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游司馬祠》被編為2012年陝西省中考語文閱讀試題《詩意風雨亭》入編《中學語文快樂閱讀系列叢書<最悅讀>(文化之旅)》《青年文摘》(作文素材)《廣州日報》《語文建設》《雨花(青少年版)》《語文教學園地》(電子版)《雜文月刊》(電子版)《散文月刊》(電子版)《中學語文教學參考》《陝西教育》《渭南教育》《西北信息報》《渭南日報》《鹹陽日報》《教師報》《教師報(高中新課改專刊)》《中國詩賦》《西部散文家》《永州日報》《江西工人報》《中國散文家》《科技導報》《牡丹晚報》《拉薩晚報》《北方新報》《信陽日報》《柴達木日報》《常德日報》《四平日報》《迪慶日報》《義烏商報》《領導科學報》《安順日報》《臨汾晚報》《內蒙古晨報》《北京晚報》《遼瀋晚報》《太行日報晚報版》《僑報》《國際日報》《中國平煤神馬報》《定西日報》《發展導報》《宿遷日報》《黃海晨刊》刊登發表數十篇文章,著有《落日熔金》詩文集《人民網》《鳳凰網》《光明網》《新華副刊》《新華網 海南頻道》《中國廣州網》《中國古曲網》《中國作家網》《四川作家網》《作家網》《今晚報》《京報網》《中國文學網》《中國期刊網》《中國文人書畫》《中華語文網》《中國合陽 梁山副刊》發表數十篇散文,雜文,評論;《濮陽園林》《百度文庫》《新華網江蘇頻道》《中國校長網》《馬博士教育網》《中國西部散文網》《同煤網》《中國小教師繼教網》《金太陽新課標資源網》,《中國科學發展研究會發展參考網》《百度文庫》《西部之子》《國學網》《東北新聞網》《上饒新聞網》《臨潁語文網》《北京林業大學》《東北作家網》《中國贛州網》《朔州新聞網》《濮陽網》《 山東舜網》《吳忠網》《新華網寧夏頻道》《燕趙人民代表網》《蘭州大學學生服務網》《天下畫界》《山東昌樂傳媒網》《萬松浦書院》《隰州風》《語文備課大師》《大鵬語文網》《書巢中文網》《新民晚報網》《三國線上》《合肥線上》《新詩代》《東方文學網》《淮北網》《時代文藝出版社》《賈平凹門戶》《余秋雨門戶》《周國平門戶》《新課程教育線上》《呼侖貝爾日報》《新尚教育》《千龍文化》《衡水新聞網》《考試網》《齊魯網》《中學學科網》《當代論壇.>《西部論壇》《潛山新聞網》《渭南新聞網》《中國企業報社》《中國金融文學網》《西南財經大學》《赤壁網》《伊犁新聞網》《揚子晚報網》《福建教育學院》《中文教育資源與學術寫作網》《四川文藝網》等網站紛紛轉載。散文代表作有《近讀陳忠實》《遙讀路遙》《游司馬祠》《洛陽牡丹記》《六盤山記》《賀蘭山賦》《詩意風雨亭》《草》《游司馬祠》欣賞
從韓城芝川鎮向東,沿著一條寬闊明亮的柏油大道向前走,越過兩邊民居,眼界豁然一亮,放眼南望,一座高山巍峨聳立,上面翠柏茂松、鬱鬱蔥蔥,若隱若伏的祠宇躺在翠柏的環抱之中。走過芝秀古橋,一座高大的磚木牌坊映現眼前,遒勁有力的“漢太史司馬祠”幾個大字熠熠生輝,踩著青石鋪砌的進山之路,踏上十幾個台階,便是正門,門匾一行隸書“漢太史司馬遷祠墓”,字型格調清雅,氣息高華。進入大門,青石鋪砌的小徑,迤邐蛇行,直通山頂。道旁青松挺拔,聳入蒼穹,松間的山雀清脆的鳴叫給山上帶來一片靜謐。
登上小坡,眼前頓然開闊,一座宏大的祠堂橫亘眼前,走近細瞧,上有“漢草書司馬遷格言警句展室”的門匾,房檐周圍紅漆駁落,參差不齊,顯示出風雨滄桑,進入寬敞的展廳內,一座座散發著筆墨清香的石碑赫然入目。環視碑石,兀然林立,,但見書體或雄渾奔放,氣吞萬里,或風行雨散,潤色生花,或大鵬摶風,長鯨噴浪;或懸崖墜石,驚電遺光,多少文人墨客在這裡留下了自己的行跡,留下了那一份對史聖的留戀和敬仰。回想細構“網羅天下放佚舊聞,考之行事,稽其成敗興壞之理,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太史公,哪裡會想到身後的榮耀和高貴。蒼蒼莽莽的梁山啊!滔滔不息的黃河啊!孕育了這樣一位驚世奇才!
