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新洲區邾城街第二國小位於邾城街清安路6號,學校創辦於1978年,原名城關鎮蔬菜一隊國小,當時只有2個教學班,2間簡易教室,教師2人,學生不足80人。1984年學校更名為城關鎮清安國小,1995年更名為城關鎮第二國小,直到拆縣建區後更名為現名--------武漢市新洲區邾城街第二國小。
邾城二小有近三十年的建校歷史,憑著獨特的區位優勢,經過幾代人的艱苦努力,學校由小到大,由弱到強,已發展成為辦學條件較好的市、區知名學校。現在校園占地6畝,建築面積6683平方米。學校在以學生為本的辦學理念指導下,建立了多媒體教室、科學實驗室、計算機網路教室、圖書室、音樂室、美術室、衛星接收室、光碟播放室等專業教室,各室器材按Ⅰ類標準配備。學校現有六個年級,48個教學班,學生2623人。教職工169人,其中專任教師152人,中學高級教師1人,國小高級教師73人,市、區“學帶”、“優青”8人。
邾城二小20多年的教改實踐,造成了一支熱愛教育事業、綜合素質較高的教師隊伍,。他們專業功底紮實,能套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事業心強,肯於奉獻,有一定教育理論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近三年來,我校語、數、外學科的專任教師10餘人代表新洲區出席武漢市優質課比賽均獲得較好的成績。
邾城二小為培養創造型人才,發展個性特長,建立了課內外結合、校內外結合的課程體系,開 設了各類興趣班,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在街、區、市競賽中共有2136人次獲獎,學校先後被評為中央教科所“國小數學教育改革和實驗研究”先進學校、市“德育六有實體建設”先進學校、市“三化一高”先進學校、市科技教育先進單位、市第二課堂先進學校、市視窗學校、市學籍管理先進學校、市藝術教育先進單位、市物價信得過先進學校、市財會管理先進學校、市勤工儉學先進學校、市愛國衛生先進學校、市中國小體衛工作先進集體、市巾幗示範崗、市教書育人示範崗等先進單位。
邾城二小第“十一·五”辦學的總目標是:樹立新的,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以學生髮展為本,為學生一生髮展著想的教育理念,以提高素質為宗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把邾城二小辦成市區一流的,現代化的科學思想的搖籃,文化藝術的花園,身心健康的樂園。辦學思想:更新觀念、整體最佳化、嚴謹求實、爭創一流。辦學特色:以先進的教育思想為先導,以教育理念為指導,以教改試驗為基礎,探索人才培養的新途徑。
自主創新是一個學校可持續發展永不衰竭的動力,特色創建是注入教育活力生生不息的源泉。“創建特色學校、彰顯學校特色”正是“辦出各自的特色”,“成就了學校的品牌與風格”的重點途徑,也是展現“學校規範+特色、教師精幹+特點、學生合格+特長”的重大舉措,更是最佳化學校管理、豐富學校內涵,拓展辦學境界的重要思路。
