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綸

郭綸

郭綸 男,1925年10月出生,山西省神池縣人。

基本信息

簡介

截至1999年底,作品先後被選入較大型的書畫集有《中國當代老年書畫家大辭典》第二卷、第三卷,《中華書畫集萃》、《中國改革二十年書法作品精選》、《百年經典--中國書法全集》、《99年迎澳門回歸祖國大型畫冊》、《99紀念孔子誕辰2550年書畫大展優秀作品集》、《中國書畫篆刻名家精品大典》、《魏都雲崗中國書畫大展》、《"東方杯"書畫大展賽》、《"夕陽紅"大型書畫冊》、民族之花《中華人民共和國書畫名家作品集》等。被東方藝術研究院聘為名譽院長、澳門回歸祖國大型書畫編委會聘為特約編委、人事部專家服務中心編入《專家大辭典》、《中國人才辭典》等。

蘇軾《郭綸》

郭綸
朝代:宋 作者:蘇軾 體裁:七言律詩
河西猛士無人識,日暮津亭閱過船。
路人但覺驄馬瘦,不知鐵槊大如椽。
因言西方久不戰,截髮願作萬騎先。
我當憑軾與寓目,看君飛矢集蠻氈

作者自注

【公自注】綸本河西弓箭手,屢戰有功,不賞。自黎州都監官滿,貧不能歸。今權嘉州監稅。 
【浩案】公自注,各本小異,有舊注引公語後注作自注者,有取公跋語作自注者,今詳加審定。 
【查注】《漢書》:武帝初,置張掖、酒泉、敦煌、武威四郡,昭帝又置金城郡,為河西五郡。歐陽忞《輿地廣記》:陝西路涼州,漢武威郡,前涼張軌、後涼呂光皆據此。唐武德二年,立涼州,後改河西節度。《宋史·兵志》:鄉兵者,選自戶籍,團結訓練,以為防守。陝西保毅,開寶八年發平涼、潘源二縣民治城隍,因立為保毅弓箭手,因周舊制也。悉刺為保捷軍,環慶、保全亦各籍置。

【題解】

嘉祐四年(1059)十月,蘇軾與弟蘇轍隨父親蘇洵由眉山赴汴京,路經嘉州(今四川樂山),遇郭綸,寫此詩相贈。
詩中抒發了對郭綸為保衛邊疆屢立戰功的讚賞和對他不得封賞流落失意的同情。

注釋

①.郭綸 :是當時河酉一位出色的弓箭手,邊疆少數民族人,在防守邊廷中屢有戰功,後流落為嘉州(宋府名)【馮景注】《史記·高祖紀》:“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合注】《後漢書·竇融傳》:“累世在河西,知其土俗。”
②.日暮 : 傍晚;天色晚。津亭: 古代建於渡口旁的亭子。【合注】梁劉孝儀《連珠》:“津亭掩馥。” 【浩案】紀昀曰:“二句 寫出英雄失路之概。”
③騘馬 :青白色相雜的馬。【合注】杜牧之《聞廣州趙使君死》詩:“將軍獨乘鐵驄馬。”
④.槊 : 是十八般兵器中的重型兵器之一,多用於馬上作戰椽(rafter),裝於屋頂以支持屋頂蓋材料的木桿。合注】《說文》:“槊,矛也。”“椽,榱也。”
⑤.西方 : 北宋的另一個外患在西北,北宋仁宗景祐五年(1038年),宋朝的藩屬党項政權首領李元昊脫宋自立,自稱皇帝,建國號“大夏”,史稱“西夏”。【合注】《續通鑑長編》:仁宗康定元年九月,西賊寇三川寨,三班借職郭綸固守,定川堡不得陷。
⑥.截髮 : 剪髮。【合注】《晉·陶侃傳》:王貢挑戰,侃諭之,截髮為信。《文選·子虛賦》:“選徒萬騎”。
⑦.寓目:猶過目;觀看。【王十朋百家注】《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晉侯次於城濮,楚子玉使斗勃請戰,曰:“請與君之士戲,君憑軾而觀之,得臣與寓目焉。” 【浩案】合注以舊王本、集百家注及現行王注本,統稱王注,今從之。
⑧.飛矢 :飛馳的箭。 蠻氈 :(蠻氈,蠻氊)亦作“ 蠻氊 ”。我國西南和南方少數民族地區產的毛氈。【合注】《文選》潘岳《馬汧督誄》:“飛矢雨集。” 【浩案】謂矢集氈盧之上也。

【譯文】
郭綸本是河西一帶知名的勇士,如今的人們卻都不識得他了,
這位昔日的猛將只是在傍晚時分,坐在渡口,閒看過往船隻來打發時間。
路人只見他騎著一匹瘦弱的青白色馬,卻不知他曾經使用的長矛大如屋椽。
郭綸說,邊疆久無戰事才淪落如此,一旦有了戰況,他誓言願衝鋒陷陣。
那時,我自當拭目觀看,看這位勇士的飛箭射向敵人的軍陣。

蘇轍《郭綸》

郭綸
朝代:宋 作者:蘇轍 體裁:五言古詩
郭綸本蕃種,騎斗雄西戎。
流落初無罪,因循遂龍鍾。
嘉州已經歲,見我涕無窮。
自言將家子,少國小彎弓。
長遇西鄙亂,走馬救邊烽。手挑丈八矛,所往如投空。
平生事苦戰,數與大寇逢。
昔在定川寨,賊來如群蜂。
萬騎擁酋帥,自謂白相公。
揮兵取其元,模糊腥血紅。
戰勝士氣振,赴敵如鏇風
蚩蚩氈裘將,不信勇且忠。
遙語相勸誘,一矢摧厥胸。
短兵接死地,日落沙塵蒙。
馳歸不敢息,馬口銜折鋒。
誰知八尺驅,脫命萬死中。
忽聞南蠻叛,羽檄行匆匆。
將兵赴危難,瘴霧不辭沖。
行經賀州城,寂寞無人蹤。
攀堞莽不見,入據為築墉。
一旦賊兵下,百計燒且攻。
三日不能陷,救至遂得通。
崎嶇有成績,元帥多異同。
有功不見賞,憔悴落巴賨
已矣誰覆信,言之氣洶々。
予不識郭綸,聞此為斂容。
一夫何足言,竊恐悲群雄。
此非介子推,安肯不計功。
郭綸未嘗敗,用之可前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