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佳姓

邊佳姓:邊佳[邊佳,讀音作biān jiā(ㄅㄧㄢㄐㄧㄚ),滿語為Biangiya Hala],邊佳姓源於滿族,出自建州女真邊佳部落,屬於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

基本介紹

邊佳[邊佳,讀音作biān jiā(ㄅㄧㄢㄐㄧㄚ),滿語為“Biangiya”]

姓氏淵源

單一淵源:源於滿族,出自建州女真邊佳部落,屬於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據史籍《皇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滿族邊佳氏,滿語為Biangiya Hala,祖先原為漢族。 按史書的記載,商王朝時期有一諸侯國名邊國,是古東夷民族的一個分支,故址在商王朝東北的邊境地區,大致在今山東省的泰安市東平縣一帶,為伯爵,國君稱邊伯。在邊伯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封國名稱為姓氏者,稱邊氏。傳至周王朝時,有一個大夫名為邊伯,就是古邊國的後裔。到了東漢王朝末期,王朝沒落,劉、曹、孫三國爭雄,中原戰亂迭起,而邊地失控,邊氏族人有被遼東鮮卑烏桓部虜脅後融入鮮卑族者,曾為古渤海國民,後逐漸演化為遼東女真,稱邊佳氏,滿語為Biangiya Hala,屬於滿族老姓之一,世居輝發地區(今吉林柳河、輝發河以及沙河下游,樺甸、輝南一帶,輝發部集聚區包括輝發城、多壁城等)。後有錫伯族、蒙古族、朝鮮族引為姓氏者。
清朝中期以後,滿族、蒙古族、錫伯族邊佳氏仍冠漢姓為邊氏,亦有稱卞氏、佳氏者,皆世代相傳至今。

遷徙分布

邊佳氏是一個比較奇特的滿族、錫伯族、蒙古族、朝鮮族共有姓氏,其祖先在東漢時期原為漢族邊氏,姓氏淵源見“0313 姓氏略考-邊姓”的有關章節,後融入鮮卑族,再後演變為女真族,今仍在稱呼使用,亦多漢化為邊氏、卞氏、佳氏等,分別融入各氏大家庭,多以陳留、遼東為郡望。
今北京市,河北省的涿州市、保定市,陝西省的西安市,遼寧省的本溪市、錦州市,黑龍江省的哈爾濱市、齊齊哈爾市,香港特別行政區,台灣省等地,均有邊佳氏以及漢化分衍的邊氏、卞氏、佳氏等族人分布。

郡望堂號

郡望

遼東郡:在中國歷史上,“遼東”這個稱謂有四重意思:①郡、國名,戰國時期燕國置郡,洽所在襄平(今遼寧遼陽),其時轄地在今遼寧省大凌河以東一帶地區;西晉時期改為國;十六國時期的後燕末地入東海郡;北燕時期又復置遼東郡於今遼寧省西部一帶地區;北齊時期廢黜;到東漢安帝時分遼東、遼西兩郡地置遼東屬國都尉,治所在昌黎(今義縣),其時轄地在今遼寧省西部大凌河中下游一帶;三國時期的曹魏改為昌黎郡。②都司名,明朝洪武四年辛亥(公元1371年)置定遼都衛,明朝洪武八年乙卯(公元1375年)改為遼東都司,治所在定遼中衛(今遼寧遼陽),其時轄地為今遼寧省大部地區;自明正統後期因兀良哈諸族南移,漸失遼河套(今遼河中游兩岸地);從明朝天啟元年辛酉(公元1621年)至明朝崇禎十五年壬午(公元1642年)期間,全境為後金(清)所並。③軍鎮名,明朝“九邊”之一,相當於遼東都司的轄境,主要是鎮守總兵官駐廣寧(今遼寧北鎮),明朝隆慶元年丁卯(公元1567年)後冬季則移駐遼陽(今遼寧遼陽);明朝末期廢黜。④地區名,泛指遼河以東地區。
陳留郡:秦王嬴政二十六年(庚辰,公元前221年)置陳留縣,漢武帝劉徹元狩元年(己未,公元前122年)改置陳留郡,治所在陳留(今河南開封)。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省東部至民權縣、寧陵縣、西至開封市、尉氏縣、北至延津縣、南至杞縣一帶地區。北魏時期改治到浚儀。隋朝開皇初年(辛丑,公元581年)廢黜,隋、唐兩朝皆為汴州陳留郡。1957年丁酉併入河南省開封縣。

堂號

陳留堂:以望立堂,亦稱開封堂。
遼東堂:以望立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