邾城二小有著優秀的軟硬書法的專職教師,他們一方面編輯書法藝術教育教學校本教程、舉辦藝術講座、向社會藝術界專家學習;培養學生書法藝術的興趣,提高學生書法藝術的特長。另一方面“以老帶新”,培訓兼職教師,造就一批能夠貫徹實施學校特色主題的教師隊伍,營造具有充分體現學校魅力和個性的校園文化,並通過普及書法、課題研究、高峰論壇、新聞媒介等形式把特色書法教育的理念內化為自覺行為,不斷提升辦學思想的理論水平。書法作為傳承中華文明的載體,以其獨特的形態,深刻的內涵,享譽世界語林,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是我們祖先智慧的結晶,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教育學生繼承書法文化是學校教育這基本任務之一,寫好漢字,既是學生學好科學文化的基礎,也是學生文化素質的一個重要標誌。因此邾城二小本著 “以翰墨傳承文化,用特色孕育人生”為特色創建目標,積極開展書法教育研究,培養書法特長生,形成鮮明的書法特色,把學校的素質教育推上一個更高的台階。
邾城二小將遵循“文明、勤奮、求實、向上|”的校訓,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堅持綜合整體改革實驗,二小這所市、區知名又將邁入新的征途。
2008--2009邾城二小師生獲獎情況
本學年,我校成功地承辦了區、街級幾次大型活動:
1、兩次承辦了區培訓中心崗培活動,語文由我校左紅霞和吳麗芬老師主講,英語由左征婭和余仕林老師主講,分別都得到了培訓中心領導和學員的好評。
2、承辦了邾城街教育總支國小語文備課組聯片教研活動,獲得了教研室朱主席和街教育總支及全區語文老師的高度評價。
3、舉辦了“青少年挫折教育” 專題講座,由左紅霞老師主講,受到了區教育局領導和家長們的一致好評。
4、思品、音樂、美術課送教下鄉活動得到了舊街新集國小師生的高度評價。
我校教師在各級各類教研教學大比武中捷報頻頻:
1、武漢市思品優質課大賽江橋英老師獲市級二等獎。
2、武漢市信息技術課說課比賽沈燕老師獲市級二等獎。
3、武漢市體、音、美優質課大賽何建軍、吳紅燕、張紅芳老師均獲市級二等獎。
4、新洲區低年級閱讀課比賽江橋英老師獲區級一等獎。
5、新洲區漢語拼音錄像課比賽黃紅英老師獲區級一等獎。
6、新洲區“堂堂清”各科教學大比武,王芬、宋黎芳、商雲玲、章桂春老師均獲一等獎,余小麗老師獲二等獎。
我校全體教師各級動手進行教學設計、撰寫論文,這些設計、論文遍布各學科,展示了學科特色:
1、程火旺校長撰寫的《以人為本促管理,強化制度增活力》一文榮獲第二屆中國國小校長大會優秀論文三等獎。
2、焦麗麗老師在全國大中城市教育技術套用專業委員會“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有效套用”評比中獲國家級一等獎。
3、高曉紅紅老師撰寫的《淺談最佳化國小語言課堂教學策略》榮獲中國教育學會第21次學術年會優秀論文二等獎。
4、張啟才老師撰寫的論文《authware中製作漢字筆順》,陳忠敏老師撰寫的論文《在品德與生活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均獲國家級一等獎。
5、汪銀秀老師在全省中國小教師優秀實驗教學論文評選活動中撰寫的《讓實驗室成為國小科學實驗教學中的主陣地》、《國小自然科學實驗方法淺探》分別獲省級二、三等獎。
6、吳紅燕老師製作的電教作品《清安音樂教育網》在湖北省、武漢市教師電教作品大賽評選活動中,分別獲省級、市級三等獎。
7、甘春榮老師在第十二屆年會撰寫論文《讓練習成為文本的孿生姊妹》獲市級二等獎。
8、黃海花老師在第十二屆年會撰寫論文《淺談提高國小語文教師專業素養的途徑》獲市級三等獎。
9、何建軍老師在武漢市中國小“十一五”健康教育課題展示交流評優活動《生活要有規律》榮獲國小組市級一等獎。
10、高曉紅、左紅霞老師撰寫的論文《熱愛學生,嚴格要求》、《孩子,願你每天都有笑容》在武漢市教育學會中國小德育專業委員會2009年學術年會中分別榮獲二、三等獎。左紅霞撰寫的《讓孩子從容面對挫折》一文刊登在《家長報》第三版“成長諮詢”欄目。
