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武將石省級自然保護區

邵武將石省級自然保護區

將石自然保護區1986年3月21日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主要保護對象為珍稀動植物資源及丹霞地貌。邵武將石省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武夷山脈北段東南側的邵武市西南部。屬森林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概況

將石自然保護區1986年3月21日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保護區總面積為 1200 公頃,其中國有林占 127 公頃,集體林占 573 公頃。主要保護對象為珍稀動植物資源及丹霞地貌。

地理位置

邵武將石省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武夷山脈北段東南側的邵武市西南部,涉及邵武市的肖家坊鎮將石村和將上村,地理坐標為:東經117°14′11″~117°16′40″,北緯27°02′03″~27°05′21″。保護區總面積1187.1公頃,1986年3月經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自然保護區。森林覆蓋率達93.3%,主要保護對象為典型的、保存較完好的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森林生態系統,典型的常綠闊葉林的原生與次生生態過程,大面積分布的長葉榧與喜樹林及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資源。屬森林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

地貌特徵

將石自然保護區將石自然保護區

將石省級自然保護區地處我國中亞熱帶東部丘陵山地,是武夷山脈向南延伸部分,主峰雞公山海拔572米。

植物資源

保護區既有中亞熱帶的常綠闊葉林,也有非中亞熱帶的硬葉櫟類林,還有珍稀孑遺群系---長葉榧林。區內共有四個植被類型,組成七個群和組;十個群系, 16 個群叢,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硬葉礫群叢,即尖葉櫟、烏岡櫟群叢,這在中亞熱帶低海拔丘陵山地是絕無僅有的,因此,這在植物地理學研究方面有其特殊的價值。據初步調查,木本植物103科、687種,其中有長葉榧、閩楠、浙江楠、沉水樟、江南油杉、紅豆樹、香果樹等國家珍稀保護樹種。有南酸棗、苦櫧、栲樹、石櫟、青岡櫟、杭州榆、糙葉樹等重要用材林種。

常綠小喬木,高達12米,胸徑20cm。樹皮灰色或深灰色。小枝平展或略下垂。葉條狀披針形,長3.5—9cm,氣也帶灰白色。分布於浙江和福建長寧,生於海拔250—900米處的常綠闊葉要或生灌叢中。

動物資源

保護區內分布有野生動物10綱44目241科1147種,其中獸綱7目16科35種,鳥綱11目32科207種,爬行綱2目5科25種,兩棲綱2目5科15種。魚綱3目11科18種。昆蟲有21目161科728種,其中姬黽蝽、淡赤班螟、藤爆夜蛾、方紅鋸螢、網翅紅螢、四瘤擬步甲等6種為國內新記錄。其中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的有47種,包括列入國家一級保護的金錢豹(Panthera pardus)、雲豹(Neofelis nebulosa)、黑麂(Muntiacus crinifrons)、黃腹角雉(Tragopan caboti)、白頸長尾雉(Syrmaticus ellioti)、蟒蛇(Python molurus)等6種,國家二級保護的獼猴(Macaca mulatta)、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蘇門羚(Capricornis sumatraensis)、鴛鴦(Aix galericulata)、小天鵝(Cygnus columbianus)、白鷳(Lophura nycthemera)、林雕(Jctinaetus malayensis)、黃腳漁鴞(Aetupa flavipes)、虎紋蛙(Rana tigrina)等41種。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23種。

旅遊資源

區內山川秀麗,景點眾多,尤以錦溪為最。溪兩岸奇峰怪石高聳密集,如斧劈刀削,形成了猴王峰、不老龍峰、和光岩、仙人台、五虎朝獅、水簾洞、駱駝峰等千姿百態的自然景觀。

環境保護

1986年3月經批准建立邵武將石省級自然保護區,面積1187.1公頃,設立邵武市將石自然保護區管理所,為副科級全額撥款事業單位,隸屬於邵武市林業局。1989年年,邵武市林業局投資100餘萬元,對坐落於保護區內的573 公頃集體林權進行了贖買。2001年3月經邵武市編委會批准更名為邵武將是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編制7人。

長期以來,將石自然保護區受到廈門大學、南京林業大學、福建農林大學等高校專家學者的關注。建區前,Walker、Metcalf、唐仲璋、趙修復、唐瑞金等先生先後到保護區及周邊採集植物與昆蟲標本。1984年,南京林業大學朱政德和鄒惠渝教授就帶隊對將石自然保護區的地質地貌、森林土壤、森林生態、植被、植物區系、風景資源及野生動物等進行了多學科的考察。保護區建立以來,先後有大中專院校師生共20萬餘人次前往將石進行考察、研究、實習和夏令營等活動。同時區內九節水景色宜人,其丹霞地貌發育,被譽為“小武夷”,成為眾多熱愛自然人士的嚮往之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