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邊際收益遞減一直被奉為經濟學的金科玉律,然而自揚格1928年的《收益遞增和經濟發展》一文算起,收益遞增經濟學也有70多年的歷史了。關於此現象的突破性論文層出不窮,也算異軍突起,自成一體。那么到底應該如何理解所謂的邊際收益遞增呢?
假定邊際收益遞減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稀缺性。既然資源是稀缺的,那么就會引出爭奪資源的競爭,而在競爭之下收益就會遞減,直至與邊際成本相一致從而達成所謂的均衡。而收益遞增說所強調的是勝者通吃(winner—take—most),也就是領先者更領先,並最終一統市場。這種情形即一般所形容的“鎖入效應”。最經典的例子是80年代的個人電腦作業系統之爭,在技術上領先的蘋果公司在市場上所占的份額卻遠遠不如DOS/IBM。阿瑟在他的《收益遞增與兩個商業世界》一文中提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世界:馬歇爾的穩定、緩慢、連續因而是收益遞減的世界;和當代不穩定、不可預測並且有多種可能結果並且收益遞增的世界。
然而,一個無限遞增的世界是難以想像的。熊彼特曾經推測由於官僚體制的膨脹最終將抑制資本主義的創新可能,於是他所構想的那種社會主義將不可避免地出現,一個壟斷的國家企業將取競爭性的私人企業制度而代之。但人們看到這個現象了嗎?沒有,至少今天還沒有看到。同樣如果人們假定收益是遞增的,那么由於邊際的下一個投資就會產生比前一個更高的回報,因此投資將無限持續下去,人們看到這個現象了嗎?沒有。一個最生動的例子是,50年前的五百強企業還剩下了多少?從控制論上說,正反饋是不可能長期維持的。
阿瑟對此的解釋是所謂的鎖定只是暫時的,會被一波接一波的新技術發展所取代。可如果是這樣的話,所謂的收益遞增就只能是一個短期或者說服從於收益遞減的現象,因為它最終走向了收益遞減。設時間為橫軸,邊際收益為縱軸,人們所看到的就會是一幅拱形圖。打個比方的話,收益遞增就像是一股龍捲風(龍捲風是一種典型的自組織:Autocatakinetic),從一個角度看它不斷地從外部吸入資源(收益遞增)。從另一個角度看它則有著非常明確的邊界,也就是說具有相當的穩定性。不穩定的現象是無法觀察的,也因此人們不會看到它的存在。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穩定性開始崩潰,最終走向了遞減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