11、焦麗麗、江橋英、戢春蘭、王芬老師在武漢市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大賽評比活動中電教作品《將相和》、《巧用媒體 自主學習 感悟積累》、《兩位數加一位數》、《水鄉歌》分別榮獲整合課例類市級二等獎、優秀獎。
12、黃蘭桂老師撰寫的兩份教案分別在武漢市中國小健康教案評優活動中榮獲市級二、三等獎。
我校教師在各級各類競賽活動中獲得了不同層次的指導獎:
1、江紅春老師在第十三屆全國中小學生繪畫、書法作品比賽榮獲國家級一等指導獎。
2、潘學文老師在武漢市中小學生無線電製作競賽活動中被評為優秀輔導教師。
3、江紅春、鄭玉萍老師在武漢市“知識工程”少兒讀書系列活動中榮獲優秀輔導獎。
4、黃海花、黃蘭桂、陶杏香、夏玉紅、洪玲、羅玉梅、巴鳳桂、王芬、劉愛萍老師在第25屆武漢國際中小學生楚才作文競賽分別獲得輔導二、三等獎。
辛勤的付出也給老師們帶來了不少榮譽:
1、劉志勇、吳桂蓮、魏峰三位老師所帶班級被評為08-09學年度市級先進班集體。
2、何建軍老師被評為武漢市中國小體育學科先進備課組組長;在新洲區小學生桌球運動會比賽中被評為優秀教練員。
3、黃海花老師被評為武漢市教育學會國小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第十二屆年會優秀會員。
4、梁淑萍、姜薇薇、翁先蘭、高曉紅、欒月賓老師所帶班級被評為08-09學年度區級先進班集體。
5、吳紅燕老師代表新洲區參加了武漢市音樂學術交流報告會,並作了報告。
相關詞條
-
邾城[黃岡市邾城遺址]
禹王城又名邾城,位於今黃岡市郊禹王街道辦事處境內。邾城之名始於公元前255年,毀於公元339年,歷經戰國、秦、兩 漢、三國、晉5個朝代,總計594年,其...
城池介紹 歷史溯源 相關考古發掘 文物現狀 遺址保護 -
邾國
邾國,是周代的諸侯國,文獻又作邾婁、鄒國,國君為曹姓,子爵,魯國的附庸國。地理位置約在今山東省鄒城市境內。相傳黃帝之孫顓頊的後裔陸終娶於鬼方氏妹,名曰女...
相關史實 興滅沿革 起源 文化 結局 -
小邾國
小邾(郳)國是西周晚期至戰國時期地處齊、魯、宋、楚等大國之間的一個諸侯國,小邾(倪)國鼎盛時期的疆域大體範圍為現在的山亭區全部,東達蒼山縣西部,北達平邑...
出土信息 歷史起源 發掘考證 -
小邾婁國
小邾婁國位於棗莊市境內。邾古稱邾婁,小邾古稱小邾婁,魯穆公在位時(公元前372——前289年),小邾(倪)國鼎盛時期的疆域大體範圍為現在的山亭區全部,東...
簡介 小邾國故都遺址 小邾婁國來歷 邾君慶壺 邾婁國起源 -
邾
邾,中國漢字,讀作:zhū。該字的主要字義是今 天山東省境內的一個先秦古國,故址在今鄒城市周圍地區。邾國故城遺址即為邾國國都舊址,2006 年被國務院公...
編碼信息 詳細註解 宋本廣韻 方言集匯 英文解釋 -
邾城二中
二、教育管理實。 三、教師素質高。 四、教學碩果累。
-
邾姓
邾(zhū)姓(古音亦讀作zōu),始成於西周,是古帝顓頊高陽氏之後。
基本介紹 姓氏源流 歷史名人 -
新洲區邾城街第二國小
武漢市新洲區邾城街第二國小位於邾城街清安路6號,學校創辦於1978年,原名城關鎮蔬菜一隊國小,當時只有2個教學班,2間簡易教室,教師2人,學生不足80人。
簡介 校容校貌 學校榮譽 學校目標 -
華口村
”。有的還用紅糟煮小竹筍、豬肉等為食。 中元節:農曆七月十五日...還吃草根湯,滋補身體,濕熱禦寒。 冬至節:這天早餐,各家有煮小團丸為食的習俗。是用糯米粉和成小團丸,稱“小糍子”。以示子孫滿堂。華口村的姓氏...
華口村的獨特節日活動 華口村的姓氏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