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郝來彬(1930~1976.3),博興縣城王鄉義和村人。幼年家貧,12歲在濟南、周村等地自謀生活。當過學徒、手工業者。1954年加入周村竹業社,並擔任本單位理事會委員,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隨原單位轉入淄博焊條廠。1969年起,歷任淄博焊條廠革委會主任、黨支部副書記、代理黨支部書記、區職代會副主任、中共周村區委委員等職。1976年3月,因病去世。
主要成就
建國初期,條件異常簡陋。他進廠後,不畏艱苦,勇往直前,一心撲在生產和工作上,帶領工人土法上馬,積極進行技術革新。1959年,他和幾位助手將一台馬拉彈花機改制成拔絲機。接著,他提出自己動手製造臥式拔絲機,在一把大錘、一個風匣、一個砧子的基礎上建立了修配組。歷經50多天的苦戰,一台臥式拔絲機研製成功,並逐步改進, 使其日產拔絲由25公斤提高到2000公斤以上。從1960年起,他與廠里技術骨幹共同努力,用3年多時間,先後製成了電動鐵絲合股機、簡易鍍鋅爐、小型鍍鋅爐、去銹機等專用設備,使企業生產實現了半機械化。 1964年,廠里接受了試製電焊條的任務,面對從無錫購進的一台破舊壓塗機無法運轉的情況,他帶領大家連修帶配, 整修一新,使其能堅持正常生產。隨後,又仿製成功2台切絲機,試製成功洗條機、榨條機等,滿足企業對焊芯生產的需要,提高了勞動生產率。 多年工作實踐, 使他鍛鍊成一個會車、 鉗、刨、鉚、鍛、鑄、焊的多面手,被譽為“老黃牛”和“鐵人”。1959年, 被評為周村區十大生產標兵之一,並榮獲淄博專區先進代表會議獎章。他是市人民代表,並連續6次出席市、區先進生產(工作)者代表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