起點本科生,形成了學歷教育與幹部培訓相結合,成教與普教並行,專科與本科並舉,自辦與聯辦共存、師範與非師範專業齊發的多目標、多層次、多方式、多類型、多學科的立體化辦學模式。政史系一貫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育人為核心,以質量求生存,以就業求發展”的銘訓,已為社會培養各級各類中高級套用型人才8000餘人。
政法系有一支職稱、學歷、年齡結構合理的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現有專、兼職教師36人,專任教師24人,平均年齡32歲。職稱結構合理:教授4人,副教授14人,講師人15,助教3人,碩士生導師2人,雙師型教師12人。還長期聘有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首都師範大學、湖北社會科學院、四川大學、上海理工大學等高校院所客座教授31人。學歷層次較高:有博士後1人,博士4人,碩士22人,其他均為學士。政法系教師積極探索新形勢下教學規律,銳意改革,湧現出一批教書育人的先進典型。其中,2人獲曾憲梓基金獎,3人獲省政府津貼及省級學科帶頭人,4人獲“湖北省新世紀高層次人才工程人選”,2人獲省優秀教師稱號,4人獲十堰市政府“有突出貢獻專家”,2人獲十堰市“十佳青年科技標兵”,2人獲十堰市教書育人先進個人,5人獲鄖陽師專“十大青年教星”,3人獲鄖陽師專教學質量優秀獎。7門課被評為省級或校級優質課。
政法系設有哲學、經濟學、法學、中國史、世界史、旅遊管理6個教研室和1個實踐課程實驗室,還設有鄖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古籍整理室和鄖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楊獻珍哲學思想研究所兩個科研機構及鄖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法律援助中心一個社會法律服務機構,承擔主要課程的講授,教學科研以及日常教學、科研組織監管工作。其中中國史教研室被評為優秀教研室。
政法系始終堅持教學與科研並舉,以科研促教學的方針,教科研成果喜人。本系合作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1項,承擔省、廳級科研項25項,市級科研項目3項,校級科研項目40項。公開出版著作30餘篇。其中楊立志教授的《武當道教史略》、孟憲傑副教授的《鄂西北革命史》等著作在國內外學術界產生了重大影響,並成為鄖陽師專地方史教學的教材。楊立志的《武當道教史略》、王道國參著的《下級學》1995年被評為湖北省政府優秀社會科學著作,張明義的《武當美學》教學幻燈片,1996年被評為湖北省教學成果二等獎,楊立志教授主編的《滄桑與瑰麗——鄂西北歷史文化論綱》獲得2006年湖北省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孟憲傑的《鄂西北革命史》一書被評為十堰市政府優秀社會科學著作二等獎。另有一批學術論文獲省、市政府和學會的各項獎勵。有6人被評為鄖陽師專科研明星。

基礎部

鄖陽師專基礎部成立於1991年,是學校基礎課主要的教學部門。自成立以來,本部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導下開拓進取,以教學工作為中心,把“教學質量是生命線”作為本部的指導思想,以學生為本,圍繞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積極開展各項工作。廣大教師努力學習、勤奮治學,教學成果突出。
基礎部師資力量雄厚,職稱結構分布合理,現有教職工48人、其中教師47人,包括教授3人、副教授12人、講師15人、助教17人,管理人員1人。上述人員中,碩士7人,在讀研究生6人,雙學位1人,博士1人,初步形成了一支實力較強、結構合理、專兼職結合、朝氣蓬勃,能適應高職高專教育的師資隊伍。
基礎部下設大學英語教研室、大學語文教研室、思想政治理論課教研室及軍事理論教研室,承擔全校大學英語、大學語文、教師口語、國語、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形式與政策、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等基礎課教學工作。課程門類多,涉及面廣,面向全校學生,所承擔的有關課程都要參加中國的統一考試,考試的結果不僅反映基礎課教學部的教學質量,而且直接影響到學校的教學水平和形象。

