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藝術成就
針刀並用--求變創新傳統工藝要想獲得新生,必須要尋求創新之法。王世襄老爺子曾在其著作《中國葫蘆》 中提到:蘭州刻葫蘆必須要借鑑其它雕刻門類的技藝才能有所發展。這句話點中了要害,因為雕刻是一門講究技法的藝術,有了科學完整的技法,作者才能把自己對藝術的理解表現在雕刻中,無論書畫還是雕刻,都要講究各自的技巧,不求技巧猶如緣木求魚。為了能把傳統書畫的細節充分表達在雕刻中,邱臨俊先生獨闢蹊徑,經過長達7年之久的艱苦摸索,整合了我國其它雕刻門類的多種技法,如木板年畫、竹木刻、牙雕、漆器等,自製的刀具近30種,最終形成自己獨特的針刀並用雕刻技法。他的雕刻風格獨樹一幟,為繁榮這門民間藝術起到了推動作用,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邱臨俊先生對此做了精煉的說明:
針刀並用刻法是結合畫法、畫理,對所表現對象的點、線、進行多角度、多方位的表達所形成的一種技法。是能廣泛用運於木竹刻、金石、牙角等其它材料雕刻的技法。局部觀察用刀,實際上是一筆多刀。一針刻過先現“筆跡”,然後再在第一針的基礎上,根據所要體現的紋理,以刀的正側、俯仰、頓挫、轉接、多方面加刀,或者幾刀完成一筆,兩種方法都是在保留刀刻痕跡的前提下,完成“筆”的效果,這樣做的同時也加強了點、線、面得質感和份量感,耐人尋味,百看不厭。其效果是:“刀下有針意,針中見刀跡”。這種刻法使“刀”與“針”得到了融洽的結合。
以刻為本的葫蘆刻,刀法至關重要,因為我們刻的是中國傳統書畫,而傳統書畫和傳統雕刻都是非常講究技巧的。書畫線條的體現同時也有賴於刀的靈活運用。針和刀二者的交融、良性的結合,應是蘭州葫蘆雕刻技巧的最高要求與特色。有刀無針則顯粗糙(粗糙感有時會給人以樸拙印象,總比針之無變要強,這也是老一輩大師們多喜用刀而非針的緣故。),但蘭州刻葫蘆講究精緻,粗刀法有失這一特色。有針無刀則單調無變,或軟弱乏力,味同嚼蠟,如果葫蘆雕刻僅僅是為了把圖案和字跡刻顯能辨認,其存在的意義當然會打折扣。
在創作上,邱臨俊把老一代藝人曾經很重視的“書畫韻味”進行重新審視,對老舊的葫蘆構圖和畫面布局進行大膽取捨,並嫻熟的利用手中的工具,將自身對書法和繪畫的理解恰如其分的表達在了葫蘆這個特殊的材質上,所刻線條勁健,變化莫測,從而使整個作品呈現出無比渾厚、空靈的美感,完全徹底的脫離了“匠氣”、“女人氣”,尤其在表現中國書法、寫意繪畫方面有獨特魅力,作品風格極為鮮明,更加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口味。
陰皮葫蘆--開創先河陰皮葫蘆,簡言之就是發霉的葫蘆。邱先生從這種看上去“不起眼”的葫蘆上找到靈感,以物為基,順勢而為,藉助高超的雕刻技法,達到了藝術的高境界。此舉開創了陰皮葫蘆藝術的先河,國內外絕無僅有,在我國雕刻藝術界引起廣泛關注。代表作品《虎嘯龍吟》《西路軍往事》《白駒過溪》等就是在陰皮葫蘆上雕刻完成的。邱先生巧妙利用葫蘆表皮上的天然花紋以表現出各種自然物象,如水雲、風雪、山石等等,在儘量保留不破壞原有花紋的前提下進行創作,適當布置雕刻主題和書法印章,讓整個畫面追求一種天人合一的藝術效果。
代表作品
邱臨俊先生作品眾多,有葫蘆《虎嘯龍吟》《溪山雪渡圖》《魚躍龍門》《金剛經》《西路軍往事》《解放蘭州》《西北四珍》《八駿圖》《空懸明月待君王》《蘭亭序》《純書法葫蘆》《虎嘯山林》《赤壁》《雪夜蒼茫斷俗蹤》等等,大型牙雕《八仙過海》《九歌》《南無觀世音》等,還多涉及竹刻及木雕領域。
虎嘯龍吟:作品尺寸:高71厘米,藤柄高14厘米,總高85厘米,下肚直徑19厘米。主圖題字:虎嘯龍吟,登攀壯懷動廖(liào)廓(kuò),縱橫豪氣走風雷。
《虎嘯龍吟》圖刻的是一隻上山虎登上高山之巔,進入雲中仙境並與神龍對話的場景。圖中兩個王者在巔峰不期而遇,霎時間,周圍濃雲密布,水霧蒸騰,此情此景,何等壯觀!畫面不僅讓人感受到王者對話時的欣然快意,又從深層面揭示無限風光在險峰的自然真理。整個作品折射出一種包容萬物的胸襟和壯懷激烈的美學原則。
社會評價
進取勤奮---無師自通邱臨俊從未接受過正規藝術訓練,青春期讀的是文秘,課餘時間經常往圖書館跑,接觸到了很多藝術理論和雕刻方面的知識,畢業後在一銀行從事會計職務,當時他的周圍親戚中有幾個是雕刻葫蘆的,後來有內行人建議他應朝雕刻發展。於是他就利用親戚朋友所提供的大量前輩作品照片自我學習----方法是:熟悉了多個雕刻門類藝術的技法細節,並提煉出高手們雕刻時全然不同的獨特手法,此所以邱臨俊宣稱,他的老師就是他自己。他多年如一日,艱苦創業,建立了自己獨特的技法體系,從作品原料的種植、採購、方案制訂及實施,到攻克種種難關和最終的藝術鑑定,無一不親自嚴格把關,他經常夜以繼日,加班加點,創作出很多有藝術價值的作品,現在的作品已經多次獲得國家和省級獎項。
蘭州刻葫蘆藝術的驕傲說起蘭州刻葫蘆的話題,這個手藝行業一直以來被很多不可迴避的問題困擾,發展的進程舉步維艱。看目前很多工匠的刻法如出一轍,相互模仿盛行,多年來市場上都是千篇一律、沒有藝術生命的商品之作------已是一個不爭的實事。筆者以為作品脫離傳統書法和繪畫的基本原則和知識而盲目創作,是造成困境的根本原因。在當今這個傳統文化已受到所謂現代文化嚴重衝擊的時代,80年代以後出生的年輕人們本來開始對傳統文化陌生了,加上城市裡的年輕人也很少有從事刻葫蘆這個特別苦累,又不能馬上賺錢的行業,更別說在這方面獨闢蹊徑,開拓創新了。這些情況已有目共睹。如此下去整個行業必陷入危境或者已經危在旦夕!當下,包括雕刻葫蘆在內的我國很多民間傳統手工藝都面臨著如何傳承的嚴峻問題,很多有識之士也表示了深深的憂慮。作為一個年輕人,邱先生確實很不簡單,我們從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對傳統藝術的深厚理解,以及生俱來的藝術靈感和驚人天賦。並且他已經把當代刻葫蘆藝術的全新面貌展現在了世人面前。他是蘭州刻葫蘆藝術的驕傲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