走過“高山仰止”的磚木牌坊,極目仰望,巍峨莊嚴的司馬祠卓然屹立於韓奕坡上,松柏環抱,一片蒼翠,踩上凹凸不平的石道,沿著千百年來仰慕者攀登的足跡,經“朝神道”踏上攀登祠墓的石級,石級共九十九級,猶如一條長龍,蜿蜒伸入山頂。拾級而上;但覺山勢峭拔,眼界開闊,回望身後,但見黃河遠去,川源如畫。這超越了人世萬物,獨居一山的巍峨祠堂啊!佇立在時間的年輪里,默默地向人們傾訴著什麼?
飽經風雨剝蝕的“河山之陽”巍然聳立,過此,再上九個台階,便是被韓城人民譽為“太史高墳”的司馬祠。走進祠堂,但見“祠宇堂堂,坊榜將將”,院中古柏參天,花木競秀,松間鳥鳴啾啾,一片幽靜。“史聖千秋”四個大字赫然入目,兩旁楹聯“剛直不阿留得正氣凌霄漢,幽而發憤著成史記照塵寰”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殿中司馬遷坐像,長須飄拂,雙目炯炯,剛毅凜然,顯示出不凡的抱負和胸懷,殿中碑石林立,多是後人對他的緬懷和評價,其中尤以郭沫若的詩評最最佳。詩云:“龍門有靈秀,鍾毓人中龍,學殖空前富,文章曠代雄。憐才膺斧鋮,吐氣作霓虹。功業追尼父,千秋太史公。”這首詩高度評價了司馬遷一生的功績,看到這,我不禁想起了魯迅對《史記》的高度評價“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司馬遷墓由青磚鑲砌,上嵌有八卦磚雕,據傳為元世祖忽必烈敕命建造。墓頂有一株千年古柏,蒼勁盤桓。如巨掌撐天,柏上鳴雀跳躍,叫聲淒涼,似在嘆惋那一段悽美的歷史,墓旁也是古柏環繞,濃蔭蔽空,,在千年古柏的近旁,卓然玉立著、一株青翠的柏樹,與這株千年古柏相映成趣。隨後,我有幸看到了唐代著名書法家褚遂良撰寫的《夢碑》一文。其文如下:永徽二年九月,余刺同州,夜靜坐於西廳。若有若無,猶夢猶醒,見一女子高髫盛妝,泣渭余曰:“妾漢太史司馬遷之侍妾也,趙之平原人,姓隨名清娛。年十七事遷,因 遷週遊名山,攜妾至此。會遷有事去京,妾縞居於同,後遷故,妾亦憂傷尋故,葬於長樂亭之西。天帝憫妾未盡天年,遂司此土。代異時移,誰為我知?血食何所?君亦將主其地不揣人神之隔,乞一言銘墓,以垂不朽。余感悟銘之。銘曰:“嗟爾淑女,不世之姿。事彼君子,弗終厥志。百千億年,血食於斯。”可惜,如此珍貴的碑拓卻沒有流傳,這段悽美的《夢碑》故事卻把人們的神思帶到了那悠遠的時空,讓人們為那位矢志不渝的女子灑一掬同情之淚,更為史公那犧牲許多的悲劇人生而嘆惋憐惜。我不由得把那株奇異的柏樹與《夢碑》故事聯繫起來,莫非是隨清娛精誠所至,感而有靈吧?鑒於此,故隨行賦詩一首以示紀念:
蒼蒼梁山,鬱郁翠柏。
史公之祠,高兮傳兮。
悠悠居水,淒淒嚶鳴。
清娛之志,感而有靈。
我們一行下山,已是夕陽西下,眺望身後,已是一片蒼翠和輝煌。
《游少華山》欣賞
陝西南邊有一座高大的山脈,名字叫秦嶺。秦嶺是一座偉大的寶山,它橫亘祖國腹地,把南北截然分成兩塊風格不同的天地,南方盛產水稻,北方盛產小麥。於是,陝西的漢中便也有了“小江南”之稱。秦嶺之偉大,不僅在於把陝西南北截然劃分,而且秦嶺山脈,綿延千里,縱橫馳騁,在它的東西中部分別有馳名天下的山脈,除了五嶽中的華山以險峻馳名天下以外,像西部的太白山更是以太白積雪而聞名天下,除此以外,還有西安附近的翠華山,華縣境內的少華山等也以豐厚的人文底蘊吸引著八方遊客。
帶著對秦嶺山脈的敬仰,在一個愜意的假期,我們來到了距離華山不遠的久負盛名的少華山遊玩。少華山,顧名思義,“小華山”,因其距離華山不遠,又遙遙相望,故人們常把它和華山並稱,稱為“姊妹山”。雖然這樣稱呼,但人們對她們的風格還是有著鮮明的劃分。如果說華山是以險峻而馳名天下,那么少華山則是以秀媚吸引著來自八方的樂山樂水的遊客。
