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辛號飛彈巡洋艦-概述
名稱:邱辛號飛彈巡洋艦
級別:美國海軍“提康德羅加”級飛彈巡洋艦
國別:美國
類別:艦艇 飛彈巡洋艦
型號:提康德羅加級
邱辛號飛彈巡洋艦-發展過程
邱辛號飛彈巡洋艦是“提康德羅加”級最新型的飛彈巡洋艦。該級別飛彈巡洋艦 1976 年開始研製, 首艦 1980 年 1 月開工, 1983 年 1 月服役。至 1994 年 , 已有 27 艘進入現役。是美國海軍參加實戰最多的一級巡洋艦。 主要使命是:在高威脅環境下 , 與航空母航組成特混艦隊 , 提供有效的對空防禦,使用艦載武器打擊陸上目標。
該級艦被譽為是“當代最先進的巡洋艦”、“具有時代的戰鬥力和生命力”。它是美國首次裝備“宙斯盾”系統的艦艇。是美國為解決航空母艦對空防禦而設計製造的。前蘇聯為了對付美國的航空母艦,發展的反艦飛彈十七八種類型之多,採用不同的制導方式,具有不同的射程、不同的飛行高度和速度,不僅裝備在水面艦艇,而且裝備在潛艦和飛機上,可以全方位、多維空間、大量地同時向美國航母襲來,被美國人稱為是“飽和攻擊”。原先巡洋艦裝備的對空飛彈對付少量來襲飛彈尚可,多了就難以應付。因此,美國人設計了裝備“宙斯盾”的“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
同級艦 27 艘 , 均已進入現役。為了在今後 20-30 年內始終保持領先地位 , 美海軍仍採取 " 邊建造、邊改進 " 的 " 原則 , 分 4 個階段和標準實施 : 第一階段是為首艦配備最新型的 " 海鷹 " 反潛直升機 ; 第二階段是從第 6 艘 " 邦克山" 號 (CG-52) 起加裝 MK-41 飛彈垂直發射系統和 " 戰斧 " 飛彈 ; 第三階段是從第 13 艘 " 普林斯頓 " 號 (CG-59) 起換裝更新型的 SPY-1B 相控陣雷達和新型顯控台 ; 第 4 階段是從第 19 艘 " 邱辛 " 號 (CG-65) 起換裝新一代的 UYK-43UY/44 型計算機。
邱辛號飛彈巡洋艦-性能特點
性能特點:
①裝有“宙斯盾”系統 , 提高了抗飽和攻擊能力。“宙斯盾”是一個高效、先進、多功能的綜合武器系統。它由相控陣雷達、指揮決策系統、武器控制系統、飛彈火控系統、飛彈發射系統和戰備自檢系統等6部分組成,其核心繫統是AN-SPY相控陣雷達,由4塊八角狀平板天線組成,無需機械轉動,可在艦體橫搖30度、縱搖10度時,每個天線陣面仍可覆蓋90度以上的方位角和高低角,每個天線陣面像蜻蜓複眼一樣,由4880個輻射單元組成,通過計算機對輻射單元的相位控制,定時發射雷達波束探測目標。它的探測器能同時跟蹤 100 ~ 200 批目標; 控制系統能夠在計算機的輔助下,自動進行目標和火力分配,綜合控制艦上的對地、反艦、防空和反潛等多種武器。實現了從目標探測、指揮控制到武器使用的集中控制、快速反應和合理分配、大大提高了打擊效率,適合於在高威脅環境下對付飽和攻擊。
②飛彈數量多。包括 2 套 MK-41 飛彈垂直發射系統( 計 122 枚飛彈 ), 可以混裝" 戰斧 " 對地或反艦巡航飛彈或 " 標準 " 防空飛彈; 2 座四聯裝 (8 枚 )" 魚叉 " 反艦飛彈發射裝置; 2 座雙聯裝 " 阿斯洛克 " 反潛飛彈發射裝置。垂直發展的“阿斯洛克”反潛飛彈裝置也在改進之中,屆時使可取消反潛飛彈發射架。
邱辛號飛彈巡洋艦-基本數據
基本數據
標準 / 滿載排水量 7015/9466(47、48為9590,49、50、51為9407)噸
長×寬×吃水 172.8 × 16.8 × 9.5米
