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履歷
鄒莉(筆名依耘),女。
1950年1月生於廣東龍門縣。1965年--1970年當了知青。1966年開始創作的第一張作品。
現任中國美術家會員,廣東美術家理事,佛山美術家常理,南海畫院畫家,情鑄畫院院長。
鄒莉女士敢於正視自己,敢於表現自己,並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表達方式。她較多畫的是古代的女人,是因為中國歷代女性在"三從四德"的傳統枷鎖下,她們的遭遇更顯悽美動人。作為女人,鄒莉能更仔細、更深刻地觀察、體味女人的外表和內心,更易感受女人的快樂與痛苦,於是,她選擇了女性題材作為畢生的藝術追求。用了將近十年時間,在1997年初,她終於完成了一百幅工筆后妃圖的創作。1998年至今,她都在進行《武則天》工筆長卷進行創作,如今已是易稿六次,仍在研究和摸索中。
代表作品
《百妃圖》
1998年9月,《美術》雜誌發表劉曦林的文章,題為:《鄒莉的〈百妃圖〉》。文章說:鄒莉是上過山、下過鄉,又出過國、見過世面的當代女性。她里里外外地悟過自身,悟過女性,終於有了一套自己的“女人經”。當西方世界因鄙薄女性而出現女權主義和相繼出現男權主義回潮的時候,在中庸的中國雖然沒有女權主義的強烈呼籲,鄒莉也不是女權主義者,但她創辦“情鑄畫院”和在工筆繪畫上的成績,不僅奉獻了女性特有的勞動精神,也證實了巾幗不讓鬚眉的能力和才華,就像許多人事的陰盛陽衰那樣昭示著當代女性的自強。《百妃圖》實際上是鄒莉所悟到的“女人經”在歷史上的圖鑑,在造型上的表現。因此是否可以說,《百妃圖》和深層創作動機源自女性意識的自覺,源自她對同類的愛和責任。於是,她為中國女性體態之美與心靈之美的完美諧和而動之以情,以造形的彩筆描繪她們如玉如花的天生麗質,也歌頌她們治國經世的才幹、藝術上的貢獻和美好的品德。她有感於中國女性對情與性的自由追求與自我壓抑或者與幽禁冷宮遭際的巨大衝突,就像畫唐玄宗梅妃中表現的那樣,寄予“殘妝和淚污紅綃”的同情,甚至因漢高祖妃戚夫人淪為“人彘”的遭遇陷入悲劇的沉痛之中。鄒莉說,她為中國女性內美和外美的相補,節制與誘惑、追求與壓抑的衝突,為她們堅忍、寬容品格之博大,為東方女性特有的光芒而激動,“我能理解,我感同情,我要歌頌,我要批判,我想表現,我可刻畫。”正是對中國女性的這種理解,這種研究,這種情懷,這種“從於心”的真誠,促成了《百妃圖》,也塑造了女性畫家鄒莉。
2002年,女畫家鄒莉的102幅絹本工筆重彩仕女畫《中國后妃百圖》在廣東畫院展出。與一般美術作品不同的是,她的作品具有歷史和人文的視角。問及鄒莉的創作初衷,她坦言,女性形象是她作品的主題。在她看來,中國許多傳統的女性形象體現了外在美與內在美的統一,她們對情的執著追求,對性的自覺壓抑,對生活不屈不撓的態度,忍受著壓迫仍進行抗爭的精神,令人感動。作為現代女性,鄒莉認為自己有責任通過完整、大量的挖掘,以自己的畫筆把這個題材表現出來,藉以反思女性在歷史上的存在,喚醒女性在現世的自覺。
1992年,鄒莉曾以白描的方式為歷史上的后妃們繪製了黑白圖集,在此基礎上,歷經數年的創作,她以工筆重彩的形式重新編繪,畫成《中國后妃百圖》。在中國歷史上,系統地表現古代后妃的圖畫作品尚未見記載,可以說,鄒莉是第一次對歷史上的后妃們進行了整理。
后妃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獨特產物,為了能抓住最典型的特點表現人物的個性,鄒莉在幾年的時間裡,翻閱了大量的歷史讀物,從中總結出人物的特點。比如在畫末代皇后婉容時,她認為最能表現婉容的鏡像是不幸的婚姻導致她感情的失落,她只能依靠鴉片來麻醉自己。鄒莉用一個被鴉片麻醉的形象表現了末代皇后的悲劇人生,得到了專家的一致肯定。漢成帝妃班婕妤為擺脫迫害退出東宮,並寫了《團扇歌》以抒發情懷。鄒莉獨出心裁地將班婕妤畫在一柄團扇上,她執筆沉吟,若有所思,畫面上還畫出了數柄團扇和飄搖的落葉在秋風中盤旋,襯托出她坎坷的命運。類似這樣動人的形象還有很多……雖然全部作品不能說是無懈可擊,但作品中人物的每個眼眉、每個服飾,都能看得出鄒莉對每個人物傾注的心力。
作為一個女畫家,鄒莉的《百妃圖》也展現了女性畫家獨特的創作手法,她在繼承傳統技法的同時,大膽地運用了現代繪畫的觀念,借鑑了西洋畫的手段,構圖上打破時空間的局限,在同一畫面上表現情節的發展過程;有的還借鑑電影中疊印的手法,使作品有鮮明的時代精神;人物表現上,採用了包括寫實、抽象、浪漫等各種辦法來表現人物的特性,用國畫、水彩、水粉、油畫等技法來使眾多的畫面豐富而不雷同;在色彩的運用上,她發揮了中國畫色彩的裝飾性和表現力,在每一幅圖中都精心設計了不同的色調,都與不同人物的性格、身世、經歷等“隨類賦彩”,加強了藝術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