少華山素有“陝西的九寨溝”之稱,“九寨溝”如何,我倒是沒去過,不過對“九寨溝”的風景很是心儀,帶著嚮往已久的心愿於是乾脆就把少華山當做“九寨溝”來暢遊。到了少華山,一看,蓊蓊鬱郁的草木,潺潺的流水,高大青翠的松柏,驚艷絕倫的懸崖峭壁,還有那飛流直下的瀑布,如同碧綠的翡翠一樣的清清的湖水,才明白這裡不愧是秦嶺的避暑勝地,“陝西的九寨溝”。呼吸著進山的新鮮空氣,感受著從峽谷中吹來的陣陣涼風,我們邊走邊笑,就像回到大自然懷抱中的驕子一樣,充滿了無限的快樂和愜意。
穩穩噹噹的纜車把我們一下送到了高空,坐在纜車裡,縱目極望,千里綿延的大山美景一望無垠,身邊腳下就是觸手可以摸到的野花野草,野樹野果,但人在空中,腳下發虛,膽戰心驚,誰敢去動一動呢?我們只好老老實實呆在纜車裡拍拍照,覽覽景,讓遐思飛越千古,穿越萬年。這神奇的纜車不知是如何建造的,帶著這個疑問我們互做想像,互做猜疑,但臨終誰也說不上,只好感喟現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給人們帶來的無限便利。
纜車極大地縮短了距離,節省了時間,保留了體力,不然如果沿著舊路上山至少也得幾個小時,這不,說著笑著想著,我們就上到了山頂,纜車把我們放下後。距離目標地潛龍寺還有一段很長的距離,這樣,我們就只好徒步前行。姐和我和外甥女和女兒,我們四個人於是一前一後就踏上了上山的道路。山路崎嶇,雖然難行,但畢竟是山工們開鑿出來的石階,這樣就減少了很多危險和困難。女兒還膽大,不是我想像的那樣,歡呼雀躍,跟著她姐,一上一下,倒也盡展活潑之態。我在前面帶路,她們跟著,倒也是寸步不離,姐在後面不停地喊著“小心,注意安全”的話,於是,我也邊走邊回頭告誡女兒外甥女,尤其是到一邊是懸崖絕壁的地方,一方是手腳可以放牢的地方,我告訴她們,“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只管一心一意走路,小心分神”。女兒們還算乖巧,緊緊抓住扶欄,就這樣一腳一腳倒也登了上來。沿途登山其實也是一種樂趣,不僅鍛鍊了腳力,增大了肺活量,而且在山路上每隔一段都有一個小小的景點,給你增添無限的樂趣,像金蟾石,迎客松,姊妹樹,開石柏,朽木石,望岳台諸景,一路走來,不覺苦趣,但覺樂趣,令人快樂無窮。
金蟾石是二塊石頭組成的象形雕塑吧,有頭有尾,活像一個蟾蜍,我們走了好長一段,在似乎看不到盡頭的情況下,忽然看到了這么一塊十分有趣的石頭,就紛紛興奮地停了下來,摸摸金蟾頭,騎騎金蟾尾,然後拍拍照,留留影,沾沾金蟾的福氣,金蟾在中國文化里是財富的象徵,故受人們崇拜。迎客松是一株很有靈氣的松樹,伸出長長的枝葉,整個身子也向外傾斜,似乎在向人們招手,故被人們稱為“迎客松”,這樣的登臨倒讓我們感到十分的親切,不覺害怕和孤獨,反而欲覺少華之親切;“姊妹松”是兩棵枝幹緊鄰,枝葉穿插的松樹,長在絕壁之上,形象媚極,是難得的奇景。讓你驚異的更有“開石柏”“是一棵生命力極強的柏樹,它用自己那千年的偉力竟然把一塊巨大的石頭一分為二,令人看到瞠目驚舌,看來世間有很多的奇異詭怪之景,只是我們沒有見到罷了。要說樹木有這樣的神力,能夠穿石而過,驗證了“木克土”的道理,那么,卻有一種石頭能夠把那生命力頑強的樹木腐蝕殆盡,故稱“朽木石”,這真是演繹了世間萬物相生相剋的生動畫面。倘若不到這裡,哪裡能見到這樣奇異的景色呢?
