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
《靈寶市文物志》載:邵公碑樓為磚砌廡殿式建築。樓頂由三座仿古屋脊組成,中間的一座較高,兩邊的較低,均為廡殿頂式建築。四條垂脊高高翹起,脊上飾有立獸。三座檐下均有磚雕圖案,中間為福祿壽圖,左邊為富貴圖,右邊為松鶴圖。內嵌石碑一通,碑高1.03米,寬0.70米,圓額。石碑兩面陰刻楷體,正面面刻“邵公神道碑 大清道光十五年立”,背刻“邵公神道碑記”。碑體上有20幅雕花圖案,最大的三尺見方,最長的有六尺之長。有 “歲寒三友”,“五福臨門”,“松柏長青”,“富貴牡丹”,“龍飛鳳舞”,“鶴鹿延年”。內嵌石碑一通,正面碑額刻有“留芳千古”四字,兩邊飾有線刻雲紋。碑體正中豎刻“例贈修職郎性天邵公神道碑”12個字,碑首有“峕道光十五年歲次乙未仲夏之吉”字樣,落款“男:自省、自強暨孫男:洛、污、海、溪、漢”。石碑兩旁的樓體上陽刻對聯一副,上聯“范模猶存但須子孫律舊德”,下聯“懿行宛在慿教奕世美風徽”。背面碑額中間豎刻“永世祿福”,其下陰刻“邵公神道碑記”,碑文14行,滿行41字。
歷史
邵公碑樓經過近200年的風雨侵蝕,雄風依然。“文化大革命”中,許多雕飾被搗毀,四個銅鈴被扯掉,陰刻的碑文、陽雕的對聯被敲砸。近200年的風雨沖刷,邵公碑樓的北面被洪水衝出一條10多米寬、5米深的水溝,碑座東北角離水溝僅剩20公分,整座碑樓隨時都有倒塌危險。東里村村民寇高登、邵維池、寇學治等人申請,在蘇村鄉政府、靈寶市市文化局的支持下,籌得資金。2006年3月,邵公碑樓保護工程動工。夯實了水溝,修砌加固了護坡,增添了圍牆,壘砌了門樓。2008年,“村村通”工程從碑樓北邊經過,20公分厚的水泥路面把路槽覆蓋得嚴嚴實實。從此以後,再不必擔心洪水沖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