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江湖:兩湖平原研究

鄉村江湖:兩湖平原研究

《鄉村江湖:兩湖平原研究》是2011年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陳柏峰。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鄉村江湖:兩湖平原"混混"研究》內容簡介:華中村治研究到

鄉村江湖:兩湖平原研究

現在已有20多年了。它最初主要集中在對制度尤其是村民自治制度的研究上,到1990年代中後期,其研究重點轉向了鄉村治理。相對於村民自治,鄉村治理的研究對象更加廣泛,視角更加豐富。2000年前後,華中村治研究進一步深入到鄉村治理之社會基礎的研究。鄉村治理的社會基礎,就是指鄉村治理得以展開的中國國情與其特殊的時空條件。中國是一個有5000年文明,有960萬平方公里土地,有13億人口(其中9億是農民)的巨型國家,若不能真正深入到農村社會內部,理解具體地域社會鄉村治理得以發生的時空條件,我們就不可能真正理解中國農村的治理狀況、治理機制及決定治理績效的原因。

作者簡介

柏峰,1980年生,湖北成寧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副教授,華中科技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人員,博士,主要從事法律社會學和鄉村治理研究。已在《法學研究》、《社會學研究》、《開放時代》等雜誌發表文章40多篇,其中CSSCI收錄30多篇,CSSCI收錄2篇,《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人大複印資料》等轉載10多篇,出版有著作《農民生活及其價值世界》,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一項,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一項,湖北省社科基金一項。

目錄

總序

序言

第一章 問題與進路

第一節 問題緣起與中心主題

第二節 理論模型與分析概念

一、中國鄉村社會的秩序機制

二、熟人社會與鄉土邏輯

三、鄉村混混與農村社會灰色化

第三節 本研究的方法論

一、華中村治研究傳統

二、中國鄉村的基本結構單元

三、從村莊研究到區域比較

第四節 田野工作與章節安排

第二章 熟人社會與鄉土邏輯

第一節 熟人社會:“熟悉”與“親密”

第二節 親密社群的秩序生產

第三節 熟人社會的人情與禮俗

第四節 人情取向的鄉土邏輯

第五節 集體化實踐對村莊的意義

第三章 鄉村江湖初興與熟人社會

第一節 那些無聊的年輕人

第二節 無聊年代的鄉村江湖及具地緣團伙

一、鄉村江湖中的地緣團伙

二、地緣團伙與村莊團隊精神

第三節 鄉村江湖的英雄主義和關係團伙

一、鄉村江湖的英雄主義

二、鄉村江湖中的關係團伙

第四節 鄉村江湖的陰暗角落

第五節 國家治理與鄉村江湖的衰落

第六節 嵌入熟人社會的鄉村江湖

第四章 鄉村江湖復興與熟人社會

第一節 江湖復興與越軌行為

第二節 江湖機遇與鄉村混混的轉型

一、混世於鄉鎮的第二代混混

二、進城混世的第三代混混

第三節 鄉村江湖的聯盟格局及其流動

一、鄉村江湖的關係網路與聯盟格局

二、鄉村混混的社會流動

第四節 鄉村江湖的分層與非法利益

第五節脫嵌於熟人社會的鄉村江湖

第五章 鄉村治安工作的變遷及其困境

第一節 改革初期治安工作的“民眾路線”

第二節 “專門工作”的進展

一、“專門工作”的社會背景

二、鄉村治安聯防制度

三、“線人”制度與鄉村混混

第三節 新時期治安工作的“民眾路線”

第四節 基層國家權力運作的變遷

一、民眾路線與德行治理

二、專門工作與技術治理

第五節 鄉村治安困境及其意涵

第六章 鄉村混混與村莊社會秩序

第一節 本土混混對村莊秩序的危害

第二節 本土混混的危害與村莊社會性質

第三節 外來混混對村莊秩序的危害

第四節 本土混混對外來壓力的抵制

第五節 村莊社會秩序的變遷

第七章 鄉村混混與村莊人際關係

第一節 最有面子的人

第二節 本土混混與同村熟人的相處

第三節 鄉村混混對村莊熟人間相處的影響

第四節 村莊人際關係的變遷

第八章 鄉村混混與村級治理

第一節 “有才無德”的村幹部

第二節 鄉村利益共同體與治理“釘子戶”

第三節 村民眼中的“好混混”

第四節 公共品供給的困境與“私人執法”

第五節 村級治理的變遷與困境

第九章 鄉土邏輯變異與農村社會灰色化

第一節 鄉村混混與熟人社會

第二節 鄉土邏輯的變異

第三節 親密社群的解體

第四節 勞動倫理的變遷

第五節 農村社會灰色化

第十章 餘論:鄉村治理內卷化

參考文獻

致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