望岳台是一處重要的景觀之地,上到這裡之後,地域相對開闊,上面有幾個連椅,還有一間木房,是方便遊人的小商鋪,不過,大概是淡季吧,並沒有開門。不過,這並影響我們歇腳,我們隨身帶著飲料和水果,姐拿出來招呼我們就用。這時,有一位挑山工剛好來到這裡,他肩上背的是半袋沙子,也在上面歇腳,歇著歇著我們就聊了起來,挑山工用手指著東方朦朦朧朧,影影綽綽的山頭,說那就是華山,然後又指著西面一座溫婉的山脈,說那就是少華山,喔,我明白了,這就是稱為“望岳台”的原因。挑山工然後指著對面隱隱約約的潛龍寺,說不過三里之地,就可到達,這使我們倍增活力。我以隨身泉水相謝,挑山工擺擺手,憨厚的一笑,拿出隨身的山泉一飲而盡,說“這就好”。隨後就踏著穩健的步子向山上走去。我望著他寬厚的背影,真的很佩服他們有這樣的毅力,能把沙子這樣沉重的東西送上山來。於是,我們趕快留影,拍照,站在群山之上,我們把少華山留在了永恆的記憶里。
潛龍寺為何有這樣大的魅力吸引著我們這些遊客呢?也許得益於漢朝光武皇帝劉秀來這裡避難的典故吧。天下名寺很多,但都是因為了古代某個名人的影響使然,從而使其綿延千年,香火裊裊。這潛龍寺就因為庇蔭了劉秀而馳名天下倒也毫不奇怪,這也足以見的古代有名有為皇帝的影響力。那么,能庇護劉秀中興大漢的潛龍寺到底是怎樣的一座神奇的寺廟呢?帶著這個疑問和崇拜我們就又興致勃勃的出發了。
沿途依然是高大茂密的松樹,柏樹,杉樹之類的,到了這裡忽然覺得自己的見識太短淺了,好多的樹木都叫不上名字,只能感到遺憾。植被覆蓋蒼蒼茫茫,蓊蓊鬱郁的少華山真是盡展了秦嶺的秀媚的風采,據說這裡常有野豬出沒,但幸好,我們都很小心,沒有遇見,只是後來還遇到了不少的遊客,也有挑山工,這讓我們更加膽大,不知是野豬害怕了行人,還是行人趕走了野豬,反正旅途很安全。
到了,潛龍寺展現在我們的眼前了,一名雙手合十的帶著眼鏡的斯斯文文的和尚站在了寺廟門口,威武莊嚴地“潛龍寺”三個大字映入我們的眼帘,我們的內心不由得尊敬了三分,也許是因為“潛龍寺”居於高山之巔,也許是因為這裡曾經是救贖劉秀皇帝的勝地。儘管怎么批評中國的皇權思想,但是那一種持續兩千多年的皇權意識還是難以讓人消除,想不到劉秀從此落難,然後又從此發出聲音,打開天下,光復漢室,真是一代人傑,不可謂不讓人敬仰三分。自古英雄皆多難,劉秀的遭遇正在說明著這樣的道理。我們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崇拜英雄的民族,而尤其是那些能夠歷經千難萬險戰而勝之終於取得成功的英雄。而在這些英雄的身上,有時集中體現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對於這樣的英雄能不起而敬之嗎?