巡航 / 最大速度 /30節
動力裝置 4 × LM-2500 燃氣輪機、 58840千瓦 、雙軸
續航力 6000/20( 海里 / 節 )
人員編制 358人
直升機 2 × SH-60B、2 × SH-2F(CG-47 ~ 48)
飛彈 2 × 4 聯裝魚叉反艦、 2 ×雙聯裝 MK-26 發射架 (68× SM-2MR 標準艦空、 20 ×阿斯洛克反潛 )
火炮 2 × MK-45 型 127 毫米 2 × MK-15 型密集陣
反潛武器 2 × 3 聯裝 324 毫米 MK-32 型魚雷管 (MK-46 魚雷 ) 、36 × MK- 46 魚雷
雷達 SPY-1A 相控陣 ,UYK-43UY/44計算機,SPS-49(V)7 對空 ,SPS-55 對海 ,SPQ-9A 火控 ,4 × SPG-62 火控 ,LN-66 導航
聲納 SQS-53A/B
電子戰 4 × 6 管 MK-36SRBOC 干擾火箭發射器,SLQ-32(V)3 雷達報警與干擾系統
導航 URN-25 塔康系統
指揮控制 NTDS 海軍戰術數據系統 ,SUG-3 戰斧飛彈火控 ,swg-1A 魚叉飛彈發射控制 , 宙斯盾 MK-7,MK-116 反潛戰火控 ,MK-86 火炮火控 , 衛星通訊系統
邱辛號飛彈巡洋艦-識別特徵
識別特徵:
①艦上島式建築分為艏、艉兩部分,艏樓正面及兩側為全封閉式, 4 組 SPS-1 雷達平板天線分別位於前方及右側、艉樓左側和後面。
②採用雙桅結構,後桅高於前桅。
③艏樓左後部和艉樓右前部,各有 3 具煙囪。
④艦首有防波板。
該級別飛彈巡洋艦作戰運用
作戰運用:
1984 年 , 首制艦參加了攔截埃及被劫持飛機行動。
1986 年美利衝突期間 , “提康德羅加”號率先越過“錫德拉”灣死亡線 , 對利比亞快艇和飛機進行了襲擊。
1988 年 , 進入霍爾木斯海峽為美護航艦隊提供對空掩護 ,7 月 3 日 , 在與伊朗海上衝突中 , 截有宙斯盾系統的“文森斯”號,使用標準2飛彈將伊朗一架 A-300 誤判為戰鬥機予以擊落。
1991 年海灣戰爭中 , 該級艦的主要任務是: 編隊提供對空掩護。部署海灣地區的各個航母戰鬥群和水面艦艇戰鬥群中,均配有“提康德羅加”級艦,總數達到 10 艘以上。利用其探測距離遠、目標容量大和反應速度快的 SPY-1 雷達和“標準”防空飛彈 , 為其他水面艦艇提供區域性防空保護;使用“戰斧”巡航飛彈實施對陸攻擊。 MK-41 飛彈垂直發射系統可以混裝對地 / 反艦、防空以及反潛飛彈 , 一般情況下 , 該級艦以防空作戰為主 , 因此 , 按典型武器方案配置時 , 每套發射系統內僅裝 8 枚“戰斧”飛彈 , 另外彈藥庫內再備彈 12 枚 , 總計 28 枚;在防空作戰要求高時,則僅在發射箱內裝 12 枚“戰斧”,其餘 110 枚為“標準”防空飛彈。海灣戰爭中,“提康德羅加”級艦都配備了“戰斧”飛彈,部署在紅海的“聖哈辛托”號 (CG-56) ,在其 122 個飛彈發射箱內 , 全部裝上了“戰斧”飛彈,它們成為對陸攻擊中的重要力量。
1999 年科索沃戰爭期間 , 該級艦的“菲律賓海”號 (CG-58) “雷伊泰灣”號 (CG-55) 、“維拉灣號” (CG-72) 、協同企業號 ( 後羅斯福號接替 ) 對南聯盟實施威懾和打擊“菲律賓海”號巡艦於南當地時間 3 月 24 日晚 8 時向南境內發射了 BGM-109 戰斧式巡航飛彈 , 揭開了“聯盟力量”行動序幕。第一波次打擊中,共發射 100 多枚巡航飛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