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夢齡烈士

郝夢齡烈士

郝夢齡,字錫九。1898年2月18日出生於河北省藁城縣莊合村,家庭世代務農。少年時曾在河北正定當學徒,後因不堪老闆虐待,投奔奉軍第十三軍魏益三部當兵,1921年起在魏部任營長、團長。1926年隨魏部歸屬馮玉祥國民軍,任第四軍旅長,在北伐戰爭中,升任第四軍第二師師長,後又升為第九軍軍長。因為他曾多次參加軍閥混戰,目睹“人民遭殃,流血千里”,深感悔恨,一再請示解甲歸田,未獲批准。郝夢齡於1937年10月16日在山西忻口會戰中殉國,是抗戰中犧牲的第一位中國軍長、陸軍中將。靈柩於1937年10月24日運抵武漢,武漢各界素車白馬,4000餘人恭迎忠骸於老漢口火車站。11月15日武漢各界舉行追悼大會,全市下半旗致哀,以國葬禮葬忠骨於卓刀泉。12月6日,國民政府特令褒揚,追贈郝夢齡為陸軍上將。1983年9月1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追認郝夢齡為革命烈士。

郝<a夢齡烈士 title=郝夢齡烈士>
陸軍軍官國小畢業後,考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六期。畢業後加入奉軍第三軍,歷任連長、營長、團長,參加直奉戰爭。1926年隨該軍歸屬馮玉祥部國民軍,任第四軍旅長、第二師師長,參加北伐戰爭。1931年升任國民黨陸軍第九軍軍長。曾奉命參加“圍剿”江西中央紅軍的作戰。1935年率所部調往貴陽負責修築川黔、川滇公路。當年國民政府授予陸軍中將銜。1937年5月調入四川山洞陸軍大學將官班深造學習。行至重慶獲悉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立即返回部隊,幾次上書請纓北上抗日。9月率第九軍從貴陽經兩湖開赴河北石家莊後,編入衛立煌第十四集團軍序列。10月1日奉命馳援山西忻口,4日到達忻口前線,參加太原保衛戰,受令任中央地區前敵總指揮。他指揮第九、十九、二十一、三十三等四個軍,堅守忻口淺陣地。10月10日忻口會戰前夕,在給夫人信中說:“余自武漢出發時,留有遺囑與諸子女等。此次抗戰及民族國家生存之最後關頭,抱定犧牲決心,不能成功即成仁……為爭取最後勝利,使中華民族永存世界上,故余犧牲亦有榮。”此信曾刊於武漢各報,軍民爭相閱讀無不為之感動。10月12日日本侵略軍發起猛攻,派三四十架飛機掃射投彈,他冒著激烈炮火親臨前線巡視。14日來到守衛南懷化主陣地的三二二團。該團原有2千人,死傷慘重,只剩百餘人。他在該團陣地前講話,官兵士氣大振,為收復南懷化高地穩住了防線。15日夜,親臨大白水前線,指揮七個旅由正面夜襲敵人。16日3時,連克數座山頭。5時,乘勝直追,殲滅殘敵。在臨近散兵線,距敵僅2百米時,不幸中彈倒下,彌留之際,仍力呼所部殺敵報國。10月24日,靈柩由太原運抵武漢,各界代表4千餘人到火車站迎靈。11月15日武漢隆重舉行追悼大會,全市下半旗致哀。隨後以國葬儀式將遺體安葬於武昌卓刀泉山麓。12月6日國民政府頒發褒揚令,追贈陸軍上將銜。1938年3月12日,延安各界舉行紀念孫中山總理逝世十三周年及追悼抗戰陣亡將士大會,毛澤東高度評價他的抗日救國精神。1983年9月1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追認他為革命烈士,頒發烈士證書。武漢人民政府重修了將軍陵墓,並將漢口吉林路復名為郝夢齡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