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馬

語出:

(1).車駕兩側的馬。《楚辭·遠遊》:“僕夫懷余心悲兮,邊馬顧而不行。” 朱熹 集註:“邊,旁也;謂兩驂也。” 清 姚元之 《竹葉亭雜記》卷二:“軍行至 紅花埠 遇雨泥濘,邊馬倒斃一頭。”

(2).邊地的馬。 漢 蔡琰 《悲憤詩》之二:“胡笳動兮邊馬鳴,孤鴈歸兮聲嚶嚶。” 南朝 陳 沉炯 《賦得邊馬有歸心》詩:“窮秋邊馬肥,向塞甚思歸。” 清 黃景仁 《順昌劉武穆祠》詩:“不教長驅得留鎮,邊馬誰敢窺 淮西 ?”

(3).捻軍中的先鋒或偵察部隊。捻軍後期,全部成為騎兵,出軍前,先派出數百人的精銳馬隊,在前偵察,一旦發現敵人大隊,立即向主力部隊報告,如遇小股敵人,即加以殲滅。 清 王定安 《求闕齋弟子記·剿捻上》:“賊忽分股,一竄 阜陽 三河尖 ,一竄 新蔡 、 汝陽 ,邊馬至 西華 、 鄧城 等處。”

基本信息

邊馬鄉隸屬河北省邯鄲市魏縣南部,1953年建邊馬鄉,1961年改公社,1984年復設鄉。距縣城23千米,面積51平方千米,耕地46000畝,人口4.72萬人(2002年),轄36個行政村,鄉政府駐邊馬村,1953年建邊馬鄉,1961年改公社,1984年復設鄉。1997年,面積51平方千米,人口4.5萬,轄張莊、邊南、邊北、邊中、西楊善、任駢村、范駢村、寺南村、東石固、張村、於村、朱村、尚駢村、寺南村、東石固、張村、於村、朱村、尚駢村、羅屯、任莊、南駢村、東駢村、邊小屯、寺里村、東揚善、李莊、柴崗、東田教、高堤、南馮堤、袁駢村、北馮堤、東呂村、王井、南王莊、江莊、樓東、樓西、二教、孝化村、三教堂36個行政村。

歷史人物

北宋開國功臣潘美
在民間評書楊家將中,潘美被醜化為奸邪疾功的大壞蛋。其實潘美對宋朝功勞挺大,應該超過楊業。《宋史》傳中,潘美位於列傳第十七的位置,而楊業僅在列傳三十一,排名差了許多。但是,勞動人民的嘴太厲害,經過評書、戲劇渲染,現在很少有人知道潘美功績,只知道“楊家將”。這就是民間演義與真實歷史的區別。 關於潘美的故里,魏縣政協作了大量的調查研究,並且經過專家學者的縝密考證,結論地魏縣邊馬鄉李莊,歷史上稱為潘家墟、潘埠(府)、潘太師墟。邊馬是集鎮,歷史上曾作過繁水縣城,過去有一石橋。明朝《石橋碑記》說,此橋“東至倉頡冢,西至潘太師墟,南至葛貴戚莊,北至張公瑾墓”。這座石橋的位置,有人還能指認。由此向北有張公瑾墓遺址,向南有葛娘娘墳,向東三里即倉頡陵,向西一里就是李莊。潘美在歷史上並不是因為是國丈而被稱為太師,但他的官級是檢校太師,所以他的故里被稱為潘太師墟。 潘美(925~991) 中國宋朝名將。字仲詢,大名(今屬河北)人。行伍出身,官至宣徽北院使。參與陳橋兵變,擁立趙匡胤稱帝。宋朝建立後,屢立戰功。開寶三年(970),以行營諸軍都部署率軍攻南漢。九月,圍賀州(今廣西賀縣東南)。他佯退設伏,大敗南漢援軍萬餘,克賀州。繼而轉兵攻韶州(今廣東韶關),擊敗南漢軍主力10餘萬。四年二月,與南漢軍6萬對峙於廣州城西。潘美派人於夜間燒南漢軍營柵,率軍乘火勢進攻,大勝。不到半年,攻滅南漢。七年,以□州道行營都監率兵與都部署曹彬攻南唐。八年正月,宋軍進至秦淮河,船隻未具,他率部搶渡,大軍隨之而過,擊敗江寧(今南京)城下的10萬南唐軍。雍熙三年(986),宋遼岐溝關之戰中,潘美任西路軍主將,楊業為副,率軍連下寰、朔、雲、應等州(約在今山西雁北地區)。七月,遼軍主力反擊宋西路軍。陳家谷口(今山西朔縣南陽方口陳家溝)一戰,潘美與監軍王□未接受楊業的作戰方案,迫令其出戰;當楊業失利時,又未予以接應,致使楊業被俘,絕食而死。淳化二年卒。
唐初名將張公謹
張公謹600-639):字弘慎,,今魏縣邊馬人。原在王世充手下為官 ,歸唐後,李績、尉遲敬德把他推薦給李世民。當時李世民因受他哥哥太子建成、兄弟元吉的排擠,就向張公謹問計。張公謹的回答令李世民非常滿意,從此,李世民把他當成親從知已。後來,李世民準備討伐建成、元吉,並令人占卜來看看吉凶。恰恰張公謹自外地歸來,就向李世民進言勸阻,他說:"既然下了決心,何必再算什麼卦呢?如果卦象不吉利,行動起來一定會畏畏縮縮,耽誤大事。"李世民覺得他講的很有道理,就沒有占卜算卦。這年的6月4日,張公謹與長孫無忌、尉遲敬德等9人伏兵玄武門,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並率兵與建成、元吉的餘黨展開激戰,把敵人打得大敗,取得了"玄武門之變"的最後勝利。李世民登基後,封張公謹為定遠郡公。貞觀元年(627),任代州都督,提出十餘條有關時政得失的建議,都被太宗李世民採納。後來,張公謹向太宗上表,分析突厥形勢,陳述攻進突厥的優勢,唐太宗非常贊同,派他領兵北征突厥。貞觀四年(630),張公謹率兵生擒突厥首領頡利可汗。貞觀13年(639),張公謹死於襄州都督的任上,葬於今邊馬村北,享年39歲,追封郯國公。貞觀17年(643),張公謹的畫象被收於凌煙閣。

詞語釋義

【拼音】:biān mǎ
【注音】:ㄅㄧㄢ ㄇㄚˇ
【解釋】:1、車駕兩側的馬。 
2.邊地的馬。
3.捻軍中的先鋒或偵察部隊。捻軍後期,全部成為騎兵,出軍前,先派出數百人的精銳馬隊,在前偵察,一旦發現敵人大隊,立即向主力部隊報告,如遇小股敵人,即加以殲滅。
4、中國象棋中往棋框邊方向跳的馬為邊馬,與往棋盤中間跳的正馬相對。馬跳的方向不同有多種說法如:屏風馬、臥槽馬等等。

詩文賞析

《楚辭·遠遊》:“僕夫懷余心悲兮,邊馬顧而不行。” 朱熹 集註:“邊,旁也;謂兩驂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