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倫春遊獵生活

鄂倫春遊獵生活

《鄂倫春遊獵生活》是2003年黑龍江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於學斌。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鄂倫春遊獵生活

今年是鄂倫春族定居50周年,短短的50年鄂倫春族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鄂倫春族走出深山,跨越若乾歷史階段直接從原始社會末期進入社會主義,從一個文化落後、生活貧窮、人口很少的弱小民族一躍而躋身於先進民族行列。本書作為一份薄禮獻給鄂倫春族的朋友們,是對鄂倫春族往昔遊獵生活做一個簡要的回顧。書中的老照片展示了“傳統的鄉村社會”、“傳統的農民社會”,讓人感受那裡濃濃的鄉情、民族情,感受各民族聰明的智慧和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自然和人類的和諧,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受人類的無限的創造力。

內容簡介

東北,舊時有關東、關外、東三省,東省等別稱,按現在的行政區劃包括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東部的呼倫貝爾盟、興安盟、哲里木盟、赤峰市。東北南起北緯38°43`,北到北緯53°34`,東起東經135°5`,西到東經115°37`,南北長1600多公里,東西寬1400多公里,土地總面積124.14萬平方公里,占國土總面積的12.9%,人口一億以上,是自古以來就形成的一個具有北國特色的大型地域單元,人們習慣上稱之為東北大地。

東北地處祖國東北邊陲,如果把中國的地圖形狀比作一隻昂首而立的雄雞的話,我們會發現中國東北地區正好處於“雞首”的位置。在這塊富饒美麗的寶地上世代生息繁衍著許許多多的民族,這裡有高山、有平原還有河流湖泊,這裡四季明顯,物產豐富,非常適宜於人類生存和發展,這裡是滿族的發祥地,這裡是蒙古族的牧場,這裡是鄂倫春族縱馬馳騁追逐野獸的獵場,這裡是赫哲族輕舟蕩漾的捕魚場。生於斯、長於斯的各族人民都根據各自的自然環境創造了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為創造祖國歷史和豐富中華民族文化做出了自己重要的貢獻。民族風情無疑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民族文化中最具活力、最富有生機、最為精彩的一部分。它內容廣泛,幾乎包括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它風格迥異,色彩斑斕;它內涵深邃,富於哲理。如果你想了解東北民族文化、領略東北風情,那么就隨同於學斌先生撰寫的《東北風情舊影》走進東北,一起感受這裡的濃濃的鄉情、民族情,感受各民族聰明的智慧和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自然和人類的和諧,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受人類的無限的創造力……

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東北大地獨特的地理環境養育了東北的各族兒婦女,塑造了東北人獨特的民族性格和習慣。東北地區的各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了獨具地域特色的文化,這些文化對中華民族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如滿族的旗袍成為中華婦女的形象標誌,東北各族的尚武精神和精於騎射、勇敢強悍的品格對於中華民族精神的塑造、對於祖國的統一、領土的完整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所謂“五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東北地區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地域概念,民族文化具有許多共性,但生活於不同地域的民族風情也存在差異。全國56個民族東北有近50個,其中世居在這裡的有漢、滿、蒙、回、朝鮮、達斡爾、鄂倫春、鄂溫克、赫哲、錫伯、柯爾克孜等11個民族,他們族屬不同,分布於東北地區不同的地域,所從事的生產活動不同,在語言、文化方面存在許多差異,風俗習慣亦不同。根據人類學的文化類型的劃分,東北共有三大文化類型,即以漢、滿為代表的農業文化,以蒙古族為代表的牧業文化,以鄂倫春、赫哲為代表的漁獵文化。可以說工業時代以前的文化類型東北地區都有。因此東北民族風情呈現出多姿多彩、奼紫嫣紅的特點。

所謂“入國問禁入鄉問俗”。中國自古就有民間採風的傳統,民風民俗是歷朝歷代治國的根本依據。在當代我黨也非常重視民間文化的蒐集和整理,並把它上升到很高的政治高度。中國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在衣食住行上、在婚喪嫁娶上、在社會結構上、在宗教信仰上等等方面千差萬別、千姿百態。了解和掌握這些風俗習慣,對於加強民族團結、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如今,我國又成功地加入WTO,進一步溶入到世界大家庭,我們要了解世界,同時也要讓世界了解我們,不僅了解我們的現在,還要了解我們的過去,了解中華民族對世界文化的貢獻;不僅了解我們的現代,還要了解我們的傳統,傳統文化是我們民族的根基所在。

所謂“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中華民族要想確立自己在世界上的地位,不僅要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先進的理念,同時要發揚自己本民族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去粗取精,只有這樣中國才能既保證自己文化的先進性,又不推動自己的根;既同世界發展同步,又保持自己的民族性。中國在走向世界的時候必須保持自我。“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於學斌先生《東北風情舊影》付梓出版之際,囑我作序。我感到這套叢書所選民族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基本上涵蓋了東北民族文化的所有類型,是了解東北、認識東北的難得的圖書。尤其值得珍惜的是,這套叢書堅持我國“左圖右史”的優良傳統,圖文並茂,圖文互補,顯得生動、有趣。這是往昔民族生活的再現,這是依稀存在於人們記憶中的故事的回放。我們記錄著這些豐富多彩的文化,一是為了保存,當一種文化滅絕或正在逐步消失的時候,保存和記錄就格外的重要;二是為了紀念,紀念我們民族曾經走過的歷程;三是為了弘揚,弘揚我們民族中優秀的文化,這是我們對人類歷史的貢獻。

作者簡介

於學斌,1964年4月生,1986年四川大學歷史系畢業。現為黑龍江省民族博物館副研究員、研究部主任。主要從事北方民族的歷史、文化、民俗等方面的研究。主要論著有《東北老招幌》、《哈爾濱文廟勝攬》(合著)、《黑龍江柯爾克孜族》。此外在國家級和省級學術刊物上發表文章

目錄

總序 走進東北 廠家東北風情

興安嶺上的回聲

經濟生活篇

興安大嶺逐鹿獐

獵閒之際捕魚忙

婦兒攜簍去採集

物質生活篇

簡單實用的狩獵工具

廬帳千家裹樺皮

充飢肉作糧

毛皮為衣

交通工具

樺樹皮工藝

精神生活篇

娛樂活動

熱鬧的節日慶典

神秘的薩滿世界

家庭生活篇

家庭

浪漫的婚姻禮儀

鄂倫春族的育兒方式

喪葬習俗

社會生活篇

多元的社會組織

社會禮儀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