教育系

教育系創建於2002年6月。由原電教中心,教育學科教研室組合而成。經過幾年的建設,教育系已發展成辦學理念明確,專業特色明顯的系。
教育系是一個文理專業兼有,教學與管理並重的部門。現有初等教育專業、現代教育技術專業、心理諮詢專業、學前教育專業四個專業。本系現有四個教研室:教育心理教研室,初等教育教研室,現代教育技術教研室,通信技術教研室。本系共有 4 個實驗室:電視錄播實驗室,攝影技術實驗室,教育技術基礎媒體實驗室,課件製作實驗室。掛靠在本系的學校教學輔助單位有:心理諮詢室、多媒體教室管理中心、網路管理中心、語音控制室。
教育現有教師 24 人,教授1人,副教授 7 人,講師 11 人,碩士研究生 9 人。 教育系的辦學理念是:德育為先,能力為重,注重實踐,全面發展。 教育系的教育口號:新理念,新技術,新教育。

物理與電子工程系

物理與電子工程系的前身是於1977年組建的物理系,後於2002年更名為現在的物理與電子工程系。現設有物理教育、套用電子技術、電子信息技術、光電子和機電一體化等5個專業,正在籌建汽車電子技術專業。現有專任教師40餘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8人,博士4人,碩士17人;在校學生800餘人。在“堅持改革,立足創新”的實踐中,科學合理地安排學生開展科技創新活動,引導學生向人文素質與科技素質兼備的創新型人才方向發展,形成了“師範與非師範”教育並舉,“學歷教育與職業技能考證”教育並舉的辦學特色。
在由教育型向教育科研型轉變的過程中,物理與電子工程系的教學研究、科學研究工作取得了明顯進展。近幾年來,完成省級重點科學研究和教學研究基礎項目12項,其中,“超導系統中漲落效應”、“手性微波機理和吸收機理的研究”和“混沌控制和同步理論在保密通信中套用研究”等方面成果顯著,“非平衡態統計物理”為省屬高校科研優勢與特色領域;基礎物理實驗室被評為“高等學校基礎課教學合格實驗室”、“省級優秀實驗室”。
創新源於實踐。物理與電子工程系根據專業和發展,建立了兩大實驗教學中心,即省級電子電工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和大學物理實驗教學中心。下設14個專業實驗室,為教師科研、教研、企業合作、學生課外科技活動、電子大賽、畢業設計、課程設計等,提供全方位、多功能實驗平台,年接納量12萬餘人次。
物理與電子工程系是一個團結的集體,相繼被授予“全省高校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湖北省高等學校先進基層黨組織”、“十堰市先進基層黨組織”等稱號。全系師生正本著“團結、奮進、求實、創新”的系訓,努力建設一支有敬業、開拓精神的教師隊伍,一支有攀登精神的學術隊伍,在新的學科和新的領域裡必將做出更大的成績。

計算機科學系

計算機科學系是鄖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的直屬教學系,於2000年6月正式成立於丹江校區。
本系現有計算機套用與維護,計算機網路技術兩個專業,主要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基礎紮實,思想開闊,適應能力強,具有時代意識以及計算機領域套用和開發的實用人才。通過三年的學習,學生不僅能從事計算機軟、硬體的設計與開發,計算機網路與系統集成方面的規劃與設計,系統維護和管理工作,還能從事計算機輔助教育方面和教學研究等工作。
計算機科學系現有教職工27人,校內專兼職教師40多人。其中教授,博士,碩士(含在讀)等高職稱高學歷的“雙高”教師11人。湖北省高校學術骨幹1人,湖北省高層次人才1人,一支年青的 教學科研隊伍正逐步壯大、教師隊伍的結構日趨合理。在教學的硬體建設上,學校給予了極大的支持,現建有“計算機基礎實驗室”“WINDOWS NT實驗室”“INTERNET實驗室”“網路實驗室”“計算機組裝與維護實驗室”“計算機組成原理實驗室”“微機原理及接入實驗室”等7個教學實驗室。配備微機200多台及實驗設備80多套、計算機科學系網路建設和教學用專業伺服器2台。
本系是國家信息產業部“國家信息化培訓指定合作機構”、湖北省“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考點 、十堰市“全國計算機資格和水平考試”考點、教育部“遠程教育培訓基地”。本系建有系網站用於網上教學。
在學校黨委和行政領導的高度重視和支持下,計算機科學系自成立以來,發展迅速,在校生人數突破1000人大關,生源來自湖北、湖南、重慶、山東、山西、廣東、浙江、福建、江西、廣西、河南、甘肅、貴州、陝西、新疆、內蒙等十多個省、市、自治區,在學校理科教學系中在校生規模躍居第一。
計算機科學系高度重視培養學生的良好政治素質和科學素質,逐步形成了“求真,務實,團結,創新”的獨特系風和學風。學生在校期間德、智、體全面發展,為學生適應市場經濟需要,具有較強競爭力打下了堅實基礎。僅2003年本系就在“3+2”“3+1”“2+2”模式專升本選拔中,有117名學生升讀本科。佔畢業生人數的45%。
近幾年來學生畢業後的就業率十分樂觀。系內經常組織切合專業特點的競賽活動,學生參與積極,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在十堰地區高校組織的計算機專業競賽中多次取得好成績;在十堰市團委、電信局共同組織的網頁設計大賽中本系學生取得了網頁設計大賽一等獎;在校內舉辦的知識競賽,文藝演出,體育比賽中屢屢獲獎,連續二年在學校運動會上,團體總分名列全校第一。

