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鄒秉均,字永生,號鳴盛,連城(原長汀)四堡霧閣人,早期華僑工商巨子之一。康熙五十七年(1718)十二月出生於一個印刷業工人家庭。七歲入塾,十二歲輟學為本鄉印書坊折頁疊書。閒暇勤奮自學,博覽群書,善於辭令,為人誠實,喜交遊。十七歲,隨伯父外出四處售書。後來自設書店於江西南昌,兼營武夷名茶。個人經歷
年三十,深感蟄守豫章書店雄心難展,於是“孑然一身,馳萬里異域”,“轉適巴國”(今印尼),進行絲綢、茶葉、瓷器等輸出貿易。儘管南洋諸島“人情風土迥殊,語言服食各異”,但秉均能“行己以恭,待人以信,巴人鹹敬愛之,樂相結納,往返多年,朋儕益廣,所獲贏餘,遇知己有急需者,傾囊與之不吝”。年四十餘,從海外歸來,“又束裝往星村(福建崇安),游武夷,積茶通洋,總攝‘金春’字號,持籌握算,如願以償,不數載,黃金白鏹累至巨萬”,成為閩西首批面向海外的僑商巨子之一,而“名噪三江、兩湖,暨閩粵諸省。覿面者,既獲瞻韓;風聞者,久懷慕藺。”
秉均平生熱心地方公益事業,注重文化教育,多方獎勵後進。除在各地捐資修建學宮外,在故鄉創建“致遠書屋”,設館延師,免收學費,鼓勵青少年入學,後又令其六子鄒席珍“攜眷旋梓”執教,為本鄉及相鄰各地培育大批有為青年。
四堡圩市,原在霧閣南橋街,隨著印書業的興盛,引發當地經濟進一步繁榮,導致四方商賈雲集,尤其五、九集市,南橋街市擁擠不堪,爆滿難容。秉均出面倡議,與父共產黨商另闢新圩於村口天后宮前,並為首捐地捐款籌建固定商棚,以利五、九市期為外地行商提供交流貿易場所。南橋街僅為鎮內各大商號、書坊日常貿易中心和鄉民早市之地。四堡新圩的開闢,為汀、連、清、寧相鄰方圓數十百里山村居民提供了土特產品交流的理想場所。
秉均在花甲晚年,自海外歸里閒居。印尼、新加坡等地商務則由長、次諸子分別主持,源源匯款回國,充實辦學,擴展家鄉印書業務。秉均對鄉里興建涼亭,修築道路、架設橋樑、興修陂壩水利等公益事業,皆為首捐資,從不吝惜。嘉慶元年(1796)病逝於家,時年7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