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城思

在我國古典詩詞中,婀娜多姿的楊柳和離情相思早就結下了不解之緣。有名的《詩經·小雅·採薇》云:“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人借道中所見,以言行役之久,寄託離情鄉愁。到漢代,折柳贈別更蔚成風氣。可憐灞橋柳,愁煞離別人。人們把楊柳和離別聯繫在一起,大概是因為那長長的柳絲最容易引起綿綿離情的緣故吧。可是對於多情善感的詩人來講,在那楊柳尚未垂下萬條綠絲絛之時,他已敏銳地察覺到春天的來臨,從而觸動了他的鄉愁。“柳黃未吐葉,水綠半含苔”,寫的正是早春景象。

作品信息

【名稱】《邊城思》
【年代】南朝
【作者】何遜
【體裁】五言詩

作品原文

邊 城 思
柳黃未吐葉,水綠半含苔。
春色邊城動,客思故鄉來。

作品鑑賞

在我國古典詩詞中,婀娜多姿的楊柳和離情相思早就結下了不解之緣。有名的《詩經·小雅·採薇》云:“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人借道中所見,以言行役之久,寄託離情鄉愁。到漢代,折柳贈別更蔚成風氣。可憐灞橋柳,愁煞離別人。人們把楊柳和離別聯繫在一起,大概是因為那長長的柳絲最容易引起綿綿離情的緣故吧。可是對於多情善感的詩人來講,在那楊柳尚未垂下萬條綠絲絛之時,他已敏銳地察覺到春天的來臨,從而觸動了他的鄉愁。“柳黃未吐葉,水綠半含苔”,寫的正是早春景象。柳色黃而已,尚未吐出細葉;水色綠而已,苔衣尚未長成。這正是冬盡春來的一、二月之際,春意萌動,春色逗露之時。杜審言說得好:“獨有宦遊人,偏驚物候新。”(《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飄泊邊城的遊子,對時令和景物的變化特別敏感。忽見邊城楊柳色,已覺春色動地來。一個“動”字,把萌動的春意寫得活潑潑地。而這種敏感,正是由客居異地而產生的刻骨的鄉愁催發的。元稹詩云:“何處生春早,春生客思中。”(《生春二十首》其十九)趙嘏詩云:“何事最能悲少婦,夜來依約落邊城。”(《新月》)而當邊城春色動的時侯,客居邊城的遊子也就格外思鄉念家了。為什麼春色最能撩撥人的鄉思呢?王維的這首詩可以算一個讓人滿意的答覆:“楊柳渡頭行客稀,罟師盪槳向臨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送沈子福歸江東》)

作者簡介

何遜(?—518)南朝梁詩人。梁東海郯(今山東郯城)人。何承天曾孫。少為范雲沈約所稱賞。梁武帝天監中,曾任建安王蕭偉的記室,並隨蕭偉去江州。後來回建康,又任安成王蕭秀的幕僚,還兼任過尚書水部郎。晚年在廬陵王蕭續幕下任職,再度去江州,未幾病逝。事跡具《梁書》卷四九本傳,又附見《南史》卷三三《何承天傳》後。何遜詩與劉孝綽齊名,號稱“何劉”,詩風明暢,多清麗佳句,聲律上已接近於唐代近體詩,其詩對後世詩人有較大影響。有集八卷,已佚。明人輯有《何記室集》,今又有《何遜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