藝術系

鄖陽師專藝術繫於 1998年成立 ,現有音樂教育、音樂表演、美術教育、動漫設計與製作、裝潢藝術設計、建築設計技術等6個專業,全日制在校學生900餘人。藝術系現有教職工53人,專任教師 35人,其中教授及總工程師3人,副教授及高級工程師7人,講師28人,碩士30人。80%以上教師具備雙師職業資格。另外,聘請客座教授13人。
藝術系擁有優良的藝術教育環境和教學科研設施,藝術樓建築面積7000平方米,有功能齊全的畫室、設計室、琴房、多媒體教室,設備齊全的音樂廳、舞蹈廳、展廳為師生提供了良好的展示平台;學校圖書館藏書65萬冊、視聽資料5000(盒),訂閱專業期刊1000餘種,為師生創作、科學研究提供了便利條件;藝術實驗中心有裝備先進的數碼設計工作室、計算機輔助設計工作室、國畫工作室、油畫工作室、版畫工作室、雕塑工作室、數碼鋼琴室等,教學儀器設備總值達500萬元,藝術系建立了網站、數字展覽館和近30個實習實踐基地。
藝術系通過舉辦各種形式的展覽、音樂會、學術報告來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每年舉辦各種形式的作品展覽和音樂會30多場次,成功舉辦了三屆星雨藝術節、多場學生個人專場音樂會,定期邀請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講學。
藝術系注重學生專業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國內外專業技能比賽,部分學生先後在全國大學生藝術節、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湖北省舞蹈大賽、湖北省大學生藝術節、湖北省高校美術大展、中日韓數字藝術雙聯展、中國(武漢)國際建築裝飾設計大賽、中國高校環境藝術設計學年獎、ONE SHOW CHINA等大賽中取得較好成績。近三年來,藝術系組織學生參加各類專業比賽獲獎160餘項。

校區建設

鄖陽師專十堰新校區規劃占地646畝,東至北京路,南至市委黨校,西至湖北醫藥學院藥護學院,北至東風公司54廠;規劃建築面積18.5萬m2。目前文科教學樓、圖書館、三棟學生宿舍、後勤綜合服務樓、體育場、籃球場等基本建築已基本竣工。征地、拆遷、場地平整、基礎設施及單體建築工程等,共完成投資近2億元。後期還將建設藝術教學樓、綜合實驗樓、理科教學樓、行政辦公樓、學術交流中心、體育館等。對於鄖陽師專新老校區未來的發展,校黨委書記喻斌說:“鞏固丹江口老校區,擴建十堰新校區,力爭實現專升本。”他表示,首期師生進入新校區實現了鄖陽師專擴建工程的階段性目標。由於新校區基礎設施尚未完全到位,學校會以優質的服務彌補硬體的不足。
新校區的啟用體現三大意義:一是實現了鄖陽師專發展史上的歷史性跨越;二是結束鄖陽師專長期校外租房辦學的歷史;三是拓展了鄖陽師專教學、科研及社會服務的空間。截止2010年在校師生總人數達到 10600餘人,實現了萬人大學的歷史性跨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