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家村新石器遺址

郭家村新石器遺址

鐵山鎮郭家村文化遺址,位於旅順口。面積1.1萬平方米,距今大約有五千年。房屋仍為半地穴式,縱橫近五米。生活用具除陶器外,還有骨錐、骨針等。

景區介紹

1976年,由遼寧省博物館和旅順博物館共同考查發掘了旅順口鐵山鎮郭家村文化遺址。這裡位於郭家村北面,東南是老鐵山,西北距海1000米,遺址長152米,東西寬77米,面積1.1萬平方米。據考證,郭家村遺址下層文化,距今大約有五千年。那時的房屋仍為半地穴式,縱橫近五米,並學會用柱子支撐屋頂。生產工具有打制的石刀、石鏟、石鏃、石網墜;磨製的石斧、石錛、石刀以及燒制的陶紡輪等。生活用具除陶器外,還有骨錐、骨針等。說明當時已經用網捕魚蝦,用帶有石箭頭的弓箭狩獵,會紡織了。而骨針說明當時已經會縫紉了。骨針的針眼僅能穿過一根現代的蠟光線,應該說是相當精緻的了。從遺址中發掘出完整的豬骨架和陶塑豬,說明當時已開始飼養豬以及豬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當時大體上有了男耕女織的初步分工。陶器以紅陶和紅褐陶為主,有直口筒形平底罐、壺、盆形鼎、三足鼎、?、碗等。陶器上除有刻紋外已有繪有幾何圖案的彩陶。這種彩陶同山東煙臺地區紫荊山遺址下層出土的陶器相似,說明山東大汶口文化(1959年發現於山東寧陽大紋口,因以得名)對這裡的影響。

郭家村遺址的中層文化,距今大約四千年。這時已是中國歷史上夏代的初期,中國開始由原始社會進入奴隸社會的初期。從出土文物看,除石器生產工具外,還有大量的陶器。陶器中以類砂黑陶為主,還有少量的磨光黑陶。磨光黑陶為輪制。有三環足盤、鼎、南瓦、鏤孔豆、碗、雙耳陶罐、缽、杯等。這些陶器與山東龍山(1928年發現於山東章丘縣龍山鎮城子崖,因以得名)陶器屬於同一類型,說明受龍山文化的影響。但有一種三色彩繪陶卻具有地方特色。所謂彩繪陶是燒結後才繪上彩色的,與先繪上彩色圖案然後燒結的陶器在製作上是有區別的,彩繪陶因先燒後繪,彩色容易退掉。這一時期,家畜飼養和紡織、縫紉已經很普遍了。從郭家村遺址中發現的一簍碳化穀子,可知當時人們已經開始食用小米。隨著生產工具的改進,生產力水平的提高,人們開始用貝殼、獸骨、玉石、瑪瑙等磨製成各種裝飾品,掛到脖子上,或戴在手腕上,或佩戴在身上。這時的旅順口,大約也處在原始社會解體階段,階級分化已經開始,遂進入金石並用時期。 【旅遊指南】 景區交通:市內交通便利,有到達的公交線。 旅遊食宿:大連黃金山大酒店

當地美食

紅烤全蝦、清蒸珍殼燈籠鮑魚、通天海參、八仙(鮮)過海、珍珠海膽、清蒸扇貝、清蒸加吉魚、五彩雪花扇貝、燈籠海參、彩蝶蝦、魷魚戲龍螺、群鴨抱海參、海螺大蝦、原殼鮑魚等。 當地特產:海參、海帶、鮑魚、對蝦、扇貝、香螺、紅蝦酥心糖等海味產品,紅玉蘋果、黃金桃、大連櫻桃等水果及玻璃製品、繡品、貝雕畫等工藝品。 周邊景區:老虎灘冰峪溝、旅順口、響水觀金石灘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