潛龍寺內奇而又奇的是一株臥龍柏,樹幹粗大,足有兩人之抱,樹幹朝南傾倒,但傾而不倒,有一種帝王氣勢;令人更奇怪的是另兩棵樹,長得糾纏到一起,名曰“柏抱槐”,一棵擎天的千年古柏伸開自己寬大的胸膛把一株巨大的槐樹摟在胸前,兩棵樹伸開巨大的枝葉在空中遮天蔽日,形成一道千古難以見到的奇景。我不知道這是一種什麼奇異的力量竟然使潛龍寺如此的奇崛瑰麗,充滿神秘力量,但後來看看這潛龍寺的所處位置,就明白了這樣的奇景也只有在這樣的絕壁上產生。
天地真是給予秦嶺這樣一座寶山,庇護著中華民族,滋養著天地萬物,據說有人曾把秦嶺稱為中華民族的“龍脈”之山,而我自以為也沒有什麼不妥之處。而蟠龍嶺上的千年名剎的香火至今仍然不絕,那時隱時現在雲霧中飄渺若隱若現的“潛龍寺”不也是人們對這“龍脈”之山的信仰和崇拜嗎?
秀哉!少華山;偉哉,少華山!
《漢中印象》欣賞
漢中境內有一條重要的河,名叫漢江,這條溫柔的母親河和秦巴山脈的四面環繞使得漢中成為名符其實的“小江南”。漢中是富庶的,這裡滿眼黃橙橙的油菜花開的正艷,到處是黃一片,綠一片的色彩,時時也見白牆紅瓦的民居建築映襯其中,使得漢中的顏色繽紛多彩。
這裡的樹木高大筆直,沿路多見的是水杉一類的樹木。這些樹木和秦嶺以北的樹木截然不同,秦嶺以北的樹木多是楊柳,槐木類,而即使是楊柳槐木類也難見的所有的樹木都能像漢中的樹木一樣齊整整的筆直高大,也許是北方多旱少水,氣候乾燥,多風的緣故吧。秦嶺的阻擋和巴山的環繞使得漢中的氣候特別濕潤,這裡地勢低洼,又得益於漢水的滋養,因此水源充足,莊稼地里是適宜於水鄉耕作的水稻,我們也時時見到穿著長筒靴子在水田裡耕作的農夫,黑的冒油的土地上面泛著清波,儼然一幅江南水鄉畫面。
高大繁茂的油菜乾莖粗壯勁直,幾乎高過人的頭頂,人悄然隱身於花叢之中幾乎是難以找到的。這裡的油菜花是一道亮麗的風景,也是漢中農業的支柱產業,當地政府設立了“油菜花節”,每年召開盛大的油菜花會,聰明的當地政府把本地具有的豐富的的旅遊資源和油菜花節結合起來,打造了春季旅遊的獨特品牌,吸引了大批嶺南嶺北的慕名而來的遊客,這使得漢中旅遊也馳名天下。
陽春的四月,清明節後,我們來到這裡,而這裡正是草長鶯飛,花紅柳綠的美好季節。溫柔的漢江靜靜地流淌,寬闊的江面和雄偉的漢江大橋似乎張開了雙臂,迎接四面八方的遊客。
這裡曾經是漢中王劉邦的根據地,在反秦大軍里率先打進關中的劉邦並沒有得到“戰前應有的承諾”,反而被勢力強大的西楚霸王項羽排擠到了這裡,而能夠到這裡還算僥倖,因為如果項羽聽從了亞父范曾的謀略的話,那驪山上的“鴻門宴”就必定成為了劉邦的喪身之地,如果這樣的話,也就不會有後來的“漢中王”,更不會有劉邦開創的幾百年的大漢基業。而劉邦也不愧是劉邦,是低的來也能高的來一代梟雄,好漢不吃眼前虧,好,你把我不放心排擠到這裡,我就讓你一萬個放心,他聽從大將韓信建議,韜光養晦,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把個項羽蒙在鼓裡,然後勵兵秣馬,招納賢才,以雪前恥,終成大業。
這裡也曾經是是三國時期諸葛亮施文韜運武略的地方,也是“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英雄的寢身之地。我們曾經先後瞻仰了武侯祠和武侯墓,領略了一代人傑高山仰止的品格情操。從歷史上看,諸葛亮始終是把漢中看作是關係蜀國生死存亡的戰略要地,因為這裡北依秦嶺,南屏巴山,土地肥沃,人煙眾多。退可守,進可攻;進,是進入中原奪取漢室天下的堅固的人力物力支撐點;退,是屏障蜀都的外部戰鬥堡壘。如果丟失這塊戰略要地,那么蜀漢就裸露在敵人的眼皮下,就會有覆國的危險,事實上從諸葛死後蜀漢的滅亡上也充分證明漢中讓諸葛傾力經營的意義。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塗。雖然經諸葛的精心謀劃,但他的“興復漢室,還與舊都”的北伐夢至死都沒有實現,這與同處漢中而能奪得天下的劉邦竟然是兩種結果,不能不令人深思。
兩漢三國的時代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也是一個英雄盡力施展才智的時代。而在這段輝煌的歷史舞台上,漢中,就是英雄們濃墨重彩書寫的一筆。任何考查兩漢三國歷史的專家們,離開了漢中這塊蘊含著豐富歷史信息的土地也許都會無法詮釋那一段歷史。而每當走進漢中,所有的歷史疑惑也許都可以迎刃而解,因為,這裡是打開兩漢三國歷史的密碼和鑰匙。
漢朝的建立,也許源於一條名叫漢江的母親河吧;而漢民族的確定,也許也是源於一條名叫漢江的母親河吧。走漢中,難忘漢江,難忘母親河啊!
