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大開發——空間生產的政治社會學

作者:陳映芳等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4-1出版發行的圖書。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本叢書的宗旨,是希望對跨學科的、經驗實證的城市社會研究有所貢獻、有所推動。

在這套叢書中,我們所要描述和分析的,是作為社會的城市。城市社會的轉型及其擴充、發展,是當今中國社會演變的最重要、最深刻的內容之一。如何記錄、描述這樣一種社會變遷的過程,並對其作出相應的解釋、闡述,是需要各門學科從事城市社會研究的研究者們共同努力的艱巨工作。由於城市社會研究的內容涉及到從人口生態、空間形態、社會結構到社會生活、社會意識以及人的行為、心理等各個層面,還涉及到全球化的背景以及城市作為一種社會類型的跨地域、跨文化的共通性,所以,其研究的艱巨性不僅在於這項工作需要有實證性的調查研究,需要跨學科的交叉研究,更需要有各種形式、各種層面的比較研究,包括國際間的、城市間的對照和比較。

作者簡介

陳映芳,日本大阪市立大學文學博士(社會學專業);現為華東師範大學、上海社會科學院雙聘教授,華東師範大學社會學系系主任;兼任華東師範大學中國現代城市研究中心研究員,上海高校都市文化E-研究院特聘研究員。 出版的個人專著有《在角色與非角色之間:中國的青年文化》、《“青年”與中國的社會變遷》、《圖像中的孩子:社會學的分析》,主撰有《征地與郊區農村的城市化:上海市的調查》、《棚戶區——記憶中的生活史》、《移民上海:52人的口述實錄》等。

目錄

序章 城市開發的正當性危機與合理性空間——中國的“城市奇蹟”何以可能

一、城市開發的正當性危機

二、城市政府的機會結構和城市開發的合理性空間

三、動遷居民:未被轉換成公平正義的補償願望和動遷創傷

四、進一步的討論

第一部分

引子 80年代以來上海的“城市更新”

一、關於“城市更新”

二、上海的“城市更新”歷程

三、重大動遷工程與動遷居民安置基地

第一章 郊區動遷安置基地——居民的生活空間如何被生產

一、研究背景與問題意識

二、動遷安置基地產生的背景及脈絡

三、政府主導的空間安排

四、空間再生產:居民日常生活中的空間實踐

五、結論與討論

第二章 農民集中居住區——居住形態與日常生活

一、農民集中居住區:由來及問題

二、上海市嘉定區H小區的實例

三、居住轉變是否推進人的城市化?

四、簡要的總結

第三章 動遷與居民家庭結構的變動

一、導論

二、調查點及其背景

三、動遷前後居民家庭結構及居住模式的演變

四、總結與討論

第四章 成為“新城人”——社區身份認同的型塑

一、研究問題的說明與既有文獻綜述

二、研究對象、方法與分析框架

三、“松江新城”發展脈絡及其概念的推廣

四、“成為新城人”——JZ社區居民自我新身份認同的獲得過程

五、“新城人”自我身份認同與他者身份確認間的非重合性

六、討論與反思

第二部分

第五章 業主的權利實踐

第六章都市鄰里的形成——從“業主”到“市民”

第三部分

第七章 城市歷史文化風貌保護區——“摩登上海”的更新

第八章 文化產業園區——文化在空間生產中的結構性作用

第四部分

第九章 廉租房的空間政治——政策為什麼難以落實

第十章 開發體制與城市準人制——住房吸納與住房排斥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