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虹俊

郭虹俊(1912~1941),抗日烈士

基本信息

郭虹俊(1912~1941),又名季田,抗日烈士,諸城市萬家莊鄉郭新莊(原名北郭家莊)人。1923年隨家遷居城裡,入高小讀書。課餘喜閱文學作品,如胡適的《嘗試集》、冰心的《寄小讀者》及郭沫若詩集等。1927年高小畢業改入縣立中學。濟南“五三”慘案發生後,積極參與抗日愛國活動,與臧君宇等同學組織學生會,領導學生遊行、演講、貼標語、撒傳單、宣傳抗日救國、抵制日貨。同時創辦了《青年旬刊》,他和臧君宇負責編輯,後因刊登揭露國民黨內部派系鬥爭和壓制民主的文章,國民黨諸城縣黨部責令停辦,並改組學生會,諸城縣石印局亦因此受到警告。1930年國中畢業,考入北平弘達學院讀高中,其間結識了李雪淡、余修、時玳(張萬吉)等左翼文化名人,在他們的影響下,閱讀一些文藝理論與社會科學方面的書籍,撰寫詩歌、散文與評論,在報刊雜誌上發表。“九·一八”事變後,日寇得寸進尺瘋狂侵略,國民黨步步退讓,實行“先安內而後攘外”的反動政策,公然挑起內戰。在這內憂外患、民族存亡的緊要關頭;他於1933年夏高中畢業後毅然放棄考大學的機會,回到家鄉義務辦農民夜校,對青年男女進行新文化,—新思想教育,啟迪抗日救國思想。後因家族封建勢力的阻撓,學校解散。1934年秋重反北平,改入法商學院經濟系。翌年春,以共產黨嫌疑遭捕,後脫險,逃往上海,為蘇聯在滬出版的《時代周刊》當英文版校對。不久因病辭職,以撰寫文章為生。1936年12月,與弟郭夢家一起回諸城,任府前國小教師。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去魯西參加了范築先部,從事抗日救亡宣傳工作。同年冬返回諸城,由府前國小校長王少雲(王樹成)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與弟郭夢家在郭家莊一帶發展組織、籌建武裝。12月,按組織決定參加蔡晉康部,做地下黨的宣傳工作。後因蔡部內國民黨頑固分子對我地下党進行襲擊,於1938年2月上級指示統一退出蔡部,參加東北軍112師334旅667團,任《火線下》主編,編輯部為中共地下黨112師工委的工作地點。後來他擔任工委領導成員和667團黨組織負責人。1940年國民黨加強對57軍的控制,中共中央山東分局決定將在該軍工作的地下黨員、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隊員全部撤出。他被分配到山東分局宣傳部工作,從此改名郭季田。1941年,調山東大眾印書館(山東人民出版社前身)任編輯部副主任;同年冬,在魯南大青山被日寇包圍,突圍時壯烈犧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