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郎進寶 1937年7月出生,浙江永康人。高級農藝師。畢業於浙江農業大學植物保護系,曾任奉化市農林局農技幹部(退休),兼任科技廳《今日科技》、浙江大學《新農村》、《浙江科技報》、《親職教育》、《鄉鎮信息報》等報刊特約記者、通聯站長;兼任浙農大植保系畢業實習生指導老師、中央農業廣播學校輔導老師、浙農大園藝公司實驗基地指導老師、浙江省農科院“興農園藝公司”技術部副主任、上海溶劑廠“保果液”項目、黃岩農藥廠“尼硫合劑”、江山葉面肥廠、南京翠竹果園、嵊州有能花果良種場、寧波白峰桃研所、杭州江乾園藝場顧問、浙江大學教學實驗場指導老師、北京《發現》雜誌社副理事長等職,現兼任寧波市華夏現代農業研究所技術指導,《浙江農業科學》、《上海農業科技》、《內蒙古農業科技》第二采編組組長、通聯站站長,浙江大學《新農村》科技培訓老師。
主要業績
1950年參加糧庫工作,征糧入庫、清田造冊、完成土改第一階段準備工作,曾記三等功。51年1月參軍,部隊復員後由政府批准讀書(兼社團工作)。1963年大學畢業後參加教育廳工作組,後轉省委社教工作隊在肖山進行社教試點,再轉省委四清工作組,工資關係轉省委組織部。1965年回響面向三農號召,調奉化農林局,一直紮根在第一線搞農技推廣、病蟲測報、植保植檢等專業工作,受到廣大民眾的歡迎和信任,被民眾稱為“實幹家”、“貼心人”。每次農民最需要技術指導或病蟲診斷防治緊要時刻,他就出現在村上田頭,因此很多農民稱他是“及時雨”,還有村委會寫信給領導說:“要求這樣的大學生多培養幾個”。一個人調查編寫印發《病蟲情報》等資料560多期,68000餘份,農民反映準確可靠,30多年植保工作未出技術事故。奔鄉村下田頭,風裡來雨里去,數十年如一日,農林局退休後,農民經常來叫出村上山下田診斷病蟲分析討論仍堅持一直為社會服務。97年後又編寫印發幾十種果樹品種介紹,某些果木專題材料,多家農業科技雜誌特點與寫稿的要求,鼓勵第一線科技人員學習鑽研等有關材料2800多份,深受歡迎。現已對民眾宣傳輔導16萬多人次,為農村培訓骨幹9000餘名。自製180種植病標本,50盆蝶蛾類標本,300多瓶昆蟲標本,在教學工作中也起到了較大的幫助作用。1979年開始自費試驗仍在堅持,稻曲病研究、B素試驗等獲得省政府三等獎;為化工部、浙農大白葉枯病藥劑、除草劑等試驗材料納用;為《浙江植病志》課題提供標本175種;20多項試驗總結送報上級:“保果液”和“尼硫合劑”兩項成果鑑定後技術轉讓國營企業,轉化為生產力。帶領和指導大學畢業實習生,受到師生的讚譽和學校的表揚。被中央農業廣播學校評為縣、地、省全國先進班主任。專業和兼職各項工作受區、縣、地省部表揚,得到獎狀70餘份,社會上單位或個人表揚感謝信件100餘份。在《植物保護學報》、《種子》、北京《論文集》、上海《論文集》、內蒙古《論文集》、《浙江農業科學》、《上海農業科技》、《內蒙古農業科技》、《浙江林業》、《今日科技》、《新農村》、《浙江農業》、《浙江日報》、《科技報》等報刊上發表文章303篇,其中已被政府科協各編委會等評上優秀論文40多篇,已入選國家權威刊物和全國精典著作書中40餘篇。如“栝樓的藥食作用及其栽培技術”已被中國人民大學入編《21世紀理論與發展優秀論壇精典》一書中;“無花果麥司依陶芬品種特性與栽培技術”一文已由文化部入編《共和國的輝煌、理論成果卷》;“青梅的生產現狀存在問題及改進措施”一文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日史編委會選入《中國和平崛起——中國社會發展理論與探索文集》大型文獻等等,08年109歲還健在他的老師一級教授陳鴻逵先生90歲時彙編的《桃李集》一書中也有他的作品。曾多次參加地省華東及全國學術交流。瀋陽農業大學課題組副教授千里迢迢專程去他家拿試驗材料。個人生活艱苦樸素、助人為樂,並樂助造橋、做路、建涼亭、植樹綠化等公益事情。關心民眾生產生活,熱心幫助農民增加科技知識。1970-2008年曾贈送農村和學校83、84年的《鄉鎮信息報》等1200份,6000多期,種植養殖等23種科技書刊8880多本,綠化果樹苗木9800餘株。勤奮學習,刻苦鑽研。1987年以來試驗觀察果樹新品種桃、梨、李、杏、柿、栗、梅、棗、樹莓、石榴、果桑、栝樓等60多種,推廣40多種。現仍堅持自費試驗和調查研究,常與農村乾群討論生產事宜。1997年8月以來,應邀請去省內外大小會議上講課(不收講課費)和勘察山地討論墾植規劃等100餘次,深受民眾關心愛護和信任。並自製500幅掛圖資料,講課前掛出給大家參考,討論十分熱烈,他說:取得的成績應歸功於上級黨和民眾,但仍感到許多工作未做好,很多事情想乾,爭取把晚年一點光和熱,貢獻於社會,貢獻於人類。由於業績突出,2004年個人部分業績已被北京收入大型文獻《當代中國人力資源寶庫》一書中。已經有60多家全國與國際發行的大型文獻入編他的歷史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