《黃土塬上的溝》欣賞
荀子有句名言“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言,不知學問之大也。”且不說荀子以此如何比喻先王思想的高深,也不說“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的話題,單從“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說起,因為記起這一句話,常常讓我想起了黃土塬上的溝;而看到黃土塬上的溝,也使我常常想起了這一句話。不知是這句經典名言給了我很深的烙印,還是黃土塬上的溝給了了我很深的烙印。總之,在我的腦海里就是有那么一幅圖畫,畫的名字就叫《黃土塬上的溝》。黃土塬上的溝真是一幅幅奇觀。不知那是多少萬年前地殼劇烈運動形成的一道道奇麗的風景,還是神話傳說中的雷公電母發怒示威把大地劈成的一道道裂痕,抑或是天神因為人間太平凡無奇而有意設計成的高山幽壑的奇觀,還是大自然有意考驗刁難太幸福的人類而造成的一些崎嶇和坎坷;總之,大自然既賜給了人類幸福,也賜給了人類苦難。黃土塬上的溝就能夠說明一切。
黃土塬上的溝形成了天然的障礙,把溝兩邊的人們狠狠分開;然而天然的屏障還是隔不斷溝兩岸人們的聯繫,人們依然你來我往,男婚女嫁,自由來往,就這樣,在莽莽地大溝上踩出一條友誼的大路,在深深迷迷濛蒙的大溝傳出了嘹亮清脆的情歌。
自然之神就會這么捉弄人,恰如天上的銀河不僅沒有斷絕牛郎織女的思念,反而使他們的美好情愫更加純潔,演繹出泣天地動鬼神的愛情絕唱一樣;黃土塬上的溝不僅沒有斷絕兩岸人們的來往,反而使得這塊貧瘠的土地上盛開出了鮮艷的藝術之花,使得這些憨厚的黃土塬上的漢子們個個能吼出純情的情歌來,使得這塊貧瘠的土地上到處飄滿了愛情的歌謠。自然無情人有情,崎嶇和坎坷雖然帶來了苦難,但是擋不住不了人們追求幸福的心靈。人們用愛填補了深深的鴻溝,搭起了一座座幸福的橋樑。
站在黃土塬的溝邊,耳畔仿佛飄來一串串悠長悠長的民歌,那民歌里仿佛透著黃土塬的歷史,黃土塬的生活,一串串火紅的辣椒掛在那清閣玲玲的窗前,一堆堆金燦燦的玉米從那厚實的肩膀上滾落下來,一塊塊洋芋疙瘩從那布滿手繭的指縫裡溜出,一群群綿羊爬滿了山坡......
歡快的節日,黃土塬上響起了震天的鼓聲,那震耳欲聾的鼓聲響徹了黃土塬的大溝,響徹了奔騰的黃河水,咆哮的黃河水帶著歡騰的鼓聲流向了遙遠的前方,遠方也充滿了歡騰的鼓聲......
黃土塬的溝啊!晴天裡你縱橫萬里,綿延不絕,山川秀美;霧天裡,你迷迷濛蒙,莽莽蒼蒼,神秘莫測;你是天地間的一幅巨畫,把人間的奇崛瑰麗演繹個透!你是天地間的一首奇詩,把共和國的歷史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